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正文

专访科学大师霍金:年青时爱跳舞也爱逃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12日 07:24 青年时报

科学家霍金

科学家霍金

  霍金像个贪玩电子游戏迷

  时报讯 昨天17点20分,香格里拉东楼的两部电梯,同时从6楼徐徐往下降,停在了2层会议室门口,霍金的妻子和翻译首先走出了电梯。这时,记者看到另一部电梯里出现了轮椅的背影,随后在机械师地帮助下,慢慢地推近了记者——疯狂的“零距离接触”开始了。

  预计17点开始的记者招待会,推迟了20分钟,不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心急的记者下午1点多就来占据有利地形了,4点多会议室里便已挤满了人。

  16点40分,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挤在了门口,深怕错过这千载难逢的亲密接触。记者在门口站了1个多小时,腿已发酸,但为了来自不易的“有利地形”,记者手撑腰板等到了17点20分。随着心速加快,霍金的脸与记者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看清了,终于看清了这张伟大的脸,看清了这颗世界上智慧的头颅,黄黄的漂亮头发,大大的眼睛和嘴巴,红润而天真的脸,就像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懒散地斜躺在轮椅上。记者发现他左手放在胸前,右手却始终掌握着他那神奇轮椅上的按钮,想必这就是他的运动神经中枢。

  就在霍金轮椅从记者面前转弯时,记者终于看到了轮椅前安置的显示屏,看到未满屏幕的字符。

  “你们能听到吗?”在现场闹哄哄地情形下,霍金的“说”出了第一句话,在场的记者立即安静了下来。

  虽然,早在10多天前,霍金便已拿到了全国各地记者所提的问题,但他每调一个答案时,仍需要1分左右的时间。丘成桐告诉记者,目前,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说话速度慢,是意想当中的事情。

  隔着茶几和轮椅,自霍金上了讲台后,记者再也看不到他的手,只见他时不时呶呶嘴唇,眨眨眼,听到自己得意的回答时,还会抽动一下嘴角边的肌肉,来个微笑,或者索性咧开大嘴,来个无声的大笑,坐在那儿,记者看他就像是个贪玩游戏机的小孩。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霍金一口气回答了10多个问题,虽然是通过没有感情的扬声器,不过丝毫没有淹没霍金的幽默感,不时博得一阵阵掌声。当时气氛相当地轻松,只是被各位同行挤得有点累。一个多小时的记者招待会,没有一位记者是坐在座位上,都是或站、或蹲、或趴地靠近霍金,谁也不愿退后半步。丘成桐告诉记者,这次的记者招待会对霍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对记者来说是幸运的,对杭州来说是难得的。

  现场完全记录:真实的宇宙比《星球大战》更吸引人

  正文?

  记者:您曾就读于牛津、剑桥,又在剑桥工作。现在中国许多大学都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您认为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差多远?

  霍金(未眨过一下眼睛,盯着屏幕不放,经过了49秒的″思考″):我对于中国的大学了解并不多,但我认为有些大学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而且,因特网已经把世界各所大学联系起来了。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杭州参加这个会议?未来在科学研究上您还有什么目标?

  霍金:理论物理学家分布在全世界,我们之间需要交流。世界一流的会议能在中国召开,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再经过15秒,答出了对未来科学研究的心愿)我想了解宇宙。

  记者:您是否会鼓励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将理论物理、天体物理研究作为他们奉献终身的事业?如果是,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忠告?

  霍金:我发现真实的宇宙甚至比电影《星球大战》更吸引人。(现场记者一阵狂笑)我鼓励年轻人走上这条道路。如果要走这条道路,我建议你们要先学好理论物理学。

  记者:您所经历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而您对人类的贡献也是超越常人的,除了享受科学研究成功的快乐之外,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霍金:我非常喜欢生活、热爱生活。在工作和家庭中得到了很大的快乐。(说到这儿时,嘴巴呶了几下后,咧开了嘴,露出了孩子般地笑脸)

  记者:听说您正在写儿童版、青少年版的《时间简史》?《时间简史》在世界上的发行量已经那么大了,为什么又要把它改写成青少年版?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和中国的小朋友见面?

