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这场公众科普报告会的规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霍金开讲前,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和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分别上台用英文和中文对霍金的学术成就加以赞扬。会场工作人员也一遍遍警告在场的记者:演讲开始后不许使用闪光灯,否则将被请出。
霍金相信我们生活在11个时空维度里,显然,他和普通人不在一个“维度”。一位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对记者说,只听懂了一半。另一位美国生物学家更为“谦虚”:只听懂一点点。在会场上,记者就发现,演讲未过半,一些学生已在看杂志打发时间了。
其实霍金讲述的一半是当今物理学界所公认的理论,而另一些则是他个人的假说。就连他自己都幽默地说,如果自己的假说被证实,他就能获诺贝尔奖了。在他的演讲中,他将我们生存的世界比喻为一个水中的气泡,我们则生活在气泡的“膜”上。随着这个“泡”在不断膨胀,我们的宇宙也在“爆炸”。对于公众费解的11维时空,他也打了一个比喻:一根头发从远处看只是一维的直线,但在放大镜下则是三维立体的柱。如果在一个更大的“放大镜”下观察,这个宇宙也许就是11维时空的。
不过这位大师的确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理论“通俗化”。相比他前天在弦理论会议上的报告,他为公众准备了更多卡通图解,还有一小段幽默的影片。
霍金在昨天并不成功的尝试再次说明,要将高深的科学思想讲得“雅俗共赏”几乎是不可能的。
晨报记者薛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