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5日专电(记者李斌)中国科学家独立绘制出水稻基因组图谱,不仅荣登《科学》杂志,而且受到国
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人们不禁要问:水稻基因组图谱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青睐?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为什么会赢得如潮的掌声?
《科学》杂志随刊发行的一幅宣传挂图说明了一切:绿油油的秧苗上是英文的“水稻”,而挂图的右侧从上到下却书
写着5个大大的汉字:民以食为天。一语道破真谛。由中科 院院长路甬祥用毛笔书写的这句中国谚语伴随着这本杂志传遍了世
界。
人是万物之灵,而民以食为天。这两句话,形象地说出了科学家正在进行的两大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人类基因组和
水稻基因组。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也就是有30亿人以大米为生。而每天都有2万多人死于饥
饿或与饥饿有关的原因,8亿人食不果腹。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田的减少,因干旱、政治动荡、贫穷等原因带来的粮食短缺问
题将更加严重。水稻产量、品质的提高,对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与粮食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果使水稻能更高产,更优质?科学家们正在田间地头,在实验室中想尽各种办法。而现代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最
根本的办法是破译水稻的基因之谜,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一个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蕴藏着这一生物的起源、
进化、发育、生理、以及与所有遗传性状有关的重要信息。所有这些重要的信息都写在由4种碱基(A、T、C、G)组成的
基因组DNA那条长长的双链上。正因为如此,2000年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完成被誉为“解析生命的天书”、人类自
然科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水稻基因组序列也同样蕴藏着与水稻的高产优质、美味香色,以及与生长期和其他生长特征、抗病抗虫、耐旱耐涝、
抗倒伏等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解析水稻基因组序列,是改进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的必不可少的前提与基础。“基因组工
作对于改进世界粮食供应,为贫困人口提供粮食很重要。”《科学》杂志编辑芭芭拉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水稻在中华文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浙江宁波河姆渡遗址所发现的水稻种子,证明
中华民族早在七千到八千年前就已经把野生水稻培育成农作物,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水稻的培植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水稻和其
他也“养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30亿人口。最近20年来,从袁隆平到杨焕明,从育种专家到基因专家,中国科学家
一次又一次地为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贡献。10多年来,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及世界的粮
食问题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而今天,水稻的遗传密码“将加速改进作物的营养、产量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以满足世界不断
增长的需求。”水稻基因组为什么赢得如潮的掌声?归根结底还是科学家的那句话:因为作为第一种被测序的农作物,水稻可
能帮助解决饥饿问题。(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