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应用卫星飞进寻常百姓家

http://www.sina.com.cn 1999/09/15 10:25 科技日报

  联合国外空会议的主题是:空间技术造福人类。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实现现代化任务艰巨 的大国,中国空间技术的应用同样令世界吃惊。

  自从1970年中国第一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独立研制、成功发射了42颗国产卫星,其 中通信卫星7颗、气象卫星4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科学实验卫星14颗。这些卫星大多数是发射成功后,便投入了国 民经济的实际应用,从试验阶段向应用阶段过渡时间之短,是世界上少见的。

  中国的返回式卫星获得了大量分辨率高、清晰度好、信息量丰富的国土照片。这些照片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 调查、地图测绘、铁路选线、环境监测、资源普查、农业估产、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方面。比如利用卫星照片,仅用两年时 间就完成了全国陆地、海域的分析,其费用比常规勘测节省55%,工作量减少2/3。遥感卫星的信息资源,在中国南水北 调工程、三峡工程、黄土高原治理等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信卫星的投入使用,使中国的通信、电视、广播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如今我国已使用通信卫星建成了国内卫 星通信系统、卫星教育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以及大量VSAT专用网,开通了23400条国内双向公用 通信话路和25000条国际通信话路。利用卫星向全国传输的7套中央电视台节目和近20套省市电视台节目,使我国电视 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4.5%。中国人民银行建成的卫星金融信息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异地银行间的资金清算、汇划和监 管,仅加快每天在途五六百亿资金的周转一项,一年可为国家增加100亿元的流动资金。卫星电视教育已培养电大毕业生1 17.5万人,培训中小学教师300万,还有300万在职职工在接受中专课程,近1000万农民在收看农业实用技术讲 座。

  气象卫星在大气探测、气象预报和科学研究中已成为无法替代的探测工具。气象卫星资料在进行自然灾害监测、农作 物增产、海洋捕捞、中长期天气预报的气象监测研究中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据资料统计,1991年至1995年中国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562亿元,每年平均1310亿元。其中气象灾害损失约占70%,以气象卫星对防灾减灾的 贡献率为5%计算,每年可减少损失45.85亿元,而同期国家每年在气象部门的投入还不及该数字的零头。国家气象局利 用卫星气象资料,无一遗漏地监视跟踪了每年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成功地预报了台风的登陆时间和地点。1 986年在广东汕头附近登陆的8607号台风,由于气象部门提前72小时预报,使3000多艘渔船安全返港,300万 亩农作物提前抢收,35座大中型水库采取安全措施,仅此次预报,就减少经济损失达10亿元。

  此外,中国利用返回式卫星还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的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小麦、水稻、蔬菜种子 ,其中一种太空青椒平均单果重量达350克,亩产达7000千克,比普通农家品种增产25%,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0 %,这种太空青椒已在我国各地推广了1万多亩。

  如今,电视、电话、教育、医疗、减灾、工业、农业、网络、信息……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已经广泛地享 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惠泽。中国空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正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