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新浪科技 > 新闻报道
 


Finternet观察二:兑现

http://www.sina.com.cn 2000/04/09 20:38 新浪科技

  2000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报告(第一季度)

  Finternet观察二

  兑 现

  有100家互联网公司,就有100种上市办法以及100条上市道路。政策“门户”的制约作用已经使得企业们思 维高度发散,在兑现之途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意识。放眼未来,不仅IPO更具多元化特色,产业也在多重压力之下出 现了新的横向、纵向整合势头。兼并、合作因此将是2000年的发展潮流,如果倒闭不是潮流的话。批量上市标志着中国互 联网产业的概念、故事真正到了等待“兑现”的关键时刻。兑现,不仅仅是“套现”,更是对网络公司实际发展水平的阶段性 清算。过去说内地互联网公司资本故事面临9个大的“断点”,如今又增加了一个断点:时间。如果不能赶在股市调整到位之 前快速IPO,一些外强中干的互联网公司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兑现了。

  季度话题围绕“坎坷上市”展开

  从2000年1月到3月底,第一季度的资本话题基本上都是围绕“坎坷上市”展开的。

  2月中,有关网络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传闻一天比一天多。来自美国方面的消息证实:搜狐公司于2月4日向纳斯 达克提交了第一份招股说明书。计划出售总值8600万美元的股票,打算以“SOHU”的名字挂牌。集资所得将用作资本 支出,以及扩大销售和大的推广活动。部分资金也可能用于收购或者投资。

  伦敦《金融时报》随后发布消息说,中国排名第二大的入门网站“网易”,2月初通过中国证监委的批准,计划3月 在纳斯达克上市,预料可筹资1亿美元。而当时刚刚从美回国的网易公司CEO丁磊则表示,此消息在发布前并未得到公司的 确认。当时纳斯达克方向还没有见到网易的招股说明书。业界当时分析认为:按照纳斯达克的IPO程序,提请上市、公布招 股书只是意味着所有上市工作刚刚开始,搜狐、网易的上市日程绝不是传闻中的很快,2月底或者3月份,顺利的话从现在起 两三个月内可能上市,不顺利的话半年、一年都有可能拖下去。

  而熟悉美国方面情况的人此时此刻已经知道:2000年度在纳斯达克首先上市的不是搜狐、网易,而极有可能 是另一只中国网络概念股��“亚信”。代号为“ASIA"的亚信控股公司有中国互联网络“建筑师”之称, 由田溯宁等留美学生创立,先后承建了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互联网商用骨干网ChinaNET一、二期工程,上海热线一 、二、三期工程,北京169多媒体信息平台,中国金融骨干网(CNFN)等计算机网络工程近90个。公司开发了具有民 族自主版权的Internet计费、漫游、网管、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安全等系列应用软件产品,其中多数已经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12月21日,以及2000年2月3日、11日和17日,亚信公司连续四次发布了招股文件。文件显 示:去年头9个月亚信公司的总收入为4820万美元,亏损额73.7万美元,计划以每股12到14美元的价格发行股票 ,筹资6440万美元。

  亚信为什么走在了前面

  果然不出所料,3月3日,星期五,亚信股票登上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开盘即飆涨287.5%,达到93美元,盘 中一度涨至111美元多一些,涨幅高达363%。亚信原先预期每股发行价为12~14美元,随后又调高为18~20美 元。此次上市共筹集1.2亿美元资金,发行5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24美元,大大高出原来的预料。分析师表示,亚信 股价飆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各国将开始对网路基础设施公司产生兴趣。亚信在Nasdaq市场收盘大涨314%,临近1 00美元。

  亚信为什么走在了前面,又为什么没有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这是许多业外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招股书中,亚信控 股公司设在美国,但实际业务总部设在中国,员工99%是中国人,所有董事会都在中国开,软件在中国登记,可以走着去给 用户进行现场支持,但从资产上讲,亚信是100%的美国公司。

  亚信1993年的种子资金是美国资本,1997年底吸纳的风险投资是美国资本,1999年吸纳的Intel 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也是美国资本。不仅在资产上,亚信企业模式也是美国模式,1995年,当亚信员工还不知道他们 拿到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拿到了亚信的股票期权。和亚信一起在Nasdaq上市的还有一家“中国概念”的美国公司U Tstarcom,它和亚信一样也是由中国留学生创办的,主要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和ISP提供无线和有线通信设备,市 值比亚信高,现在为43.87亿美元,但它一点都不受中国人关注,因为它没有像亚信,在说Internet的同时,也 以同样的气力说自己身上的China。

