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评论与分析 > 新闻报道
 


网友评论:网络生存测试还是可以搞下去

http://www.sina.com.cn 1999/09/09 11:32 网友

  七十二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已经结束了,然后被上网和不上网的人一起骂得狗血淋头。主要的“骂点”其实都很集中, 新浪网的新闻中也总结过:时间太短了,给选手的钱太多了,选手们过得太舒服了,炒作的成份太重了,中国的互联网及网络 商务还不发达——,等等。

  我倒觉得网络生存测试不妨再搞下去。但这不等于说我认为此次网络生存测试成功了呢?很遗憾,它失败得不能再失 败了。

  为什么?因为这根本不是一次“生存”测试。七十二小时里,选手们在网上东转西转,这儿聊聊,那儿逛逛,订好了 东西等人送货上门,还有网友或商家自愿雪中送炭——一句话,只有消费,没有创造。这不是网络生存测试,应该叫做网络寄 生测试。

  我在这里不是说那三千块钱不应该给。我认为应该给,人家来给你当选手,还让人家自己掏腰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 去。但是简简单单地把三千块钱花完,与“生存”毕竟还不是同一个概念。在日后举行的此类测试中(如果还有的话),是否 应该同时引入“创造”的概念。只懂得花钱,那是纨裤子弟“生存”的哲学;有能力创造,方显人类社会“生存”的真义。

  我的设想是这样的:

  1、测试的时间要延长,七十二小时的测试迹近于胡闹。我认为以两周为宜,至少要长到让他绝对无法光靠喝水维持 下去为止。规定每天的上网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为了防止因独居时间过长而引起精神分裂,可以给选手增开网上语音对话 功能。

  2、选手绝对不允许在网上透露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正在参加网络测试。我不知道这次有没有选手在聊天室里胡吹 大侃。但好象有报道提到,有网友自愿为选手提供送吃送喝服务。这样的事情以后要坚决禁止。绝不允许选手把生存测试当成 生存本钱。选手的网上花名要对外保密,如果他进了聊天室后,好半天没人理,那就自认倒霉地退出来吧。对选手发上网的信 息要加以监控(你既然来参赛,就暂时放弃一下隐私权吧)。不许他们暴露身份,然后引来一大群人围观。就好象不许高干子 女利用父母的身份吃拿卡要一般。如有违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分,第三次坚决除名。

  3、对于网上购物要加以规定,每次购物要有一个最高消费限额。不许一次把整个测试期的东西都买齐了。对于购买 后行为也要有一个评定,可以仿照自助火锅店的做法,如果买了东西不用不吃,视为浪费,酌情扣分??更不要说把房间弄得 像个猪窝了。为了与第二条的保密措施相适应,订购的东西不应直接送到测试地点。可以给每位选手分配一个附近的地址填在 订货表单上,然后由测试人员再从那里转送过来。

  4、测试期间,选手们应在网上完成一定的任务。比方说:测试前给选手一张问题单,要求测试期间从网上查找答案 ;给选手一个音频或视频文件,要求选手从网上寻找有关网站,下载播放器播放,或者要求选手在测试期间完成电脑上某一软 件的网络升级;选手自选政治、文化、体育论坛各一个或若干个,每个论坛上发表贴子各一篇或若干篇,每篇字节数不得少于 2000K,跟贴总数不得少于10份(自跟扣分)……等等。此项规定的具体实施应考虑到选手的不同职业和经历,不要太 钻象牙塔。

  5、测试期间,选手应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一件一件创作,这可以是一幅剪纸、一尊雕塑、一瓶插花,也可以是一首诗 词,一则随笔,一篇小说、一份商务创意。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创作的物质资料,如纸、笔、刀、花、泥……必须都是来自 网上购买。为了保证创作质量。除评分外,上述成果均在网上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公布出来,并附上作者的大名。如果他敷衍 了事的话,丢的是他自己的人。

  6、…………

  无论我想出多少条来,肯定是不完全的,这次测试的组织者应该会有比这更系统的设想。无论如何,我不希望否定的 声把他们吓了回去。我坚持认为,以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和网上商务尚不发达为由认为网络生存测试没有必要,从逻辑上是说不 通的。且不论何为“发达”的网络商业并无一个公认的标准(是不是一定要达到美国的程度才算),而且就算我们真的是不“ 发达”,也要通过包括网络生存测试在内的各种手段,来看看我们什么地方不“发达”,为什么不“发达”,以及如何才能“ 发达”起来。同时,通过这种测试,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才是“生存”,什么样的“生存”才是真正有价值 的“生存”。电脑的诞生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而人类的“生存”已经绵延了过去的几十万年,还要继续绵延到未来的无 数个世纪。如果非要等到我们足够“发达”的那一天才可以搞这种东东,那才真是忽视了这种测试的哲学意义,而把它仅仅当 成一个游戏。

  在此,我深深祝福,祝福中国的网络产业,祝福中国的网络居民,祝福所有已经“生存”,正在“生存”和将要“生 存”的中国人,我的同胞。祝你们兴旺发达,万事如意。王晓春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评论与分析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