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千人一面高高在上的苹果iPad,厌倦了自贬屌丝一味秀下限的Android Pad,我们越来越期待能有一股新生的力量来打破二者之间的这种和谐氛围。那么正是由于这种默契的存在,使得它们恰如其分的瓜分了这个新兴但尚未饱和的市 场,另外因为受到移动操作系统的影响,ARM与手机制造厂商拉帮结派翻身作主,传统的PC制造厂商很难从零开始涉入其中,于是乎平板电脑的发展陷入了僵局。
然而随着以ARM硬件架构平台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逐渐壮大,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所消耗的网络流量越来越高,其影响力也随着终端保有量的提升而提 升,所以守着这么大一个盘子再加上按部就班的技术升级,ARM开始有了觊觎以Intel为首的传统PC市场的资本。反过来,英特尔自然是不想看到这样的态 势继续蔓延下去,但ARM从潜伏多年到现在的发迹,显然它已经不再是个襁褓中的孩子,时下想要去制约它,Intel除了自己要拿出过硬的产品之外就是要找 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Wintel重振商务平板市场
那么在前不久,英特尔针对移动终端市场重新包装了之前在低功耗平台反响不错的凌动系列处理器,从最开始的单核Atom Z2460到现在的双核Atom Z2760,也算是经历了两代产品的历练。但是搭载前者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在Android平台上并没有向示人展示出剥离硬件处理性能之外的其它特 性,反而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感觉:那就是Intel Atom Z系列处理器能做的事情ARM同样也能办的到,甚至是更好,但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结果显然与英特尔的初衷不符。
所以当谷歌与苹果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内容消费型平板的雏形并试图努力地去完善它时,Intel所要做的并不是一把将其推到,毕竟这也是两个不同平台的交集 所在。“避其锋芒,迂回作战”,这才是英特尔乃至微软在当下最好的做法,用跑着Windows 8系统搭载Intel Atom Z系列处理器的平板从商务市场切入,站稳脚跟后再去宣传它的内容消费因素,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出牌套路。
上面的设想是笔者所能想到的,可能也是多数人所认为的Windows平板应该在接下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还未饱和的市场中,平板商务化的进程会伴随着市场 的扩大而向前推进,所以从大环境上来说,无论是竞争对手的设计缺陷还是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都为英特尔、微软的介入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那么Windows平板 的推广到底是顺水推舟还是事与愿违?我们不妨拿出些具体的产品来看一看。
同比PC市场,与OEM厂商的合作依旧是英特尔与微软推广产品的重要途径。经过中关村在线平板电脑频道的调查显示,惠普、戴尔 Latitude与联想 ThinkPad是网友们所熟知的三大商务品牌,而眼下它们也都在英特尔大力推广低功耗凌动平台的时候拿出了自家的产品,由于笔者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 DELL的Latitude D830,那么出于情感原因,我们今天就先从戴尔的Latitude 10说起吧。
戴尔 Latitude 10 商务平板
戴尔作为全球最大的PC供应商之一,自1984年创立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其产品线从服务器、工作站到笔记本电脑、个人台式PC再到如今的平板电 脑。随着微软最新系统的发布和以微软Surface RT、Surface Pro为代表的一系列Win8、WinRT系统平板的陆续发布,戴尔作为世界级PC的老牌厂商,自然要加入到平板电脑这块新兴产业的争斗中来,并且在娱乐 与商务领域分别拿出了XPS与Latitude两个系列的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先锋,其中后者的代表的就是Latitude 10。
轻薄机身让商务如影随形
在去年年底戴尔宣布将有一款采用Windows 8系统、定位企业级市场的Latitude 10平板电脑推出并与消费者见面。随后,今年1月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 2013大展上,戴尔终于让全世界的用户见到了这款采用x86架构、Intel Atom Clover Trail Z2760双核处理器、可更换电池的平板电脑。