  在中国信息产业部和中国证监委眼里,亚信和新浪们性质不同,“待遇”因而也不相同。新浪、网易、搜狐是信息服 务公司,亚信是技术支持公司。在中国,谁可以做Internet信息服务的政策还没有出来,但中国支持像亚信这样的技 术公司加速中国Internet基础建设的政策从来都没有变过。另外,从资产上讲,亚信是100%的美国公司,它在中 国提供技术,开发软件,中国政府管不着。

  新浪终于领到出国签证

  2000年第一季度是自然界即将来临的的花季,但却是新浪们的雨季甚至冬季。在前往纳斯达克的道?上,似乎处 处陷阱,遍地泥泞。

  有人戏称竖在证监会和信息产业部那里的监管红线是两道资本的“门户”,如果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再加个.com的 话,情形可能就真的不容怀疑了。

  新浪上市一开始迟迟悬而不决,业内分析认为问题主要在于行业、证券委的监管,而不是所谓“新闻规范”。后者2 月14日、 18日分别有消息加以明确:国务院新闻办官员的措辞比较严厉��网站今后若想转载其他媒体的 消息,事先要与被转载的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取得转载授权后方可转载。从现在开始,新的商业网站从事新闻传播活动,必须 先得到各级新闻办公室的批准,然后才能到信息产业部领取经营许可证。原有的一些商业网站从事新闻传播的要补办有关手续 。同时又说:商业网站的新闻传播客观上起到了比较好的宣传和传播新闻的作用,主流是好的,应该继续扶持,不能扼杀它。 总体看来,讲话精神以“规范”为主,新浪存在“补办手续”空间。业界当时的推测是:监管方面迟迟不发“出国签证”,原 由一是新浪股份中的“外资”如何看待,二是新浪与裕兴一样存在“海外注册” 问题。虽然注册动因新浪与裕兴并不相同, 前者主要是1998年出于与北美华渊网合并需要,但是管理层未必轻易接受这种解释。

  成功偷跑的裕兴公司,具体是这样一种情况:筹备上市前两个月,祝维沙操控裕兴在百慕大当地注册了一家公司 作为控股公司(裕兴电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百慕大裕兴名义申请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最大股东几个月前取得海外护照( 圣文森特岛国永久居留权)。即将登陆香港二板之前的一瞬,中国证监会称裕兴在百慕大的公司控股母体仍是北京裕兴公司, 属中资,按审批条例,仍应属境内企业,即投资母体是中资企业。裕兴仍需资格认定后才能境外上市。但是后来之所以又放行 ,是为了“避免对刚刚启动的香港创业板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所采取的补救做法,并不意味着其他境内企业可以效仿”,意思是 放他一马、下不为例。近日,为北京金裕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间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出具法律意见的北京竞天律师事务所及其 律师徐耀武被通报批评,中国证监会将在6个月内不受理徐耀武律师出具的任何法律意见,算是为裕兴逃脱监管一事画了个句 号。

  整整几个月,新浪都在做一件事情,挽起裤管,奋力拼搏。据说整改方案提了好几个,否了好几次。3月底,终于和 中国证监会、信息产业部达成协议。消息传出,业界甚为振奋。但是振奋之余,又有些沉痛:SINA.COM的资本概念被 割掉了“中国尾巴”,其境内ICP业务没能放进上市公司。谁都知道,没有放进去的那一部分,是新浪最最重要的部分。另 一种比较生动的评论是:新浪拿着指头去纳斯达克上市了。

  3月27日新浪网宣布,已经向美国证管会提交上市申请书,申请首度公开发行普通股。新浪网本次将发行400万 股普通股,并给予承销商60万股普通股的超额配售。新浪网申请在美国那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SINA] 。上市筹集的资金将被用作营运资本用于其他经营用途。摩根史坦利公司(Morgan Stanley & Co.In corporated)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oration Limited)作为联合主承销商负责此次股票发售。大通证券公司(Chase Securitie s Inc.)和罗伯逊一斯蒂芬公司。( FleetBoston Robertson Stephens Inc. )两家公司为包销商。

  为了获准海外上市的批准,新浪网这次作出的最大让步就是上市的部分只是北美、台湾和香港三个网站,不包括中国 大陆网站。此外,新浪网同意上市公司不包括在大陆的内容提供服务(ICP)。海外分析原来认为:新浪网很可能是自中华 网去年在美国上市以来最吸引投资者的中文互联网公司。中华网上市之后股价已经从二十美元上升到六十七美元,海外投资者 对于新浪网的上市翘首以待。但由于不包括中国大陆网站,新浪网的吸引力可能要打很大折扣。也有不同意见。香港英文《南 华早报》分析认为,新浪网的中国大陆网站是该公司的王牌:目前有登记用户三百一十万,上个月每天平均上网浏览达到一千 六百六十万人次。新浪网价值可能高于中华网,因为它在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市场中国大陆占有利地位。美国一家经纪公 司说,新浪网是中国第二家到美国那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股价可望大幅度上升。

