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关注克隆技术及克隆人专题 > 正文

对话:克隆是把“双刃剑”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9日 09:40 人民网-华东新闻

  主持人:

  谢卫群 王有佳 本报记者

  参与人:

  沈铭贤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教授

  邱格屏 华东政法学院生命科学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胡松年 北京华大基因组中心总工程师、博士

  克隆人类,是无视人的生命尊严和身心健康

  主持人:2002年12月27日,46岁的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已经降生”。还没有消息证实它的真实性,又有“第二个克隆人”的消息传来。一时间,人们谈克隆人色变。克隆人类,最令人担心的是什么?

  沈铭贤: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只有2%,克隆人难度更高,克隆成功率低、安全性差,要真正突破尚需走漫长艰辛的路。

  克隆人其实就是拿人的生命和健康开玩笑。基因多样性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而克隆恰恰是退回到无性生殖,一旦出现上百万克隆人,完全可能损害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如果让那些“克隆剑客”们制造出畸胎怪胎,更会败坏科学的形象,给反科学思潮火上浇油。

  胡松年: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说,克隆人试验迟早会有人做。但从社会伦理学角度来说,克隆人的试验应该尽早制止。克隆人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吗?“它”虽然具有生命,但“它”缺少普通人所特有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价值。社会伦理因此会受到冲击。

  邱格屏:很多人还不知道克隆人是怎么回事。我与一些研究生们交流过,他们竟然以为克隆人是在实验室制造出来的,不知道克隆人也要经过十月怀胎。所以,人们想像中的克隆人都很可怕,对它的假想存在许多的“伪问题”。比如,“克隆出成千成万个希特勒怎么办”,“这个世界是否会因此毁灭”,等等。其实,在同一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兄弟姐妹都千差万别,成千上万个基因相同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人还担心克隆出一个“超人”怎么办,那样的话,前提是现在的人必须都是“超人”。

  胡松年:基因决定人生命本质,但后天影响,即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更大,基因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惟一因素。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科学家不是算命先生,会不会出现富人利用基因技术来改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完美,而穷人则更退化的情形,现在谈论为时过早。

  无性生殖会损害人类基因多样性

  主持人:那克隆人的本质是什么呢?

  邱格屏:我以为,如果克隆人的技术成立,其实也就是人类增加了一种辅助生殖手段而已,可以为不孕患者提供新的选择,与试管婴儿相似。试管婴儿是用第三人的精子,经体外受精后,再将受精卵子植入体内。而克隆人只是将体细胞与卵子在体外结合,其余过程都与试管婴儿相似。我们能接受试管婴儿,是不是也应该能接受克隆婴儿?人们能接受他人的精子,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体细胞?

  沈铭贤:我不同意。基因的多样性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而克隆恰恰是退回到无性生殖,如果提倡克隆人的话,人类的自然发展会发生倒退,有可能损害人类基因的多样性。而且,如此随便地制造一个生命,从人的社会意义和伦理角度来说,人的尊严和社会价值就无从谈起了。

  邱格屏:说到可怕,现在的生物技术就够可怕了。光说精子库,如果不慎,就可能导致同一个父亲有成百上千个孩子,可是它发生了吗?很少吧。是否能随便克隆人,不是克隆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可以采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来规范,而与克隆技术本身无关。

  利用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同时推动禁止克隆人的立法

  主持人:记者注意到,在谈到克隆人时,许多国家都站出来坚决反对,而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但是,恰恰在反对声中,克隆人的新闻不断爆出。法律是否仍有漏洞?

  邱格屏:虽然几十个国家表示反对,并出台相关条文,但那都不是法律,而是行政规定,相比于法律显得软弱和模糊。比如美国,当年克林顿签署的是总统令,而不是颁布法律。

  美国的总统令只规定,不允许用国家资助的经费用于克隆人研究,这就埋下伏笔,用私人资本的钱是否可能做?而冰岛规定,5年内不得从事克隆人研究,那么5年后是否可以做?

  主持人:无论是意大利医生和法国“女科学家”,他们进行的克隆人研究和试验,都交叉于不同的国家。“第一例克隆人”是在美国研究的,而降生于异地。而且最近法国“女科学家”布瓦瑟利耶称,第二例克隆婴儿就出生于荷兰,当她面临调查时,她的理由很简单,荷兰只规定不允许克隆人研究,而没有规定不允许克隆人诞生。可见,这些人也在利用各国的法规漏洞。

  沈铭贤:即使目前不能完全禁止克隆人的试验,但反对不了不等于不要反对。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联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理性的态度坚决反对克隆人,就有可能推动有关禁止克隆人的立法。反对克隆人绝不是反对科技,恰恰相反,是为了科技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邱格屏:我们应该正视并规范这一技术的发展。就好比洪水的治理,疏比堵更加有效。以德国为例。德国曾制定了一部严格的基因科技法,规定从事基因方面的研究重则处以刑罚。结果,德国的基因研究不过3年就落后于先进国家。在人类基因组的工作划分中,德国仅获得了3%的测序量。这与德国的实力不相称。1993年,德国取消了这一法律。法律的制定怎样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这是克隆人给人们提出的新命题。

  胡松年:克隆是把“双刃剑”,总有两面性。从科学角度来说,克隆技术会逐渐走向成熟。如果是克隆器官的话,会给人类解除很多病痛,是造福人类的大好事。但我们也必须设法规避克隆技术的负面作用。

  小知识

  目前,国际上一般把对人类自身的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前者通常指通过对

干细胞的研究复制人类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后者指对整个人的复制,即从被克隆的人身上取得细胞之后,将其植入被去除了遗传基因物质的卵细胞空壳中,通过刺激使新卵细胞分化并形成胚胎,之后将胚胎植入母体的子宫里孕育。在理论上,克隆婴儿具有与遗传物质源相同的生理特性。

  大事记

  1995年7月,苏格兰科学家成功地用一只母羊的胚胎细胞克隆了两头绵羊。

  1996年7月,苏格兰科学家用从一只6岁母羊的乳房上取下的组织克隆了绵羊“多利”。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用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

  1997年7月,使用在实验室内培养产生并植入了一个人类基因的绵羊体细胞,苏格兰科学家克隆了绵羊“波莉”。

  1998年7月,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只实验鼠的细胞克隆了3代共50只实验鼠。

  1999年4月,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的遗传学家克隆了3头山羊,改变了它们的基因性状,使它们的乳液内含有一种对心脏病具有疗效的蛋白质。

  2000年,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基本没有技术障碍。

  2001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2001年11月美科学家宣布首次克隆出处于早期阶段的人类胚胎,称其目标是为病人“定制”出不会诱发排异反应的人体细胞用于移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