戴尔 Latitude 10 的份量与苹果Retina iPad相当
与微软的Surface Pro平板相比,采用Intel Atom Z2760低功耗处理器的Latitude 10有着明显的便携性优势。据拆机报告显示,Surface Pro机身的内部设有两个用于散热的小尺寸风扇,同时还装有用于导热的铜管以及金属遮罩,那么这些元器件的加入使得Surface Pro的机身厚度达到了13.5mm,重量达到了908g,而Latitude 10则没有收到上面提到的这些元器件的困扰,使得它可以把机身厚度控制在10.5mm,机身重量控制在645g左右。
戴尔 Latitude 10 机身最厚处为10.5mm
那么10.5mm的机身厚度以及645g的机身重量意味着什么?如果拿一台传统的14吋笔记本来作对比的话,它的厚度将是Latitude 10的三倍,重量则是Latitude的四倍。对于一名普通的成人用户来讲,携带一台2kg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出门时往往会选择双肩背包,但这样的装扮在那 些商务精英以及企业白领的严重显然是不符合身份的,穿西装背双肩怎么看都违和,所以说可以轻易的塞进手提包或者是挎包中的平板电脑是个理想中的替代品,而 Latitude 10的体积重量恰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编辑分享真实便携体验
为了鉴证上面的说法在实际中的情况,笔者在这几天试用Latitude 10的过程中也特地去体验了一下换用不同出门装备时的感受。虽然我们这些当编辑的可能还算不上是商务精英、企业白领,但是由于工作的需要也使得我们成为了 背包客中的一类代表。另外在个人看来,戴尔 Latitude 10这种外形设计偏向商务范儿的平板并不见得就是高端商务人士的专属产品,抛开价格因素来讲,我倒是觉得它适用于每一位对内容创造有需求的用户,大家都可 以去尝试一下。
言归正传,或许在每个人出门时搭配背包与其中的物品都会有自己的习惯,另外为了不失个性也不想太多地去参考他人的做法,特别是那些收藏了很多背包与数码装 备的朋友,他们的组合方式往往都是与众不同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家里的背包大概有那么七八款,从上大学时用的Nike单肩到现在钟爱的国家地理系列,其 中还夹杂着各种活动中得到的印有厂商Logo的贴牌双肩背,所以说可选择的余地还是蛮多的。
单肩背搭配这样的组合重量约为1.4kg
再说到笔者手里的数码产品,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有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标准尺寸的ThinkPad T420,一台是类似超极本的Macbook Air 13(下文简称MBA 13),通常情况下前者放在公司,而后者则是在家中用的比较多一点。除此之外我还有一台佳能的60D以及索尼的RX100用于在工作和生活中拍照使用。那 么手机就不用说了,虽然手里有三部但是平时带出门的只有一部iPhone,因为是放在兜里所以和本文关系不大。最后说说手中的类平板产品,笔者现在自用的 是苹果的iPad mini,以及一台Kindle 4电纸书,之前曾经用过Retina iPad,就是这么多了。
双肩背搭配这样的组合重量约为4.0kg
按照产品的便携属性分类来看,笔者手中的这些东西可以说两极分化现象还是挺明显的,重的重轻的轻,这其实也是因为我的购物风格就是这样,拒绝中庸。所以在 选择出门装备的时候我通常也是走两个极端,双肩背包加T420以及60D是一种组合,大概4kg的份量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另外就是单肩挎包加MBA 13以及RX100,之所以没有选择手提包就是为了腾出双手。那么在没有重点报道任务的时候,我多数情况下都是后面这种组合,在有了Latitude 10之后,它暂时取代了MBA 13的位置。
相比MBA 13,Latitude 10的单机重量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如果只是往返于公司与家里之间的话,那么它对于减轻背包的负担来说显然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当需要外出工作的时候我们还 要准备底座、键盘鼠标,如果是出差的话还需要带上的电源适配器,虽然这些外设会让我们的背包或者是行李加重,但不管怎么说它还是要更便携一些。特别是在环 境比较拥挤的时候,平板电脑更容易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并且它也更易于内容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