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计算机-网络-通信 > 互联网周刊 > 新闻报道 |
![]() |
(eNet消息)据调查显示,电子邮件传染病毒的破坏力已超过磁盘复制,从而高居电脑病毒传染途径的榜首。虽 然有消息说梅丽莎病毒的始作俑者已落网服刑,但依循梅莉莎传染模式的电脑病毒却还是层出不穷。 国际电脑安全协会(ICSA)早先发表的一项“九九年病毒传播趋势调查报告”指出,电子邮件目前已成为电脑病 毒的主要感染途径,感染率由去年的 32%,大幅涨到50%以上,居所有感染途径之首。而来自磁盘的感染率则从去年的 68%,下降到39%。 个人电脑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可以说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据趋势科技统计,迄今所发现的电脑病 毒总数约两万五千种,目前正以平均每天十个左右的速度产生。其中大多数电脑病毒出自业余电脑黑客之手,他们借助网络的 疯狂散布而声名大噪,这中间包括今年3月造成邮件服务器大关机的梅丽莎病毒、4月由陈盈豪撰写的毁掉全球许多电脑硬盘 的CIH病毒以及6月上旬发现的兼具梅丽莎和 CIH病毒威力的“探险虫”(ExploreZip)等。这些臭名昭著 的病毒均通过网络大发淫威,病毒撰写者更成为焦点人物。 ICSA分析了美国300个公、私营机构,尽管这些防毒软件使用率高达90%以上,但截至今年二月,电脑病毒 感染率每月平均仍高达8%。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电脑化后,仍缺乏Internet闸道、服务器和单机同步防毒的观 念,疏忽了定期更新查杀病毒软件的必要防毒措施。 有趣的是,通过Internet传递的电脑病毒不但使一般用户和企业用户受害,电脑防毒公司偶尔也会一不小心 成为“靶子”。知名的华德迪士奈公司日前就不小心将带有病毒的新闻稿寄给了记者;美国的防毒软件公司Data Fel lows则是在进行例行网络维护时,因关闭防毒程序而让一只名为VBS.Freelink的病毒趁隙入侵系统,并通过 网络传递给其客户,商誉严重受损。 有专家称,电脑病毒在网络上肆虐流窜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不论个人用户或企业未来的电脑防毒重心势必将转移到I nternet的相关运用上。
相关报道:专家指出:对付“2000年病毒”勿需惊慌 |
|||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计算机-网络-通信 > 互联网周刊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