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新浪科技 > 新闻报道
 


航天专家在新浪聊天室与网友交流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0/04/25 17:43 新浪科技

  4月20日晚8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庆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中国运载火箭 研究院院长许达哲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李祖洪做客新浪网站嘉宾聊天室,就航天导弹武器打击台独势力,运载 火箭、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研制中的秘闻趣事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以下是聊天全文。

  主持人:欢迎各位嘉宾来到新浪网。

  张庆伟:我叫张庆伟,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作,我在航天部门工作了十年多,很愿意跟网上的朋友们谈一谈中 国航天。

  马兴瑞:我叫马兴瑞,也是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作,四年前我还在学校里当教授。我从事航天的时间相对短一 些,跟张总一样很愿意在网上跟朋友们见见面。

  许达哲:很高兴到新浪网上来和朋友们见面、聊天,我叫许达哲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我们院从属于中国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要是从事运载火箭的研究,现在我们院已经形成了设计、生产、试验一条龙的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生产 基地。

  李祖洪:非常高兴到新浪网作客。我是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事空间飞行器的研制工作,我在航天工作了3 2年了。谢谢。

  张庆伟: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应该说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970年4月24日,我们用中国长征一号火箭发 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从那天算起,到今年的4月24日正好是30周年。30年来,我们在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有了比较大 的发展。应该说,在运载火箭技术上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人造卫星上,从东方红一号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多种类型的卫星 ,比如说通讯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对地观测卫星,还有我们发展了载人航天技术。去年11月20日中国的神州一号 载人飞船发射运行返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在载人航天技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0年来,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为我们在21世纪高科技新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也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 ,新的世纪我们有更大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为提高国防实力作出我们更多更大的贡献!谢谢。

  网友:向航天的英雄致敬,我们的网友非常关心航天事业。我国卫星与外国卫星相比技术水平如何?

  马兴瑞:应该说我们国家的卫星水平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国家的返回式卫星应该说在世界上 是居于领先水平的。我们国家的通讯卫星与欧美通讯卫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方面,正在接近 于他们的水平。很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是我们在科学试验卫星方面进展很大,特别是去年,我们有一个试验完成了遥微重力条 件下的操作,这个工作在美国要花几千万美元,在我们这儿仅仅花很少的钱,就完成了。今后,我们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一些 。

  网友:1996年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火箭两次发射失利,我们同样感到震惊和痛心,在此之后,长征系列火箭连 续十多次发射成功,很不容易,请问你们是怎样从逆境走向成功的?

  许达哲:两次失败以后,我们院面对着失败不起的局面,全院职工有空前的向心力,面对困难坚定信心发展我们的航 天事业。我们主要是在形势教育方面统一大家的认识,并狠抓了运载火箭质量工作。按照中央领导严、细、实的要求开展我们 的研制工作。克服和解决了我们在制造、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工艺薄弱环节。在设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提高可靠性的措施。所 以,在两次失利以后,我们取得了连续的18次的发射成功。其中有15次主要是我们院研制的火箭发射的。

  网友:李祖洪先生,我国对小卫星的研制有什么设想?

  李祖洪:小卫星作为卫星家族里的新生的一代,应该有非常辉煌的发展前景。我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去年1月1 0号发射的实践五号就是根据科技水平设计出来的小卫星,这颗小卫星采用了公用平台技术。小卫星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可 以组成空间的卫星网,从事通讯、对地观测、灾害预报、海洋观测等等的多功能的用途。应该说,我们国家小卫星的技术在近 两年在中央和各地领导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今后的任务是比较多的。

  网友:能否透露一下我们每年在航天上投入的经费大概是多少?

  李祖洪:我们国家对航天的投入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相对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美国 航天的投入在国民经济产值的1%,欧洲和日本占国民经济产值的0.18%。印度这样的国家每年投入占国民经济产值的0 .1%。我们占国民经济产值的0.1%还不到。

  网友:从技术上讲,火箭发射场越靠近赤道越好,而我国的三个发射场纬度很高,选海南不好吗?

  许达哲:这位网友对火箭技术比较了解。从技术上讲,发射场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射通讯卫星越靠近赤道越好 ,发射其他的卫星不一定靠近赤道。所以这个网友可能对我们的技术比较了解。但是从我国的情况看,选择这三个发射场是有 历史原因的。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是由武器技术改进过来的,所以,一些发射场沿用了一些武器的发射场,所以它的纬度相对 比较高。

  马兴瑞:我举个例子,法国的库鲁卫星发射中心是北纬五度,同样的运载火箭在那里发行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如 果移到美国的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将降低15%的发射能力。选择离赤道近来发射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许达哲:我们如果改到海南发射场我们的运载可以提高20%左右。

  网友:你们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为何航天人员的工资待遇却偏低?

