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讨论:网络消费权益谁来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0/03/08 15:47 解放日报

  近日,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公众难以接受网上购物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广东等6大城市的3800名受调查 人中,71%的人表示暂时不会考虑上网购物;而在另一次调查中,对网上交易的安全可靠性表示怀疑的网民高达55.26 %。

  由此可见,令国民“不敢”上网购物的原因除了还未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外,主要是对网络交易的可信度毫无把握。一 位天津的网友通过网上竞标买到了一台价格非常便宜的全新打印机,兴冲冲赶到北京,卖主却告诉他想卖的其实是用了两年多 的二手货,买卖自然泡了汤。天津网友一气之下想投诉,却失望地发现这种交易就连消费者协会也管不了。

  这位网友的经历在网络消费者当中可谓屡见不鲜,目前人们似乎也还未找到什么有效手段来防止网络交易的欺骗行为 ,相应法规的制订也远未完善,网络信用问题成为竞标乃至所有商务网站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竞标网站都 把注册程序设计得非常简单,一般只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甚至只要提供一个E-MAIL地址就可以参加竞价。因为网站无法 确认身份,E-MAIL地址又可随时更换,所以虚拟用户的信誉也就是“虚拟”的了。

  于是,网络交易中的欺骗行为成了家常便饭。比如说“恶意竞价”,明明是几十元的东西他炒到上千元,让真心想买 的人自动放弃,交易成功了他再和卖主砍价,砍不成就干脆不买,茫茫网海反正你也找不到他;比如说“以次充好”,把二手 货说成是“未开封的新品”,把盗版的音像制品说成是正版的;再比如说“伪造身份”,明明是同一个人却注册上十七、八个 身份,一来可以得到网站允诺的注册礼品,二来也可以给自己要买卖的商品哄抬价格或干脆去破坏别人的交易,即使被发现, 还可以换个名字再申请一回;其他的手段诸如暗中抬价,只拍不买,中途变卦等等也早就和游戏秘技一样人尽皆知了。如此一 来,自然是苦了网上安分的“小百姓”,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掉,不如早早下线去找调剂商店。

  今天网上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该由谁来维护?网络交易的信用又该由谁来保证?







相关报道:网络:中国网民肯为网络消费花钱
相关报道:调查显示:中国网民肯为网络消费花钱
相关报道:亚太地区网络消费节节高
相关报道: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网络消费将达22亿美元
相关报道:网络消费开始走向常规消费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