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 > 互联网周刊 > 新闻报道 |
![]() |
(eNet消息:)作为高盛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和CEO,Henry Paulson Jr.有充分的理由对几 个星期前股市的暴跌感到忧虑,因为高盛和其他公司一样曾在股市高点大量买进。 然而,Paulson对此泰然处之。因为他手下的上千名经纪人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越来越多的决 策要依赖计算机做出,绝密的计算程序每天在瞬息万变的衍生工具市场上引导着超过2万宗交易。目前,一个全新的网上债券 交易服务系统管理着公司大约70%的交易,它每秒可以进行200次价格更新,并可自动处理上亿美元的交易额,不需要任 何人工干预。新的电子交易系统的运行,使高盛成为金融新世界的中心。也许有一天,这些系统将威胁到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立 下汗马功劳的基层经纪人和债券推销员。 截止今年年底,高盛五年间在技术上的投入总额将达到50亿美元。只要市场还在运转,那不管它走向何方,高盛的 技术武器都将瞄准盈利点。Paulson面对变化显得心平气和:“变化正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没有了变化,谁还会需要高 盛,谁还需要在保守和冒险之间进行抉择?” NASDAQ在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翻番,又在上月一个黑暗的星期里狂跌了四分之一,这是有史以来股市在一年中 最大的震荡。尽管道琼斯和标准普尔指数在随后的几天里基本恢复到了原有水平,投资者仍然深受震撼。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 ,恐惧而贪婪的人们也许会给股市带来更多的震荡。 变中自有黄金屋 不过,“变中自有黄金屋”,至少对那些懂得在数字技术为资本市场带来的重大变革中把握先机的人是这样。毫无疑 问,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将在Internet上进行,现在是股票,很快就将是各种债券及期货,最终,所有交易都将在网 上实现。 Paulson之所以在技术上投入巨大是因为他相信技术将在根本上变革现有的金融交易模式,交易种类也将大量 增加。网络将消除买卖双方之间所有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并使价格对每一个人都是透明的,通过网络,数以百万的人将能够在 任何地点进行任何交易。到那时,没有人再需要公开叫价的交易大厅,也没有人再需要那些为了保证交易秩序而保有交易特权 的经纪人。 在高盛130亿美元的年收入的36%来自它的金融交易,随着一个超高速变化的时代的来临,这一比例不仅不会下 降,而且还将大幅增长。高盛公司原有的IT系统每年运行费用高达1亿美元,如果当时的技术足够好的话,这一部分成本将 大大减少。也许有一天,那些每年交易额达数百万的经纪人都会被扫地出门。 高盛实质上是在和技术猛虎赛跑,保持领先是唯一出路。现在,公司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升级现有的网上交易系统,并 持有六个新兴电子交易公司的股份,尽管各个证交所都对这些公司深恶痛绝。 证交所的反应不足为怪,因为仅去年一年就有9个ECN(电子通信网络)已开通在线金融业务,其中E-trad e和Ameritrade等完全就是网上的交易经纪公司。以Island ECN为例,它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堆DELL 计算机和一张经纪许可证,但它却包揽了纳斯达克12%的交易。处理一万股交易,大联盟(Big Board)需要22 秒,而Island ECN只需几分之一秒,这就是原因。 不过,对高盛而言,仅仅生存是不够的,它要寻求发展,它要获得更多,这就是为金融界业内人士所称道的“长线贪 婪”精神。可以预见,高盛的交易系统将帮助它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等竞争对手那里掠夺相当大的全球市场份额。 公司已经向建立电子帝国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由高盛持股12.5%的Archipelago ECN和Pac ific证交所正积极合并,到今年秋季,这家ECN就将羽翼丰满,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字化交易平台,而自古以来人声鼎沸 的交易大厅将从此销声匿迹。 Paulson也是NYSE的董事之一,所以有些人认为他的行动会触怒大联盟的主席Grasso,不过Gra sso否认了这一点,认为两人的观点从长远来看是十分一致的。Paulson的解释是,最好的保护手段就是持续创新, 使他夜不成寐的不是传统的竞争对手,而是借助新技术横空出世的新对手。 他以德国为例进行说明,直到1996年,德国的证交所的工作还和大联盟相差无几。自从创建了一电子交易系统后 ,两年时间内就吸引了90%的交易上。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要么创造未来,要么死于未来。 高盛是硅谷最受欢迎的投资银行,自99年以来,公司进行的并购交易额高达500亿美元,在公开上市的400家 点com公司中,有56家是由他们承销的,这是其他任何一家投资银行都无法比拟的。对数字经济的超前理解使高盛形成了 自己的运营模式,Sanford C.Bernstein&Co.的分析员Steven Galbraith认为高盛 至少比别的公司超前了六个月,在网络时代这是不可能被追上的。 今年,高盛在技术上的投入将达到16亿美元,这比雅虎、Ebay和E-trade的收入总和还要多。公司共有 20300台PC和工作站,数据库存储量高达80兆,纽约总部内的线缆长达18000公里,并通过光缆与全球分支机构 形成网络,网络流量高达每秒6.1GB。高盛的一名衍生交易经纪人可能有多达180条的电话线,并同时通过四个控制屏 从全球了解各种相关信息,这简直不可思议。 高盛可谓是德高望重。131年前,Marcus Goldman在离现在的总部不远的一个阁楼里创立了这家合 伙公司,10年后,他的女婿Samuel Sachs加盟。1906年,西尔斯由高盛承销上市,直至今日还是公司的客 户。其他客户还包括福特,上市时间是1956年。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高盛实行的都是严格的合伙制。共同的高盛将合伙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不管世事如何变 迁,高盛一直稳如泰山。合作精神也公司高层得到体现:70年代, John Weinberg和John White head使公司成为了华尔街的领袖,并在十年后将其发展成一全球性企业;90年代初是Robert Rubin和St ephen Friedman,98年又有了Hank Paulson和Jon S.Corzine。 不过,90年代也永远改变了高盛。许多内部员工认为,早在上市前,公司同甘共苦、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就开始枯 萎,并终将凋谢。1994年,公司遭受了自大衰退以来的首次业绩滑坡,利润下跌90%。1998年,高盛公司在Jon S.Corzine的推动下准备公开上市,不过还是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放弃了。此后,Corzine离开了高盛,目前正 在新泽西竞选参议员。 Paulson则留下孤军奋战。他出身于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个农业小镇,至今还在那里保留了一间居所。现年54 岁的Paulson身高6英尺,仪表整洁,言辞朴实,他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在加拿大的Dartmouth获得英语语言 学位,此后又获得哈佛大学MBA学位。在Nixson Administration从事了两年的人事工作后,Pau lson于1974年加入高盛,在芝加哥分部担任银行业务助理,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 > 互联网周刊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