  王春河: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是历史造成的。我们沿用国家机关的工资制度基本沿袭到现在,当中虽然也有几 次变革。改革开放以后提高的幅度比较大,但是和国外大公司相比,航天职工的工资基本上还是沿用了政府部门公务员的工资 标准。这个问题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造成了科技队伍的不稳定。有很多青年科技人员因为收入问题流失到国外和国内 一些大公司,我们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从分配上,从我们的奖励制度上,从其他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尽我们最大的努 力提高科技人人员的收入,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很重视,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航天职工的收入。

  网友:外国人是不是千方百计想挖走你们?

  王春河:因为我们的科技人员在航天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比如说三年五年,技术水平、知识水平都很高,特别是经 过很严格的工程训练,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强。这样的技术人员是非常宝贵的,非常有用的,我们曾经统计过,1982 年以后,进入航天各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已经流失了60%到80%。可以说,有些西方国家公司已经把他们的班车开到了我们 的研究院的大门口,来接流失到他们公司的员工去上班。这个现象对我们是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我们除了要提高待遇以外,还 要用事业、感情等其他办法来稳定我们的队伍,也希望社会各界理解。希望有志于航天事业的青年,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到 这里来工作,不是为了单独拿高的工资。我们是干事业。

  网友:李祖洪老师,今年一月我国成功发射了中星22号卫星,我觉得它的性能相当于休斯公司的HS376,也就 是国际八十年代的水平,我国是否正在研究性能更好的通讯卫星,性能如何,能达到休斯HS601的水平吗?

  李祖洪:是的。我们现在用东方红三号这个公共用台发射后续的通讯卫星以外,还在正在做大平台的通讯卫星的工作 ,我们现在主要开始研制的大平台的性能就是跟休斯的601相似的。我相信,经过我们三年到四年的努力,在国家综合部门 的支持下,我们应该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也一定能达到这个水平。

  网友:请问张庆伟叔叔,发射卫星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张庆伟:卫星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不仅仅对国家有好处,而且对于我们每一位,包括小朋友都有好 处。最简单地说,如果你喜欢看足球,每个星期转播的甲A联赛,就是通过我们发射的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转播的。每天的天 气预报也是我们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把天气情况拍下来,预报给每个人,航天技术跟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所以我 也特别真诚地希望我们这些小朋友们关心、热爱我们的航天技术,将来投身到航天事业中来。另外,航天高技术是一个产业, 这个产业要能够带动我们国家很多行业的发展,这个技术应该说在二十一世纪是最有前景的技术。 谢谢这位小朋友。

  网友:我们的商业火箭运载进行的怎么样?可以有利润吗?

  许达哲:整体上来说,进行商业发射还是有利润的。

  张庆伟:我们国家从1985年开始宣布我们研制的长征火箭投入到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到今天,我们已经进行了2 7次的商业发射,国外的卫星发射了26颗。大家知道,高科技的投入很大,它的效益和回报也是很大的,在发射国外制造的 卫星过程中,应该说给国家创造了相当多的外汇,所以这个产业从现在市场预测来看,整个世界的航天发射市场是非常大的, 预计在今后的五年,有几百亿美元的市场。所以,我们力争在市场占更多份额。用高科技来提高航天的效益,这个商业发射的 利润非常高,但是风险也非常大。高科技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风险和利润同在。

  网友:中国的正式载人飞行将在何时进行?

  张庆伟:去年的十一月,我们第一次发射了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是非常成功的,通过这一步,我们应该说能够尽 快地把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但是,大家知道,载人航天是要确保航天员万无一失的,上得去,回得来。在把人送上天以前, 要在可靠性上做工作,还要通过几次真实的飞行试验进一步考核我们的系统,这个工作我们的科技人员,我们整个研制队伍都 在工作。应该说,在新世纪的开始不久,我们中国宇航员上天是能够实现的。

  网友:李老师,您认为我国航天研究的难点在那里?主要是技术还是工艺?

  李祖洪:航天技术是一个高技术的行业,它的发展与我们整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们现在是一个发 展中国家,我们在基础工业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使我们的航天技术发展起来就有一些薄弱的现状。还 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航天器的生产过程中,我们的加工,我们的工艺水平,我们的一些关键的技术,前期的攻关投入比较 少,这也是我们一个困难的地方。第三,我们目前的队伍存在稳定的问题。尽管比八十年代初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现 在情况有很大的好转,但是稳定队伍仍然是很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既要依靠国家的综合国力,技术提高,又要增加投入, 还要培养一大批热衷于航天,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队伍,我们面临的难点是能够克服的。

  主持人:我们有一些火箭和卫星的模型准备送给网友,能够提出精采问题的网友将有机会获得这份礼品。网友:航天 事业在管理上既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不知道下一步将如何应对?