  截至本论坛的“生态报告”发布之日,新浪在纳斯达克尚未发布招股说明书。估计由于为了通过管理层批准而进行的 大量资产、业务剥离、重组,对原先的上市准备工作影响甚大,许多材料需要从头准备,所以发布招股书以及最终上市不会很 快。

  有消息称新浪也有在香港上市的打算。据说1999年9月就已经向香港联交所提出了创业板上市申请,联交所原则 上已经同意。由于股权结构较为复杂,新浪提出多项豁免的申请(大多是技术性问题),其中某些问题仍在商讨。在香港创业 板上市会等纳斯达克上市申请通过后才会进行。上市时间最初传为1999年12月,后来又分别传出2000年2月和20 00年年中两种说法。

  网易:此事如能成,皆大欢喜

  与新浪不同,网易走的是另一条路。这条路走到2000年3月底,“据说”网易上市获批准的时候,业界有关网易 的一个问题是:此网易就是彼网易?

  签证风潮前后,网易为了拿到上市签证所做的结构调整和股权安排细节文件被一些热心网友链接到了BBS里面。其 中一位网友评论的标题是“此网易就是彼网易”。评论说:

  昨天在**论坛上看到这网址,抄过来。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如果网易上市成功,所有中国含有外资的ICP都可 以采用这样的结构绕开ICP不准含有外资的禁令。在网易的公司结构中,广州网易是依照有关要求成立的全中资公司,运营 中国的网易网站,看上去这个公司与即将上市的设立在美国的那家网易没有任何股份关系,从上市公司的法律结构上看也不包 含中国的ICP公司,但是通过一系列关联协议,上市公司实际上完全控制了广州网易的业务、管理和营业收入。这些关联协 议,特别是北京网易、广州网易和广州网易股东之间签署的《运营协议》实际上将广州网易变成上市公司的完全附属,譬如说 ,根据这个协议,广州网易的股东同意在进行任何股东表决时都与上市公司协商并根据上市公司的指导进行投票表决。上市公 司有权指定并可以无需任何理由罢免广州网易的董事会成员、总经理、财务总监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而且这个协议的合同 期长达20年。所以“此网易非彼网易”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留给外界的假象,从某种角度而言,真正的中国网易网站实际上 被包含在了上市公司中。这样的组织结构虽然很巧妙,但是也会遇到两方面的问题,下面有位大哥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做了精辟 分析。

  这位网友随后又上贴了另一位网友的评论:标题为“网易给大家伙出了口气”。

  文章说:看过网易上市材料,感觉很爽,在IT业混了这么久,终于看到有人可以绕过的重重难关,冲到美国去,对 IT业里做ICP的一帮人来说,这倒真是个福音。只是丁磊这么干,还有两个未知数:一是投资者认不认。从投资者的角度 看,上市公司其实对国内的ICP公司没有股权上的控制,只是通过合同来控制,对投资者来说,单单靠合同,他们的利益未 必有保障,尤其是这些合同本身的效力值得怀疑。因此,对投资者来说,网易走的还不够远。二是信息产业部会不会追究。从 信息产业部来看的话,网易走得好像又远了一些。自从去年底以来,信息产业部一直公开声称外资不得进入ICP领域。网易 的上市结构中,上市公司虽然没有直接持有国内ICP公司的股权,但是国内ICP公司的两个最主要的部分都是被上市公司 控制的:一个是公司的决策权,一个是公司的收益。根据上市公司与国内ICP公司的关联协议,上市公司有权单方面对网易 在国内的ICP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实质性的控制,国内ICP公司的管理人员的任免权甚至公司股东的表决权都控制在上市 公司手中。国内ICP公司的全部收益其实也都通过协议传输到上市公司。这样其实与上市公司直接经营没有区别。因此,如 果网易的这些协议事先没有经过信息产业部的同意或者默许,可以想象,信息产业部应该对这种结构有看法。如果运气好,投 资者认可网易的上市结构,并且信息产业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对于丁磊而言,这无疑是个大喜讯。而且,对国内许多经 营困难而筹资无门的ICP公司也是天大的好消息。总之,此事如能成,皆大欢喜。

