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 > 新闻报道
 


联想高层人士细说倪光南解聘风波

http://www.sina.com.cn 1999/09/14 11:45 中国经营报

  9月1日,联想集团正式解聘了原联想公司的总工程师倪光南院士,此事一经公布, 立刻在IT行业及新闻界 引起轩然大波。9月7日,态度一向强硬的倪光南院士突然来 个180度的大转弯,公开发表了致联想集团董事会的“我的 自我批评”,使这事件发 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最佳搭当因何反目为仇

  据曾茂朝董事长回忆:1984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 有限公司(联想公司前身) 成立后,是我推荐倪光南去的,主要是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倪光南与柳传志配合得相当默契,曾被 誉为“中关村的最佳搭档”。 尤其是在联想汉卡的研发方面,倪光南起了重要作用。这项技术原是计算机所里的一个 项目 ,竺乃刚是课题组组长,倪是骨干,后来这项技术在联想开发成功,为后来联想微 机走向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想同志说:因为我们都是搞科技出身的,所以一心想把联想办成一个能研发最高 新技术的公司,也一直想把 倪光南当成我们公司高新技术的代表。在一段时间里可以说 言听计从,从待遇到荣誉,都尽量向倪倾斜(据了解,柳传志把 中科院奖励的一套四居 室住房也让给了倪光南),但从1994年以后在研发路线上产生了一些分歧。柳总认 为,企业注 重的是利润,没有想明白的事情就不能做,这与倪的思路不尽相同。

  曾茂朝董事长介绍说:产生明显分歧的一件事是1994年,当时倪提出要做ASIC专用芯片,他提出组织一 个ASIC芯片研究设计中心,这个中心将由复旦大学、 上海长江计算机厂和上海冶金所和我们共同完成,投资非常大,工 作方式是把一些留学 做芯片研究的研究生召回来,每人年薪10万美元。当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将四 个文化背景不 相同的企业统一在一起,这个工作谁来做?二是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年薪10万美元,而我们所里的研究生因为没有出过国,工 资就少很多,在这样的环境中,工 作能做好吗?倪提出由一个年轻人去负责这个项目,他在背后指挥,我们认为这样做对 公司和个人都是不负责的,就没有同意,提案被否决了。后来倪又提出要搞程控交换机, 执委会全体成员讨论后也否决了。 在这种情况下,倪感到自己说话不算数,技术主导地 位不牢,就开始发难告状了。

  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勤回忆说:那时一开总裁室会议就只能听倪一个在说,什么决议 也不能形成。我是主管财务 的,倪每年报研发项目,一报就是上百个项目,这些项目绝 大多数是只花钱,不赚钱,我管财务又不能不指出这些问题,这 就与倪产生了矛盾。其 实倪最先告的是我。曾董事长说,究竟谁说了算的问题一直闹到中科院,最后院里支持 了柳传志同 志的意见,倪就开始向上级部门反映柳其他问题。

  负债持股是违法还是成功的资本运作?

  倪光南向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联想集团主要领导经济问题中,最引人注意的就 是港商“负债持股,造成国 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据倪光南院士反映:在香港联想公司 上市时,按照招股说明书,上市中实际增资9890万元的是北 京联想,港商仅象征性 地增了10万元。但上市后技转公司仅拿到了1500万股,而实投股本金与它们相同 的四个港商 却拿到了2.08亿股,出资成亿元的北京联想也只有2.618亿股。问 题十分清楚,港商通过负债持股多得了1.93 亿股。在另一份材料里说:北京联想集 团负责人借款给港商552万美元,造成港商在香港联想上市中负债持股获得2亿股 份。 后来倪在“我的自我批评”中说,对此事是“错误地理解了柳传志同志的动机”。