  张庆伟:我们航天科技工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也要不断适应改革的要求。现在我们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这样 的高科技的工业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该调整,面对市场经济我们应该及时、有效地调整我们的管理模式。另外,大家也知 道,航天技术都是非常大的工程,在航天技术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有国家的支持,所以,这里就带有计划的成分。所以航天的 管理模式不管是中国也好,其他的航天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也好,都带有两种模式,都在交织过程中。所以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 不断努力,适应形势和发展的一要求。

  网友:总觉得航天离我们生活很远,航天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呢?

  马兴瑞:听起来,航天好象离大家很远,实际上大家目前的生活当中,都离不开航天。特别是刚才张总已经讲了,通 讯卫星已经离大家近到什么程度,大家跟海外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可以非常实时地看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地点一些精采 的节目。这一点,主要靠通讯卫星,否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大家现在看到的无论是天气预报,环境灾害的评估和测量,以 及我们现在进行的国土的规划、资源的规划,都离不开航天,特别是离不开卫星,这个产业离我们非常之近。

  李祖洪:航天就在我们身边,回家开电视跟航天有直接关系,拿电话跟航天有直接关系。我举例来说,1998年5 月19日,美国银河四号卫星突然由于事故使整个通讯中断,北美地区的成千上万的手机BP机全部瘫痪,电话打不通,股票 的行情不知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非常巨大。从这一点看航天存在于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感觉到。将来航天技术 要搭载,要搞航天食品,要通过卫星的搭载进行一些基因的变异,回来以后经过精心培育,为大家提供更有营养的航天蔬菜和 粮食。这基本上都是我们一日三餐所需要的。

  马兴瑞:特别是航天有一个很大特色,是一个高远的位置的资源,这个资源比用其他的行业获得的资源效率是更高、 更大的。这一点我举个例子。就是大家讲的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是高远的,效益会产生得更大。

  李祖洪:正因为航天跟我们生活距离这么近,世界各国现在有65个国家直接投入航天事业,有165个国家应用航 天技术。

  网友:我们的航天发射能力和法国、日本相比怎么样?

  许达哲:我们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运载能力是5.1吨,比阿里安4火箭要高,比阿里安5火箭要低。在 投入商业发射的时候,长征3乙是投入商业发射最大的,阿里安5投入商业发射以后已经超过我们,我们也正在加紧进行运载 火箭的研究,和法国一起为世界航天事业添彩,为发展世界航天事业做贡献。从发射成功率来讲,近三年,我们成功地发射了 18次日本H2火箭和我们相比技术上各有长短,但是他最近的几次发射不太理想,已经失利。我们也替它惋惜。

  网友:请您谈谈对航天天飞机的前景有何看法?

  张庆伟:空天飞机的设想是非常好的,从技术上讲是很先进的运载工具,但是也要看到技术上还要有大量的突破,比 如说发动机技术需要一种能够适应在大气层在高层实现高马克数飞行的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研究是世界各国要突破的一个难 题。再有,像返回着陆技术、防热技术一系列技术,都要高于现在美国的航天飞机,所以,空天飞机今后是世界航天要提高运 输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方向,这个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航天运输革命的变化。但是,这条路还要走很长一段, 要突破这里的关键技术。

  网友:以后的空战会在太空里进行吗?

  张庆伟:和平利用空间资源,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一贯的主张,特别我们直接从事宇航技术的科学家们和我们中国航 天界都持有这么一个观点。所以我们坚决反对把武器引入太空。

  网友:许院长,航天城何时会以一院为中心发展起来,而带动北京南城地区的发展?

  许达哲:我们正在进行京南航天科技园区的规划工作,我们在北京市政府和丰台区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开展了这方面 的研究和具体的规划。我想在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在科技园区里形成世界航天之窗会很快展现在世人面前。

  网友:这里提到的航天科技和沪市上市公司航天科技有什么关联吗?