  两篇评论,一个“坚信不疑”,一个“顾虑重重”。实际上也反映出了问题的现状:此网易好象是彼网易,但实际上 又不是彼网易。网友对问题的分析有合理之处,但是没有注意到一个严酷的事实��绕着走,并不是网易自己的 选择,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恰恰是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成了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所以,是不是很爽,还得往 后看。

  3月29日,丁磊宣布辞去网易首席执行官职务,改任首席技术执行官,有20年国际管理经验的黎景辉成为网易公 司的新领航人。尽管丁磊与黎景辉多次否认,也有分析认为即便网易不酝酿上市,丁磊早晚也会从前台走向幕后,但是许多人 仍然认为丁磊辞职是为网易公司上市铺平道路。一方面“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需要网易的美方背景”,更重要的是“做壳上市” 必须让管理层“看上去”干干净净,开曼网易的董事长丁磊辞去国内网易的CEO职务似乎由此变得理所当然。

  曙光并未尽现,道路各不相同

  在上市问题上,张朝阳对国内记者的态度一直是“sorry everybody”,接触过张的人深知这位网络 青年在这个遍地泥泞的春天与王志东一样奋力拼搏,一样的心情不好。

  张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曾经说,搜狐申请上市的公司,是一个完全的美国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它的注册地在 美国的Delaware,总部则设在自己曾经就读过的麻省理工学院(MIT)附近。

  美国公司原则上上市问题不应该由中方管理。但是具体到搜狐并非如此。张朝阳还是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到美国上市 的材料。虽然张本人拒绝透露有关上市的情况,但显然上市进程已经放缓。

  一开始人们觉得新浪的麻烦最大,但是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

  让我们再听一听管理层到底是怎么说的。3月5日,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京表示,所有商业网站的上市均需信息 产业部批准。截止目前,信息产业部尚未批准过任何网站上市。信息产业部近期将出台有关涉及内地网站海外上市的条例。随 后,吴又在其他场合象以前一样表示互联网为电信增值业务。

  3月30日,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在我国加入WTO之前,国内网络公司要 到海外上市,涉及其网络内容服务的相关业务和资产都应当剥离出来。信息产业部允许商业网站海外上市,但都需要经过批准 ,包括主管业务部门的批准,互联网为电信增值业务,所以一定要经过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对网络的发展给予支持,但一定 要按国家的法规进行。外资参与增值业务的处理加入WTO后也还是有条件的。尽管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 中国并承诺开放电讯和互联网市场,但外商投资中国互联网业务仍面临障碍。中国讯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表示,中国政府将对 外商投资互联网企业加强监管,包括持股权的上限。而外资在入股互联网公司之前,必须获得官方的批准。

  吴基传随后在接受亚洲华尔街日报访问时透露,正计划收紧对中国境内互联网内容浏览的监管。新的法律将使得互联 网包括内容在内都受到当局的监管。根据上月签订中美世贸协议,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允许外资的电信企业持49%股权,2 年后持股可增加至50%。吴基传说,那些已经持有50%以上国内互联网企业股权的外商,明显违背中国现行政策,应找到 适当办法加以解决,以符合中美世贸协议中的相关规定。至于投资互联网内容供应商(ICP),吴基传表示,将实行颁发营 业执照制度,不管是高科技企业还是卖水果的,都需要有经营执照。业者分析认为,发放营业执照制度将使当局以定义模糊的 国家利益或国家安全为由,在特定领域对外资投资加以限制。并令投资审批程序变得更复杂,降低投资的透明度。而限制外资 的股权可能使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受阻,并强迫外资与国内厂商进行合资。

  网络公司上市曙光并未尽现。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3月28日下午(美国纽约时间),美国互联网邮件服务提 供商mail.com公司忽然宣布以6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的城市生活网站e龙(elong.com)。当天 下午2:54路透社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了这一消息。3月29日上午(北京时间),e龙公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闻 发布会,也向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e龙CEO张黎刚称:Mail.com向e龙投资6400万美元采用的是股权交换的 形式,至于占到整个e龙公司股份的多少不便向外界透露。但据e龙中国董事长唐越称,除了股票交换以外,还有现金,并且 “整个交易肯定超过1亿美元”。 Mail.com公司拥有1000多个绝佳的域名,旗下成立了world.com公 司。这个公司相当于一个投资银行,只要那个域名下的市场起来了,就投资将这个域名变成一个真正的公司。由于看好亚洲这 个新兴的市场,所以world.com公司准备在亚洲做两个网站,一个是即将推出的India.com,另一个就是A sia.com。e龙与Mail.com 的所谓并购就在Asia.com这一块。未来的Asia.com,也就是现 在的e龙。张黎刚称:严格的来说Mail.com和e龙之间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收购,e龙并没有被卖掉,只是一个 股权上的转让,只是把e龙的股权让一部分出来与mail.com共同成立一个新的公司,而且这种重组以后,我们很快会 把在亚洲的其他网站做起来,做长远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非常有利的事,我们所有的股东也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 好的出路。

  何种发展?什么出路?张黎刚在说到最后的时候终于抖了点底:“e龙在年底之前上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As ia.com不是一个国内的公司,它只是有业务在中国,而且我们遵循中国的规章制度,这样我们的上市就不存在什么障碍 ”。

  批量上市可不可能?