  对这件事,曾董事长也作了介绍:在组建香港联想公司后,公司派柳传志、倪光南、 张祖祥三位同志去工作。 那时公司资金比较紧张,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套房子,三 人住在一起,经常是三个一起吃饭时讨论问题,形成意见后由 柳传志给我打电话汇报工 作,我同意后就算董事会的决议了。关于公司上市的基本情况倪应该是知道的。倪说柳 背着董事 会借款给港商是不太可能的。只可惜那工作还不规范,没有会议记录。香港联 想公司最初是由三家发起组建的、只有90万 元注册资金小公司,是北京联想、技术转 让公司、导远公司(港方)各出30万元。1990年开始做主机板,1992年 准备 上市,要上市就需要增资到一个亿,这就要由三方各出3000多万元,技术转让公司 决定不增资扩股,这样双方将 各多持15%的股份,但导远公司也说没钱,这样就要由 联想方面借款帮导远公司持股。由于是北京联想方面向银行借款, 因此我们就多持20% 的股份。双方股份比例是北京联想占53.3%,导远占43.3%。

  为什么要借钱给港商,让港商多持股还多分红呢?后来有些人对柳传志这一决策不 甚理解。曾董事长解释说, 当时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我们是内地去的,对香港市场和 国际市场不了解就像瞎子。导远公司虽然是吕谭平等四人组成的 小公司,比较缺钱,但 他们熟悉市场运作,这就是著名的“瞎子背瘸子”理论。二是市场竞争风险很大,尤其 是IT行业 。有了合作伙伴,就可以风险共担,我们与导远公司签有还款协议,他持有 43.3%的股份,就要分担43.3%的风险 。不能只看他多得了那么多股,股价从 1.33元发行价涨到今天的7元,多赚了那么多,但股票还曾跌到过0.29元呢 ?

  至于为什么导远公司到1998年才还清借款,曾董事长说,导远公司还款方式有 两种,一种是用股票分红来 还,一种是等股票升值后卖掉股票变现后还。联想股票上市 后没两天,就碰上香港股市下跌,在股市中,股价下跌时大股东 抛股影响是非常不好的, 因为股民们会认为你对自己的公司没有信心,后来香港联想一度出现亏损,股价最低跌 到0.2 9元,这时就更不能抛股了,所以到1998年导远等股票涨上来后才还了本 息。看事情要看原因和结果,要看全过程,不 能只讲中间的一段。

  大股东的态度很重要

  随着倪光南院士的“我的自我批评”的发表,联想风波似乎将告一段落。倪光南院 士在信中说,柳传志同志和 我曾有十年左右的密切合作,虽然近几年不幸发生误解,但 总还是一小段。既然大家都不是为了私利,很容易在共同的目标 下重归于好,“相对一 笑泯旧怨”。

  联想集团能在这场持续4年多的风波中平安度过并能飞速发展,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也可说是个“奇迹”。但 仅将事情解释清楚似乎还意犹未尽。联想集团的一位员工说, 这几年耗费领导的精力和有关部门的财力就不用说了,199 7年北京联想向香港联想 注资推迟了半年多,香港联想股票从1.3元涨到2.3元,同样注资少持1亿股,如 果按现在 股价算就损失了50亿元。

  柳传志谈起这件事说:“体制问题是第一位的,在高技术企业中谁说了算?是专家 还是厂长,或是其他什么机 构?企业的决策是怎样形成的?是根据市场需要还是根据其 他的一些标准?我现在仍认为企业决策要根据市场需要形成,研 发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过去我们不懂这个道理。倪光南能根据市场的需要研发联想汉 卡,这是他 的贡献,但还要有张祖祥、李勤等同志搞生产、市场开发等工作。郭为同志 (联想集团副总裁)后来搞的项目为什么一上市 场就能推开,因为我们通过做贸易取得 了市场运作的经验;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在企业中,各种 矛 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看所有者的态度,在香港就是看大股东的态度。大股东对什 么问题感兴趣?是企业的利润? 还是平衡人际关系?或是别的什么?在联想风波中,作 为大股东中科院的态度是十分明智的,是对联想集团这个企业的长远 发展负责的。这是 联想集团能发展到今天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