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iPad mini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4)

2013年04月16日 09:30   中关村在线 微博   

  通过在Android系统的上的深度改造,三星在原有系统单一窗口显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现有大尺寸屏幕的多窗口视图。这个功能就 好像是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Windows系统中的横向平铺窗口视图,只不过是窗口的数量被限定在了两个罢了。那么在这种模式下整个屏幕的空间被两个应用充 分的利用,这对于同时需要对两个完整应用进行操作的用户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八吋平板机皇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
在下拉通知栏的快速设置开关中激活多窗口功能

  如果要使用这项功能,首先就需要用户打开这个模式的开关,这个“多窗口”的开关我们可以在屏幕顶部的下拉菜单栏中找到,如果用户没有进行过调 整,那么在缺省设置下这个开关会位于快捷设置按钮面板的最后一个,点击之后按钮从灰色变成绿色就说明这个功能被激活了。亦或者我们还可以在设定菜单中有关 显示的设置中找到“多窗口”的开关,在右边的复选框中打勾,同样也可以激活这项功能。

八吋平板机皇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
通过长按返回键让多窗口托盘显示出来

  那么仅仅是开启了这个开关或者是激活了这项功能的话,我们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还是看不出来它的作用是什么,在打开应用程序之后还是只能显示 一个窗口。所以为了给用户扫盲,三星在系统里预装了一个名为“帮助”的应用,这里包含了有关“多窗口”以及一些其它互动操作的教程。 

八吋平板机皇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
多窗口托盘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

  再简单的学习之后,我们知道要想使用多窗口的功能,首先要通过长按机身底部的返回键来使一个名叫“多窗口托盘”的侧边DOCK显示出来,在缺省 设置下它显示在屏幕的左侧,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拖动句柄的方式来将它移动到屏幕的任意一侧,另外在托盘处于收缩状态时还可以对句柄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这个多窗口托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应用程序的图标,如果我们点击这些图标的话,它会开启相应的应用程序,只不过它的显示区域依然还是会覆盖整 个屏幕。那么要想在同屏显示两个应用窗口的话,就需要我们将这些图标从托盘里拖动至屏幕中央,在执行拖动的操作的时候,可以看到屏幕会被自然分割成上下两 个区块,我们将图标拖动到上面的区块,那么这个后激活的应用就会显示在屏幕的上方,同理如果拖动到下面的区块,则它就显示在屏幕的下方。

八吋平板机皇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   八吋平板机皇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
拖动应用图标决定它的窗口位置

  随着GALAXY NOTE 8.0机身方向的旋转,这两个应用窗口的布局也会产生变化,竖着使用的时候,两个应用窗口是呈上下排布的,如果我们把机身横过来的话,这两应用窗口则会变 成左右排布。另外根据不同的需要用户还可以调整两个应用所占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调整的方法就是拖动两个应用之间的分隔条。

  如果我们点击应用分隔条条上的“===”按钮,此时便会在应用上方应用窗口的右下角,或者是下方窗口的右上角浮动显示三个应用调整窗口的按钮, 它们分别是交换应用窗口、最大化当前应用窗口以及关闭当前应用窗口,这有也有些类似于Windows应用窗口右上角的控制按钮。

八吋平板机皇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
点击两个窗口之间的分隔条出现窗口控制面板

  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支持这个多窗口视图,根据笔者的统计,只有系统预置的15款应用才能在这个界面下使用,不过这15 款应用可以两两质之间随意组合,没有什么限制。另外就是如果我们不关闭应用窗口而把它切到后台的话,如果再次切出该应用,那么此时它依然会保持之前的窗口 大小。

  那么由于GALAXY NOTE 8.0的屏幕尺寸较大,所以说这个多窗口视图在它的上面利用率更高。说到具体的使用场景,比如当用户在查看电子邮件中的附件时,突然发现有一些比较重要内 容需要记下来,或者是在日历中设置一个项目提醒等。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屏幕侧边的多窗口托盘调出备忘录或者是日历应用到屏幕的一侧,在不影响邮件查看的情 况下执行其它的操作。

八吋平板机皇 三星GALAXY NOTE 8.0评测
两个窗口的大小可以任意调节

  那么将传统电脑桌面上的多窗口任务操作带到了平板电脑上,三星采取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对平板电脑大屏幕的使用效率,可能这也是很多用户之前想 到却没有厂商做到的事情。那么作为原生Android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这个多窗口视图也证明了三星的二次研发实力,也确实从交互操作上带给了用户不同 于其它产品的体验。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