  霍金:《时间简史》是我第一部为大众写的科学著作。但是我后来发现,没必要写的那么复杂,所以我准备写一本书,让所有人都能读。这本书大概还要一年时间。(问题比较长,霍金用了50多秒才答上来)

  记者:您能否预测一下,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将会是什么?

  霍金:如果我要是知道100年会发现什么,那么我就已经做了。(还没等扬声器播出声音,霍金自己便先咧开嘴笑了,随后又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我想把想象留给大家,科学发明是一个过程,是无法预料的。

  记者:您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您的生平吗?

  霍金:我已经出了一部影片和一系列电视剧,在一本书中,我不能记录太多的东西。

  记者:人们总是把您和爱因斯坦、牛顿相提并论。您对这两位科学巨匠有何评论?

  霍金:在《星球大战》中,爱因斯坦的…有一段……(现场突然一阵哄乱,被挤在人墙后的记者实在无法听到后来的回答)

  记者:如果不是被病痛困扰,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您认为自己是否会在科学领域有更大的成就?

  霍金:不。我不认为我的残疾对我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自从我的《时间简史》发表以后,我的科学地位确实有某些发展,但是,我的科学想法并没有很大的变化。(由于是现场临时提问,霍金整整用了20多分钟,才准备好)

  记者:您十多年前曾经来过中国一次,这两次来访感觉有何不同?

  霍金:当时这里大多只有自行车,现在,已经会有交通堵塞了。(笑。)

  爱现代音乐

  时报记者陈书佳

  对于这位被喻为自爱因斯坦以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除了“黑洞”、“第一推力”、“量子宇宙学”等这些看了就叫人头昏的字眼外,人们更想知道霍金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到底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在同霍金的机械师马丁聊天当中,我得到了有关霍金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

  霍金被当作一个传奇,能够与霍金“零距离”的“他们”也多少带上一点神秘色彩。这个来自荷兰的帅小伙躲过了媒体的“追杀”。也许以为站在发布会记者区的他是记者吧,至少在得知他的身份以前,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你知道吗,霍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能用一个手指逐个地敲击单词来表达他的意思,所以他需要很长的时间。”马丁注意到霍金不是每个问题都回答,几个问题已经耗去了近40分钟。不过,我注意到的是马丁观察霍金的角度显然不是出自一个记者的视角,但是我知道他有我感兴趣的东西。虽然我还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对于霍金的好奇心,让我决定还是继续聊下去。

  “既然他回答问题这样的不容易,而且对于像他这样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出门尤其是出这样的远门岂不是更难?”我问马丁。“不!一点不会,他出门跟在家里没有什么区别,总会有4个人在他周围无微不至地照顾他。”马丁的回答大大地出乎我意料,他接着补充道:“他只用坐在轮椅上就够了。”不过,马丁告诉我霍金一行到杭州已经有一些日子了,这期间霍金哪里都没有去,只是从房间的窗户看了看西湖。

  我想24小时的长途飞行对于一个正常人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何况对于这个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人。虽然他回答是这样的不容易,然而记者们仍然不断有问题问他,有证没证的记者,当然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市民,都冲破了警卫的封锁,全部拥进了发布会现场。马丁和我又被往后挤了一些,不过马丁倒是不介意,因为他不懂中文,虽然很多年以前学过一些,现在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我顺势问他是谁,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忘了自我介绍,我叫马丁。”他的名字很难发音,他说荷兰人的名字都是这样。原来他是霍金的机械师,毫无疑问,我找对人了。爱现代音乐的霍金在轮椅上跳舞

  看着台上被记者包围起来的霍金,我很好奇如果霍金没有瘫痪,他会是什么样子呢?马丁显然发现了我对于霍金现状所表示出的一种遗憾,他的话改变了我的观点:“霍金是一个非常会享受生活的人,别看他只有手指能动。虽然他身体瘫痪了,但是他的脑子非常清醒,他知道他需要些什么。你肯定想不到他喜欢现代音乐吧?”

