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ChinaByte > 新闻报道
 


评论:四问“163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0/03/25 00:42 ChinaByte

  备受IT业界和传媒关注的“163电子邮局转让事件”(以下简称“163事件”),自去年年底破相以来,就好 比一个没有找到对症药品的大顽症,一直困扰着那些关注它的人们。有关部门的调查神秘莫测,各类媒体的报道又弄得人一头 雾水。到目前为止,事情已经过去了3个月,除了原飞华公司董事长张静君和总经理胡海涛被免职,还勉强算是个处理决定外 ,问题的性质和善后事宜,都还没有定论。而整个事件的真相,现在也只能说是显露了冰山一角。

  但是,当我们透过现象的层层迷雾,进行一番稍带本质意义的分析,我们的脑袋马上就会被各种各样的问号填满 。而在这些恼人的问题中,有四个大疑问,是不得不提的。

  一问:“国有资产流失”意义何在?

  “163电子邮局”转让新飞网的消息传出没多久,另一个震人心魄的新闻又夺路而出—广东省电信局认为,此 宗交易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这让许多IT记者困惑不已,同时也兴奋莫名。困惑的是:互联网圈里怎么也出了个“国有 资产流失问题”?兴奋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好久不被人注意了,突然爆发出来,倒显得特别有卖点。于是乎,各类报道接踵而 来,充斥版面。

  不过,从现有的报道来看,大家把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到底是不是国有资产流失”这个YES或NO的判断上, 而恰恰忽视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非得提“国有资产流失”,提它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事实上,“国有资产流失”既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很大程度上,它倒象是个政治概念。 依据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财产所有权的类型是按所有制结构划分的,有包括国有财产所有权、集体财产所有权和个人财产所 有权。而且,在以前的观念下,国有财产所有权似乎是受到特殊的保护的,一提起国有财产所有权受侵害,人们往往咬牙切齿 。这样做,无非是怕公有制为主体的格局出现丝毫闪失,就改变了红旗的颜色。

  而当我们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并逐渐把以所有制结构为标准的的落后划分方式摈弃之后,我们发现,实际上不管 是何种主体的财产所有权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保护。从经济学上的投资主体角度来看,不管谁投资,对一个公司而言,你只不 过是一个股东而已。从法律角度而言,国家作为所有权人享有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四项权能,其他形式的所 有权人也一样。因此,如果发生所有权人(投资主体)的财产权益受侵害的事实,所有权人惟一要做的,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 去维护自身的财产权益,而不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喋喋不休地强调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在“163事件”中,广州市电信局和广东省电信局恰恰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当发现飞华公司未经其同 意就将“163电子邮局”卖于他人时,它不是先去找律师商讨在法律上的因应之策,而是端出行政主管局的架子,给飞华扣 上了一个“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而且还派调查组展开调查。其实,如果你电信局认为自己是飞华的投资主体,你完全可 以体面地诉诸法律,犯不着亲自下手、动用行政程序“从浑水里捞渣滓”。

  虽然,这个大帽子是够吓人的(起码以前是),可它对于你电信局追回自己的财产权益,又有什么意义呢?可以 说,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要说有意义,也许倒是体现在张静君同志和胡海涛同志的政治前途上,因为这两人既是飞华的董事 长和总经理,也兼任数据分局的正副局长。他二人或可被“就地免职,永不叙用”。

  事态的发展说明,果然如此!

  二问:网站的身价谁说了算?

  飞华公司把“163电子邮局”卖了5000万元,这个价钱是低是高,据说也成了判断是否构成“国有资产流 失”的焦点问题之一(另一个是未经主管局批准)。按照广州电信局的逻辑,卖贱了,就是“国有资产流失”。那么,我们不 妨幼稚地反问一句,要是卖合适了呢?是不是就不算流失了呢?

  其实不然,电信方面肯定还有他们的“备用逻辑”来对付你。什么是价格合适?他们计算的价格才合适。就是说 ,一些所谓专家坐在一间屋子里,按照各种交易转让案例和资产评估模型计算出来的价格,就是最合适的价格。没达到这个价 格,你就是贱卖国有资产,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其实也并不是笔者的猜测,而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推论。因为,电信方面 组织的专门调查小组,曾经根据国外同业的计算方式,得出过一个“合适”的价格:该网站以最保守的估计也要值180亿港 元。

  研究交易转让案例和资产评估模型,是经济学家做的事情,为的是分析各种影响资产价格的要素及其规律,并且 传授给他的学生们。这么做,绝不是为了给一桩新的交易提供什么定价依据。这就好比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带着他的学生在实验 室做实验,只是为了研究实验对象的分子结构,而不是为了说明实验室外趴着的大黄狗是个什么东西。

  那么,作为交易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价格这东西,到底谁说了算?很简单,是市场,并且是眼前发生的即时存 在的市场。交易双方的谈判、现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对当下市场的客观分析、转让对象的内在品质、客户的认同及需求等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定价系统,会自然而然地得出交易客体一个合适价格。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而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历来又是变化莫测、波诡云谲的。面对它,谁能保证,以前我卖高价,今天就也能卖高价?谁又能保 证,我今天卖出的高价,将来就不会被超越。既如此,今天有买家,出价还可接受,尽快成交以谋求市场先机,不失为上策。

  所以,飞华公司与对方经谈判和市场化操作,达成的这个价格,就是一个现实的价格,也就是一个合适的价格。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飞华是合法的交易主体。如果不是,那另当别论。但市场就是市场,没有什么情面,即便是你电信局来 谈判,恐怕也还是这个价格。如果你要是非报出180亿港元的天价不可,那会怎么样呢?