  回过头去看刚刚过去的1999年,其实清清淡淡,媒体炒了整整一年,到年底算来算去,成功上市的只有中华 网、中贸网、世纪永联(借壳)等为数寥寥的几只股票。而中华网严格讲并不是一家内地公司。

  2000年则极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除了人人皆知的新浪、搜狐、网易,奔纳斯达克、香港二板市场方向去 的还有8848、实华开、找到啦、亿唐、易趣、焦点、阿里巴巴、雅宝、中国经济信息网、招银电子网络、和讯中金网、瀛 海威、中国互联网(Chinanet.com)、易龙、Chinaren(中国人)、美国商务网“相约中国”、联想网 络、润迅互联网等网站,没有上市打算的网站可以说少之又少。我们在此尽可能完整地提供2000年互联网企业上市动态。

  风险投资催生的民间(外资)背景的互联网企业是数量最大的队列。阿里巴巴网站1月中旬在香港接受了由日本 软银公司牵头的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上市步伐也明显加快。前不久刚刚获得中国优秀网站评选生活与服务类第一名 的“ 找到啦”也有一定进展,据称年内在纳斯达克上市不成问题。

  8848网站上市计划正加快进行。由前微软(中国)副总经理领衔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已经组合到位,有据称是 “内部消息”的消息称,在2000年早些时候就能在纳斯达克上市,和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列在同一个板块。摇身一变做起 电子商务的实华开前不久完成900万美元融资,中西结合的管理团队去年底亮相。据确切消息,实华开将在纳斯达克挂牌。

  从搜狐出去的两个人,融资成功后于去年10月做起来的易龙网站,定位和亿唐差不多。其“你活腻歪了吗”的 广告策划推出时曾经引起争议和媒体的批评。据说最近6000万美金的第二期风险投资已经到位。梦想家网站在台湾省的发 展有点“温吞水”,不料想在内地开辟业务以来却有点找到“第二春”的感觉。国内提供最大容量免费信箱服务的百家网站巨 额融资到账,有海外背景的管理层已经上任。以上几家均已将上市列入今年的议事日程之内。

  ISP老字号瀛海威公司一路跌跌撞撞,前不久完成融资、引入国际化管理团队之后,对外称未来两三个月将在香港 买壳上市。但不是瀛海威直接买壳,而是由中兴发旗下创新科技及其战略伙伴共同完成。未来的瀛海威将是瀛海威科技而不是 过去的瀛海威通信,老瀛海威的业务都已经装到新壳里去了。此外,亿唐、易趣、焦点、雅宝、和讯中金网、Chinare n(中国人)、美国商务网“相约中国”、润迅互联网等,也可能在年内上市。亿唐、易趣、阿里巴巴、焦点目的地为纳斯达 克,和讯可能在香港。中华网意犹未尽,还想将香港地区业务拆分后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月17日,香港明珠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以2.8亿港元购入中关村在线有限公司50%的权益。明珠兴业网络 主席兼行政总裁黄坤表示,“中关村在线”重组后,将投资2亿港元,将其拓展成为全国最大的IT 电子商务网络集团,预 计今年营业额达6亿元人民币。目前正与投资银行研究,希望于今年第二季度在香港创业板或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届时公司市 值将达60亿至80亿港元。

  政府背景的互联网概念股也要出发。1月底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正在考虑将其“招银电子网络”进行境外 上市的可能性。据悉,一旦有关部门批准,该行将会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力争今年内完成。成立于1996年12月的 中国经济信息网,计划8个月内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是最有可能受到投资者追捧的或许不是上述企业的股票,而是传统IT企业打出来的一张大牌"联想网络”。去年底有传闻称这位IT龙头老大正准备将其已有互联网产品、业务,以及野心勃勃的FM365网站等新 计划整合为一间独立企业,在香港、美国同时上市。方正与雅虎的合资公司与联想网络一样也将以互联网为业务主体,有一个 规模宏大的战略规划,也有上市计划,但不会在2000年。创维信息产业公司计划今年在香港上市,但不是网络概念。