  “天哪,现代音乐?!”我又重复了一遍,马丁肯定地点点头,让我更惊讶的还在后面,“他还喜欢跳舞”,马丁继续给我爆料。这个我说什么也不相信了,“他怎么跳?”这样的疑问我想是最正常的反应了,“在轮椅上跳?”马丁再一次点头。天哪,霍金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马丁告诉我,在哈佛的时候,霍金会到外面的餐馆去吃饭,但是到了杭州以后他好像还没有机会出去。

  Martijn Wijnbolt马丁.威金波特

  荷兰人,毕业于美国的哈佛大学

  作为史蒂芬.霍金的机械师跟随霍金到世界各地

  霍金的华裔弟子吴忠超专访

  我的老师喜欢中国

  时报讯昨天中午,吴忠超在浙江大学新闻办被时报记者寻逮了个正着。作为霍金的特邀翻译,他看上去显得很忙碌,不断地翻看各媒体提出的问题。看到记者时,连连摆手,说是现在不接受任何访问,要集中精力准备下午记者招待会的翻译事项。在中国受到空前的“骚扰”

  不过就在吴忠超吃盒饭的时候,他抽空与记者聊起了他的霍金老师。

  “霍金,他的头脑始终在工作,是生活中的强者,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感情的人。”一口气,吴忠超似乎把霍金全概括出来了,说话时虽然嘴里还咬着个鸡腿,不过还是自豪地抬了抬头。

  他说,这次陪同霍金来杭州,算是怕了国内狂热的媒体了。追求明星,可以说是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了,从上海浦东机场下飞机直到现在,他们一直都在刻意避免记者的“骚扰”,这是他陪同霍金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碰到过的事情。不过,他告诉记者,看得出来霍金是非常喜欢中国的。

  17年前,轮椅还没这么重

  1983年,吴忠超曾陪霍金到意大利,当时除了两个校方代表以外,便没有任何人了。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霍金也要参加一个会议,进会场又需要上台阶,为此,吴忠超只得与另一位随行一起将霍金连同轮椅抱进会场。后来,他庆幸地说“幸亏那时霍金的轮椅没有现在这么重,只有几十斤。”

  “Thank you?very much!”是霍金来中国目前为止说得最多的话,据说这是霍金那辆会说话的轮椅中,最常用的固定语之一。

  到了中国以后,霍金用餐一直都是“中西合璧式”。据透露,在前天的晚宴上,霍金曾说过一句话“1985年我来过中国,现在的中国变化太大了!”听到这句话,当时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事情已经过去17年了,他对中国的记忆还是如此地清晰!就是在昨天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再次提到当年的情况。

  链接

  吴忠超教授:世界著名科学思想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的学生、《时间简史》中文译者。1979年,吴忠超被英国剑桥大学接收为霍金领导的广义相对论小组访问学者,而后又受他指导,攻读引力论和宇宙论。1988年2月,他收到霍金有关将此稿译成中文的信件,以及定名为《时间简史》的首版赠书。他和一位同事花几个月的时间将它译完,于1988年下半年将手稿交湖南科技出版社。《时间简史》中文版1992年问世。去年初,霍金在写科普新著《果壳中的宇宙》时,再次邀请他担任中文翻译。

  老友丘成桐:霍金这人有点倔

  时报讯新闻发布会刚结束,霍金多年的老友丘成桐就被记者围在了会议室门口,对于记者的提问是有问必答。

  他对霍金最深的印象是,霍金这人有点倔,只要是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绝不让别人做。而且,霍金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人,当然不喜欢太热闹。