  刘洪魁先生的评论说得好,谁愿意买?

  三问:张静君、杨震霆要干什么?

  对“163”的交易过程和人事动态,人们有着各种有趣的比喻。其中包括:“左手卖右手”、“金蝉脱壳”和 “集体大逃亡”。不是人们的想象力过于丰富,而是这一事件中的种种题材实在有趣,也值得深思。

  人们怀疑这一交易是“左手卖右手”等情况,是因为买家和卖家几乎是同一拨人。杨震霆身兼卖家飞华的CIO 和买家新飞网的市场总监于一身,他还把他原在飞华的哥们儿、姐们儿全兜了过来,包括大名鼎鼎的Netboy、009、 冯志刚和郭燕等人,集体移师新飞网。张静君也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她先是请辞飞华董事长一职,后又有知情者言,她已被任 命为新飞网CEO。如此说来,以上种种比喻,倒也说得过去,起码从表象上说,是这么回事。

  但是,终归是有真正的买家的。要不然,这5000万从哪儿来?总不能把张静君、杨震霆等人左手的肉割下来 ,贴在右手上去吧?买家据说是供职美国高盛公司的一名王姓男子,而且是个人投资。那么,可不可以说,张静君、杨震霆等 在人事上的迁移,只不过就是“人往高处走”的正常跳槽而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也不这么简单。毕竟,许多的幕后细节 还未大白于天下。

  让我们再回到那些生动的比喻。其实,比喻往往来自于人们的直觉,要命的是,直觉又往往惊人地准确。在这些 比喻中,给人感觉上最准确的似乎是“集体大逃亡”。也就是说,张静君、杨震霆他们是要冲出一座令他们感到憋闷的“城” ,去呼吸自由的空气。

  这座“城”是什么?容我斗胆,继续进行善意的猜测。那就是电信—这座老国企的“城”,它机制僵化,密不透 风,对“城”外的市场变化感觉麻木、反应迟钝。而作为一群有技术优势和更高价值追求的年轻人,张静君、杨震霆他们在这 样的环境里,已经感觉到了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体制内,他们的路,似已走到尽头。

  道理很简单,互联网公司要想做大,融资上市是最佳选择。而作为国企下属公司或者是国企三产性质的飞华,它 脑袋上的这顶曾给它带来便利和优势的“红帽子”,现在,却成了把自己做大的最大障碍。从目前的各类政策来看,只要你的 产权结构中有“国有”的成份,那么,麻烦就大了去了。从飞华的这次经历来看,这简直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雷区。

  怎么办?等着国家政策有所松动,或是等着电信经营方式进行调整?来不及,绝对来不及。等“城”里边的关系 理顺了,市场上的黄花菜都凉了。

  那么,剩一个字:逃。

  四问:吃“电信饭”的网站路在何方?

  可以肯定,飞华的苦恼绝不是它一家的苦恼。天底下,侧身电信旗下的这类网站多了去了。各省市的“XX热线 ”、“XX视窗”、“XX信息港”,无一不是分属当地电信之下的数据通信局(处、科),或者多媒体通信局(处、科)。

  它们和飞华一样,都是吃“电信饭”的孩子,彼此都差不多:某些方面先天不足(如资本运营上的障碍),某些 方面又营养过剩(如网络通道上的便利)。大家还都戴着一顶同样的“红帽子”,在“官企不分”的体制下,一起痛并快乐着 。

  作为国家出资投入建设的全国性基础网络的组成部分,这些网站的性质无疑是具有两重性的。一方面要承担为当 地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搭建信息平台的重任,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市场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盈利空间。那么,如何使这些网站健 康茁壮的成长,既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对矛盾,也是个恼人的难题。

  为解决这个难题,飞华选择了“逃”,结果“逃”进了一个死胡同,碰得头破血流,弄得自己狼狈不堪。有人说 ,飞华要是稍微策略一点,事先疏通好内部的种种关系,保证不会后院起火,或可免此一劫。我说,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 此。关键还是这些网站的产权结构问题,原来就没理清楚,现在也还是理不清楚。为什么?到今天为止,国家相关政策还是空 白,谁又敢动国有资产一根汗毛?

  那么,路在何方?纵然我们的想象力再丰富,恐怕也不好在这里放肆地去猜测。政策,是那么好猜的吗?

  如果“163事件”最后以飞华失败告终,这说明,目前这些网站还是无路可走。不过,作为失败者的飞华,其 意义却也不可低估。因为,如果将来的政策有了相应调整,那么它就是同类网站中,“企业推着政府走”的第一个案例。

  这几年,IT业还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年都能出一个女性风云人物。1998年是张树新,1999年是吴 士宏,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张静君已经成了大家焦点。

  当然,这是题外话。 (作者:贾双林)



相关报道:律师谈用户可不可以向163电子邮局索赔
相关报道:“163电子邮局”瘫痪真正原因未澄清
相关报道:图文:无法登录的163电子邮局主页
相关报道:163电子邮局瘫痪原因已查明 目前正在修复
相关报道:广州市电信局表示“163”瘫痪与电信局无关
相关报道:163电子邮局瘫痪原因已经查明目前正在修复
相关报道:评论:163的悲剧--网络舵手触及现实之礁
相关报道:163电子邮局昨日全面瘫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ChinaByte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