  电信题材的几家企业也要在股市上大演特演互联网概念。机制、体制与搜狐、新浪们不太一样,股市融资数额巨大也 远非一般网络公司所能比。去年7月初,联通传出消息,称已经获得管理层批准,将在当年10月上市,筹资10亿美元。但 是紧接着又有消息称可能要推迟到2000年初,原因是当初参与“中中外”合资项目的一些外国投资者准备起诉联通。今年 1月,常务副总裁王建宙表示联通争取在五六月份招股上市,集资将用来发展互联网,通过CDMA的电话网络提供接入、数 据通讯和WAP等互联网服务。上市日期变了,融资目标数额也变了,最近的说法为5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ChinaN et.com)据称也正积极物色上市的机会。除中国电信、联通及网通公司之外,另一家从国务院那里获得固定网络经营大 权的公司吉通集团,计划赴香港创业板上市,所获资金将用来发展互联网电话业务,并拟兴建固定网络,为 互联网业务提供服务。上市时间表较联通晚,去年成立的号称“第三电信”的网通公司一开始就瞄准上市,但会再晚一些。

  香港创业板第一个登场的内地网络概念股据分析有可能是总部设在深圳的金蝶公司。被英特尔等投资人看好并“资助 ”的这家互联网财务软件公司近一两年发展迅速。据说用来庆祝成功上市的香槟酒都准备好了。

   上市风潮:风险资本在推动

  在兑现的道?上,风险资本与创业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也浮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上市之际,创业者与风险投资既在一条船上,又不在一条船上。创业者常说“上市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对于需要长 期资本支撑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一次又一次的风险融资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对创业者自身危害甚大。

  在三联生活周刊日前举行的“IT2000"沙龙上,8848电子商务网董事长王峻涛说的明白:风险资本也要有 出路才行。人家是风险资本,就是在你有风险的时候来帮你扛着,只要估摸着你的商业计划有戏,你每天大把烧钱,他眼睛都 不带眨的。问题是,人家图什么?就图着你快点长大,风险少了,“钱途”明确了,有更多的人来愿意陪着烧钱,他可以“功 成身退”。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产权交易的办法卖掉他的股份。产权交易的最好办法,就是上市。对于一个才一两岁的高 科技企业,真要上市,还就只有创业板这一条道。上市热潮背后的风险投资之手确实不容忽视。   “不是最终目的”在需 要及时通过股市套现退出的风险投资者看来并不一定对。2000年的上市风潮,不可否认主要是风险资本的兑现意图在后面 推动。

  风险资本兑现要求与创业者长期发展要求之间的冲突,与另一种冲突密不可分。对于围绕上市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 也可以称之为资本与监管的冲突。而如果放眼中国其他各个经济发展领域,我们会发现这种冲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存在。

  难解之结:资本的控制与反控制

  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香港二板那里排队之前,先在监管部门门前排起了长队。有消息称“批量放行”的可能 性很小。

  对于管理层的“严格”,业界的几种猜测是:互联网企业纷纷选择在海外注册的做法不仅仅是曲线上市、逃避监 管的问题,更重要的也许是:管理层担心资本会不会因此外逃?资本的控制与反控制80年代以来一直是经济领域的一道难解 之结。眼前就有个有趣的例子:去年12月,香港创业板开张一月有余,却没有一家内地注册的公司申请在创业板上市。有消 息解释说,原因是中国证监会现在还没有收到国内注册公司的申请。实际情况是:首批提出申请的企业有近30家,其中相当 一部分来自内地,只不过注册地不是内地而已,裕兴上市就是钻了这么一个空子。因此也难怪管理层要三令五申、屡屡表态了 。

  第二种原因在于WTO谈判为信息产业开放确立的尺度,具体说企业股本中的外资比例以及某些领域的限制准入 ,会因为纷纷在海外上市而变得无法控制,境外风险投资在国内的活动去年以来频频受到黄牌警告原因就在于此。信息产业部 部长吴基传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最新表态”也还是产业开放问题。

  第三种原因可能在于证监机构在企业上市管理标准(比如企业赢利纪录)上与纳斯达克等有所不同,在此中间有 个以谁为主的问题。去年7月份中国证监会下发的有关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通知,就企业资产与规模画了几条硬杠杠:企业净 资产达4个亿,上市前一年税后利润达到6000万,上市最低募集资金不得少于5000万美元。相比而言,纳斯达克的标 准则宽松很多,任何公司只要净资产达600万美元,税前利润达100万美元即可申请上市。