  霍金父母来过中国

  文化大革命时,霍金的父母曾来过中国,而且还带了很多丝质品,这是霍金第一次接触中国。半年前,丘成桐发函邀请霍金来中国时,霍金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经过几次书信交流,他便带着妻子、护士和机械师,千里迢迢从伦敦坐了十几小时的飞机来到中国。

  霍金可能再上长城

  丘成桐告诉记者,霍金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有一个愿望,能够培养下一代,希望下一代青年继续向前走,同时期待着企业、个人能为科学研究、科学实践提供资助。据说,霍金每次到美国,都会为当地学校的科学研究带来很多资助。

  最后丘成桐向记者透露,17年前长城上曾留下霍金的脚印,17年后的霍金还有可能上长城。当然,西湖边也肯定得走走了。

  丘成桐:今年53岁,是世界微分几何的新一代领头人,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数学大师。1981年,32岁的他就获得了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维布伦(Veblen)奖;1983年,他被授予菲尔兹(Fields)奖章,这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也是这项被誉为“数学诺贝尔奖”的大奖第一次授予华裔科学家;1994年,他又荣获了克劳福(Crawford)奖;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加利福尼亚州最优秀科学家的称号,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名誉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名誉博士。

  霍金小传

  母亲眼中的霍金

  伊莎贝尔.霍金是史蒂芬.霍金的母亲。1930年,伊莎贝尔在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学。1942年1月,纳粹空军正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到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而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史蒂芬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一直在那里住到1950年。

  研究宇宙似是命中注定

  我在产前一周到了牛津。我在医院时,作了一些工作,而且得到一张书券,所以就去布勒克威尔书店买了一本星象图。

  我的小姑说:“你做这件事情真是未卜先知。”

  史蒂芬在某些方面肯定是非常能干的,但不是所有方面。他相当晚才学会阅读,但他总是很多话;他也非常富有想像力,在这方面比数学方面发展得更快。

  我们比较注意的是我丈夫的才干而不是史蒂芬的。尽管如此,史蒂芬一开始就是个自学者。如果他不想学什么东西则多半是他不需要。他大体上像是一张吸墨纸,把什么都吸收进去。我们经常把他和妹妹带到南肯辛顿的博物馆去。我把他留在科学博物馆,把玛丽留在自然历史博物馆。

  史蒂芬.霍金:我爱逃学

  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的同一天。然而,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一天诞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

  尽管我的父母亲在伦敦生活,我却是在牛津诞生的。这是因为牛津在战时是个出生的好地方:德国人同意不轰炸牛津和剑桥,英国以不轰炸海德堡和哥廷根作为回报。可惜的是,这类文明的措施不能扩及更大的范围。

  我上学时,牛津物理课程的安排,使得大学很容易逃避用功。我上大学前考了一次,然后在牛津过了三年只在最后考一次毕业考。我有一次计算过,在牛津的三年中,我大约总共学习了一千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一小时。我并不以那时的不用功为傲,我只不过是描述当时的想法而已,这就是我和大部分同学共同的态度:一种百般无聊的心态,而且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争取。

  爱情让我重生

  我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之后不久就进医院检查。他们从我的手臂取出肌肉样品,把电极插到我的身上,把一些放射性不透明流体注入我的脊柱中,一面使床倾斜,一面用X光来观察这流体上上下下流动。我被诊断得了ALS病,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或者被英国人称作运动神经细胞病。

  我意识到我得了一种可能在几年内死亡的不治之症,这确是一大打击。我怎么会那么倒霉呢?怎么这种病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在美国被叫做庐伽雷病,这是以患该病而死于1941年的纽约洋基队一垒手命名的。该病引起神经细胞逐渐瓦解,这些神经细胞位于脊柱和头脑内以控制随意肌肉的活动。头脑思维不受影响。通常呼吸肌肉失效,导致肺炎或窒息而死。