  马兴瑞:目前跟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没有关系。张庆伟: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体制现在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去年7 月1日,原来的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航天科技的股票应该说也是我们 原来航天工业总公司的下属单位的上市公司,现在从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机电集团公司。大致是这个情况。

  网友:我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而起的,我父母当年都参与了研究工作,我为他们自豪。

  主持人:请现场的彭诚荣同志谈谈当年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情况。

  彭诚荣:我是1967年调入五院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东方红一号研制是比较早就开始的。从1960年到19 64年,我们老前辈钱骥先生就进行考察和设想。后来,经过中央批准成立了五院,由把科学院的几个单位,自动化所、地球 物理所、一院一部分同志,成立了五院。当时,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我们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我们靠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当时没有图纸,也没有资料。除了几个老先生以外,大部分都是刚出校门的一些新大学生,这些同志对卫星是个什么东西 也不知道。研制卫星比火箭还困难。刚刚开始我们研制火箭还有苏联的帮助。研制卫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阶段,国际上对我们 是封锁的,跟苏联的关系也很差。所以,研制卫星全是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干,全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第二,我们在研制过 程当中发扬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因为当时我们从设计来讲,设计所当时很落后,没有像现在有电脑。当时 计算、画图全靠手工,最好也就是用一个计算器,计算尺。试验设备也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都是国产设备。我们有些试验都 是在仓库里进行的,环境很差。但是,也不讲报酬,也没有加班费,同志们奋斗奉献精神很强。第三,我们还是发扬了大力协 同、密切合作的精神。搞卫星是尖端技术,需要全国很多人、很多单位来协作,估计有一百多个单位参加了东方红一号的研制 工作,包括元器件、原材料和一些仪器设备。所以,当时就全靠协作。我举个例子,当时我们做卫星的调温试验,就是在海军 后勤部冷库里做的。他们大力协同,配合我们一起做试验,把试验做完了。另外,我们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刻苦钻研,因为卫 星毕竟是尖端技术,需要尊重科学,把各个方面问题搞深搞透。做了大量的试验,通过分析和试验来解决一些问题。

  网友:张副总经理和许院长,请问航天靠什么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

  张庆伟:现在我们在从事航天工作的科研队伍和工人队伍中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人是40岁以下的年轻同志。这些同 志应该说在重点任务中都担当了重要岗位的责任。今天在我旁边就坐的有我们飞船的副总设计师,我们火箭的副总设计师,这 是一方面。随着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很多有志于未来事业的科技人才,投身到我们这个事业中来。这个事业是非常 有吸引力的,我们现在也在讲,人生能有几回搏,在航天事业中搏击人生你会有一种成就感。还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 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科技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才的待遇。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拉大分配差距,加大重点骨干人才的收入 。我也相信,随着我们事业的发展,我们的收益会不断提高。那么,在事业和发展过程中,收入问题应该是有志青年考虑问题 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特别想跟朋友们谈,我们应该投身到这么一个高科技的事业中来。

  许达哲:我想,留住年轻的技术人才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事业留人,一个是感情留人,一个是待遇留人。我们从事的 事业是一个有作为的事业,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高新技术领域,用到有作为的事业里面,我想,这个吸引力对于青年朋 友还是有的。其实,从我们院来讲也在采取各种措施激励、鼓励年轻人在事业中有为。比如说竞争上岗,我们现在的机关、部 长都已经开始竞聘。我们在关键项目里也希望各个单位,各级领导采取特殊的措施鼓励我们青年朋友把关键的项目拿下。当然 ,我们还要靠提高单位的效益,增加年轻人的收入,改善职工的福利条件,靠适当的待遇,把现在网友还不满意的待遇提高上 去,来解决这个问题。

  网友:张庆伟先生,谈谈成为十大杰出青年以后的感受?张庆伟:压力很大。工业里面评上十大杰出青年的不多,也 说明我们高科技在为国家做贡献上还要努力去做。但是,我也觉得,我们在二十一世纪到来的时候,应该充满信心,所以,我 特别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杰出的从事高科技领域的优秀青年能够加入到十大杰出青年的行列中来。

  网友:我们深知航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并将继续走下去,我们特别关注以后航天的发展,请几位专家给咱们展望一 下。

  张庆伟:在今后第十个五年计划当中,我们要进一步发展航天事业,在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载人航天这 些方面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马兴瑞:应该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国家的卫星事业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大型的、大容 量的卫星和大平台的卫星,同时还会有一批小型的卫星在这个领域中会非常活跃。同时,我们中等容量的已经成熟的平台这样 的卫星也会为国民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许达哲:靠我们更加可靠、更加完善的运载工具,我们生活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李祖洪:我们用艰苦的努力,在第四边疆,也就是空间这个广阔的大宇宙中大有作为。

  王春河:航天还要发展民品,还要改革,最近提出了以改革统揽全局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年代里,我们要按照现代企 业制度的体制运作方式,把航天工业推向新的台阶。

  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踊跃提问,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新浪科技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