  还有一个原因,有人认为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上市也同样能够达到在纳斯达克上市那样的效果。以最近的股市发展 情况看,网络科技股始终保持强势,说明境内资本已经具备对相关板块的支撑能力,建立二板市场一事也终于放出口风� ;��据说这种心态在管理层中间相当普遍。去年香港股市二板市场在成立前后曾经对包括中关村在内的内地科 技产业热迎有加,但是内地管理层的回应却出人意料--相当审慎。“有点意思的企业都跑到外头上市去了,内地资本市场还 怎么建设?”有业界专家如此分析。但是反对意见也比较强烈:内地股市不仅盘子小,风险大,最关键的是对企业资本运营缺 乏长期、稳定的支撑能力,抛开上市标准等管理方面的“不同”不说,二板市场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一句话,时间不等人,要等 到内地二板揭幕之日再击“股”出兵,恐怕花儿早已经谢了。

  资本故事显现9大断点

  与业界的分析有一定差别,一些金融界专家认为,就融资、上市而言,内地互联网公司今后的发展将面临9个大的“ 断点”。

  “出国签证”相当麻烦。7月份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通知中就企业资产与规模划了几道硬杠杠:企业 净资产达4个亿,上市前一年税后利润达到6000万,上市最低募集资金不少于5000万美元。这还不算,一些没有“数 字化”的规则才是最难以逾越的。且看中国证监会从今年起改进了的境外上市企业的预选原则简化审批程序,改变分批预选上 市企业的做法,本着“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则,切实将经济效益较好、经营规模较大、管理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发展前 景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到底谁成熟谁夹生,国有、私营谁优先谁靠后,说不清楚。说不清楚的时候就只能像新浪那样说:“ 有关方面同意并表示特别支持”。话说回来,是不是大伙都能够拥有这种“特别支持。”

  资产主体境外化做法没有说法。一些公司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办法──先在免税天堂百慕大或某个群岛注册一个离岸公 司,之后将国内公司资产注入离岸公司, 再由离岸公司按所到国要求展开上市事宜。此外就是通过复杂的收购、兼并、重组 ,使内地中资背景较强的公司最终成为多种国际资本色彩的外资公司,实现资产主体境外化。这些被称为是规避中国法律的打 擦边球做法,“有关方面似乎还没有给个明确说法,也未见点头同意”。因此要说安全也安全,要说危险也危险,一旦“追究 ”起来,也许不是个小问题。至少现在大伙谁都不能明目张胆地去做。

  国内股市门槛难迈。有关方面一再说了,内地二板暂时不议,还要苦等。1992年一些有纽约华尔街工作背景的年 轻人就成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开办了中国的斯达克(STAQ)市场,遵循的就是美国的纳斯达克(NAS DAQ)模式,但当时风险投资的西风尚未东渐,中国的STAQ因超前而夭折。主板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虽然没多大“世 (市)面”,门槛还挺高的,对私营企业来讲则是门槛高过墙。同时按有关法律,据称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网络企业都还不是 法律意义上有境内股票发行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借壳上市要么无壳可借,要么代价高昂。一句话,对于这个出生不久才 刚刚开始学步的“模拟股市”,业者只能全力争取,不可盲目乐观,空抱太多希望。看看中国的民间资本市场,就知道中国的 股市的盘子长什么样。

  WTO效应不会立即显现。入关长期效应大于短期,其意义仅仅在于破除了某些产业瓶颈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善。并不 意味着所有资本的故事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对每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资本运营的节奏是以半年左右计,八字没见一撇、 一撇之后也还需要分阶段实施的入关到底能不能与自己和上拍目前难以肯定。

  最需要明朗的是产业政策。信息产业尤其是互联网服务业事关全局的战略性政策一直被认为处于“混沌”状态。早就 说要科教兴国,早就说要知识经济,早就说是战略产业,但是战略产业一直没有战略政策(准确的讲不是没有政策,而是没有 能够称之为战略的政策,或者出来了太多保护落后的假战略政策)。互联网公司的一些新闻、通信业务始终处于“不置可否” 状态。“网站不可以发新闻”的言论以及传统媒体的结盟反击浪花渐起,搜狐染黄事件以及个人主页空间的一再整顿,外资禁 入引发的恐慌以及WTO谈判前后业者心态的飘摇无不证明:政策是网?上最大最“POWERFUL”的“BYTE”。