  因为我估计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论文,所以看来做研究已没有什么意义。然而,疾病随着时间流逝似乎缓和了下来。我开始明白广义相对论,并在研究上获得进展。但是真正使我生活改观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简.瓦尔德的女士订的婚。这下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我要结婚就必须有一份工作。

  1965年史蒂芬.霍金申请剑桥凯尔斯学院,他得到一份研究奖学金。同年7月他和简.瓦尔德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罗伯特出生于1967年,女儿露西出生于1970年,而第二个儿子提莫西出生于1979年。

  年轻霍金爱跳舞

  珍娜.韩福瑞(珍娜.韩福瑞受过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的训练,现为一位开业的弗洛伊德分析专家。她的父亲约翰和史蒂芬.霍金的父亲在同一研究所工作。1959年当霍金一家的其他人都到印度生活时,由于史蒂芬在上圣阿尔班斯学校,所以在韩福瑞家住了一年。):史蒂芬的动作相当笨拙。我记得他在擦净桌子后,推着一整车的餐具进厨房,撞上了什么东西使得整车东西都掉了出来。大家全笑起来,但是在停顿了一下之后,史蒂芬笑得最大声。

  但是他同时却是井井有条的:例如有一回他提议晚上跳苏格兰舞。我们有许多空间和一间大厅,我们买了一些唱片和一本书教我们怎么跳,史蒂芬负责此事。他坚持大家要穿西装和打领带,因为他是孩子中最大的。他是全过程的总管。我已记不得我们多久跳一次舞,但是大家的确非常快乐。史蒂芬对此非常认真,你知道那时他爱好跳舞。

  诺曼.狄克斯(赛船俱乐部是大学学院的主要活动。当史蒂芬.霍金在那里念本科时,诺曼.狄克斯是学院船长。他在牛津工作了四十多年。):他有一副相当嘹亮的好嗓门,虽然不是军官的嗓门,但也够威风凛凛的。

  我们可以相信当他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那么他所带给我们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同学眼中的霍金:他来自另一星球

  (德瑞克.鲍尼是史蒂芬.霍金在大学学院时的四个物理学生之一;他离开牛津之后在伯里斯特尔大学作研究,埃萨克斯的圣十字学校校长。)

  我在大学学院的那一年共有四名学物理的:史蒂芬、高登.贝瑞、里查德.布雷安和我自己。

  我认为那时我们没有人知道史蒂芬到底多聪明。直到第二年我们才发觉到这一点。我们在个人指导时被分成两对,这两对的进度完全相同。有一次四个人做同样的作业。我们被指定读《电磁学》第十章。这是由很特别的作者组合布里尼夫妇合写的。该章结尾附有十三个问题。我们的导师玻比.伯曼说:“尽可能完成。”

  我们尝试一下以后,我很快就发现一题也做不出来。里查德是我的工作伙伴,那个星期我们一起设法解出了其中的一题半,为此我们感到很得意。高登拒绝任何协助,自己设法解出一题。史蒂芬和往常一样还没有开始。他上学时不甚用功。

  他从来不吃早饭,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件大事。我们对他说:“这习惯不好,史蒂芬,你早晨应该起床吃早饭。”他沉思地盯着我们,第二天早晨他真的起床吃早饭。那天上午我们这些乖小孩跑去上九点到十二点的三堂课,史蒂芬没去。我们走时大概九点或者差五分九点,因为从大学学院到实验室去上课只要五分钟的路,史蒂芬也在那时回到自己的房间去。

  我们十二点左右回来时,史蒂芬刚好下来。我们在学院的门房相遇。

  “啊,霍金!”我问道:“你做了几题?”

  “哦,”他说:“我只来得及做这前面的十题。”

  我们所有人都大笑起来,而他却满脸狐疑地对我们凝视,这使我们全都呆住了。我们立刻意识到,他的的确确做了这前面的十题。我想,这时大家才意识到,我们和他是不可能同行并进的,我们就像来自于不同的星球。

  他是我教过学生中归聪明的,我不能自夸曾经教过他任何东西(罗伯.白曼曾在剑桥学习,后来在牛津的物理系得到一个教职,在牛津时为史蒂芬.霍金在大学学院的学监和物理学导师。?