  海外融资渠道总体仍然不畅,市场单一。80年代中期以来,内地企业逐渐形成以下几种海外融资途径:引进策略投 资者或风险投资(或称创业投资) 基金;通过境外上市发行国企H股、ADR(美国存款凭证) 或GDR(全球存款凭证 );通过境外直接上市发行红筹股;通过境内上市发行B股;通过独立的项目融资;在已上市公司发行可兑换股债券;在即将 开设的香港创业版(二版)上市。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良以及与世界资本市场对接工作长期以来大多由国有资本部 门“负责”,进展迟缓,所以一方面这几种渠道中间只有少数渠道形成了气候。从地域看,香港占绝大部分比例,美国不仅量 低,成交也不活跃。欧洲更是鲜有中资企业涉足。此外,国外投资银行直接来中国开展上市承销业务的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 小企业与其合作难度大,成本也太高。

  中资概念地位不稳。香港股灾前后,红筹国企泡沫破裂以及一系列中资窗口公司破产、重组等风潮,已经使得海外“ 中资概念”形象大贬。这也曾经使得一些想要去圈钱的内地企业铩羽而归。如今,以高科技、互联网为题材的新中资概念正在 形成,海外资本普遍看好内地市场,但中资概念究竟还是有点“小薄脆”。

  内地资本就地接力成功系数不高。内地企业在内地上市有难度,在内地风险融资更是有难度。已经设立的诸多中资风 险基金,大多政府色彩浓厚,与私营网络企业结合可能性不大。一些企业的所谓投资,不少带有上市公司炒作背景。由于连带 资源不多,操作不规范,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大多也不愿意与这些“有钱人”合作。

  兑现成本:即将到来的网际冲突

  2000年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既是资本之年(风险投资热潮将继续推动行业高速成长),也是兑现之年(批 量上市不光是批量套现,也是对过去几年涌现出来的这些大名鼎鼎的网络企业的正式检阅,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以前炒来 炒去的那些东西,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资本市场的承认),但更是监管之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原来一直站 在社会边缘吵吵嚷嚷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真正的“中心”。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力量开始汇聚于此,网络不再是网虫、少数网 络科技精英、热心媒体以及IT业内的事情,因此其发展也不再只由纯粹的科技、商业规律所决定。原来偏居一隅的事情,如 今都已经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1999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在网民队伍由200万(小众)激增至790万(大众)的同时, 自身的一大质变就是由小社区走向大社会。此时此刻,互联网商业发展的一些崭新规律与传统产业管理观念之间关系的“紧张 ”程度无疑将会加大。互联网内在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冲击和破坏甚至颠覆性力量将会充分显现。在此意义上,互联网企业 不管是上市也好,还是日常经营也好,与大起大落的股票市场有些相像,无不处处受制于国际国内重大消息的来来往往。短时 间内要想做到就事论事,似乎很难。所以,网络公司上市也好,兑现也好,可能出现更多的变数、困难。

  2000年,内地互联网公司打算在海外上市的股票不下20只,称之为批量上市一点不假。不管上市是不是最终目 的,单就最终能不能被顺利接纳而言,批量上市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概念、故事真正到了等待兑现的关键时刻。无论早就 扬名立万的“传统互联网公司”,还是1999年才崭露头角的“网上新生代”,第一次排成整整齐齐的产业队列,开始接受 资本市场的检阅。兑现,不仅仅是“套现”,更是对网络公司实际发展水平的阶段性清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以前炒来 炒去的那些概念,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资本市场的承认?

  亚信成功上市后,前总裁田溯宁(现任网通总裁)的一段分析颇值得业内人士回味,其中的六点思考,其实也是对2 000兑现之年网络情态的另一种写照。田溯宁认为:亚信上市意味着亚信作为一家技术公司被国际资本市场认可。资本市场 的认可是对一家公司最高层次的认可。第二,亚信在股市上融到的1.2亿美元资金将全部要投到研发方面,亚信要成为中国 最大的软件公司,并将进入国际软件市场。第三,我特别反对“网络股”概念,上市怎么能是一个概念呢?上市是一种融资手 段,是最便宜的一种融资手段。亚信拖了六年才上市,如果为了上市而上市,它完全可以早一点上市。第四,今天,如果像当 年炒房地产那样炒.com,Internet在中国可能会被炒坏。房地产炒了半天,中国仍然没有真正好的房地产公司, 现在中国好的房地产公司都是外资的。第五,另外,中国也根本就没有炒的条件,国际资本本来对中国的市场持怀疑态度,真 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第六,4年之前,炒作最成功的企业是Netscape,现在Netscape已经被人收购了。中 国需要真正伟大的企业,这种企业不仅要5年成功,更要50年成功。上市只是亚信艰苦征程的一个新起点。

  报告来自:互联网发展论坛


相关连接:附录二:1999年上半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述评
相关连接:附录一:1999年下半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述评
相关连接:Finternet案例四--EC之星 8848
相关连接:Finternet案例三--无线之星 润迅
相关专题:2000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报告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新浪科技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