  他显然是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最聪明的。我从那时开始教过大约三十名学生,他的最后考试并不比其他学生好,当然考得好的学生不仅是聪明而且非常用功。史蒂芬不仅仅是聪明,他甚至不能用聪明来衡量。按照正常标准不能说他非常用功,因为这实在没有必要。他每一周都完成辅导的作业。我想我真正的作用只是监督他学习物理的进度。我不能自夸曾经教过他任何东西。

  趣事:轮椅压到王子的脚趾头

  当霍金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时,他是最年轻的会员。他们在一两年后也选了查理王子。他们邀请一些比较年轻的会员来伦敦。我没有去。可是简回来说,查理王子极爱史蒂芬的轮椅。史蒂芬喜欢旋转这个轮椅来炫耀。结果在他旋转时压到查理王子的脚指头。朋友当.佩奇:我希望王子的脚指头依然无恙。我想这是我和查理王子共同的经验。我们俩都被史蒂芬的轮椅压过。

  霍金永远不能成材?

  霍金:我是相当正常的小男孩,很慢才学会阅读,但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却非常有兴趣。在校的成绩从未在中等以上(这是一所精英学校)。我十二岁时,一位朋友跟另一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赌,说我永远不可能成材。我不知道这个赌的输赢是否已被敲定。如果是,究竟是哪一方赢了?

  贝西尔.金(史蒂芬.霍金在圣阿尔班斯的同学和好朋友):我们讨论生命自发产生的可能性。我想史蒂芬提出了一种看法不仅表明他思考过这问题,而且甚至计算出它的过程要多久。那时候我曾对我的朋友约翰.马克连纳汉说:“我认为史蒂芬会成为非同寻常的能人。”约翰不同意。所以我们孩子气地用一包糖来打赌。而且,顺便提及,我断定我赌的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我应该得到报偿,但至今尚未得到。

  约翰.马克连纳汉(十岁时是同班同学后在剑桥又成为朋友):我们三个人打了一个赌,其内容是我们之中没人会成大器,或者是其中有人会成材。我已记不清这赌的细节了。但是史蒂芬仍然坚持说,因为他出名了,而我还未送给他一包糖,所以我还欠他的。母亲眼中的霍金

  伊莎贝尔.霍金是史蒂芬.霍金的母亲。1930年,伊莎贝尔在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学。

  1942年1月,纳粹空军正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到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而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史蒂芬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一直在那里住到1950年。


发表评论】【论坛首页】【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霍金的世界,我们不懂 (2002/07/23 14:10)
霍金宇宙学新著获科普图书大奖 (2002/06/26 17:09)
斯蒂芬-霍金文稿:Disablity/残疾 (2002/06/14 14:36)
史蒂芬•霍金坐热气球一尝心愿 (2002/04/03 09:34)
图文:科学家霍金喜过60岁生日 (2002/01/14 08:57)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教授度过60岁生日 (2002/01/09 15:25)
霍金打赌 希格斯介子存在就掏100美元 (2001/12/10 11:32)
霍金支持太空移民并警告谨防基因武器 (2001/10/16 10:44)
英国科学家霍金支持太空移民并警告谨防基因武器 (2001/10/16 09:56)
霍金预言人类100年内将移民其它行星 (2001/01/15 10:02)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短信服务推荐
短信宝贝:和心爱的她(他),一起养一个可爱的短信宝宝,体验那浪漫的虚拟人生!
手机号:
密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周杰伦] 暗号
[品 冠] 陪你一起老
[张信哲] 冬季恋歌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喜赛体育
  • 清凉夏日用品
  • 出游装备
  •   雪山音乐节
  • 订演出票
  • 订相关旅游线路
  •   时尚手机周刊
  • NoikaN7650
  • 摩托罗拉388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