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铸剑安全电脑 清华同方怒斩黑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15:35 泡泡网
作者:
近段时间,两起看似不相干的事件,由于事关国家安全而紧密相连。一是我国电脑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方电脑向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捐赠了预装了TST安全技术平台的安全电脑和网络教室。另一起事件则是令人震惊的李芳荣间谍案。据披露,李芳荣在一次疯狂作案行动中控制了数百个中国大陆的电脑和网络。其中,军事、军工单位和重要政府部门的网络是李芳荣攻击的重点。 谍影憧憧 国家安全危机四伏 “针对中国的网络间谍攻击正愈演愈烈,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网络密切相关。”这是一位国家有关部门人士的忠告。而李芳荣间谍案的发生,不仅充分验证了专家的担忧,也凸显了国家安全危机四伏的现状。 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到30岁的李芳荣看似文弱书生,真实身份却是台湾军情局派驻莫斯科的职业间谍。他利用黑客技术,控制了大陆的多个服务器,又通过这些服务器将木马植入其感兴趣的电脑,猖狂实施信息截取,网络窃密等破坏活动。相关部门发现,在一次大规模网络窃密行动中,李芳荣疯狂攻击了中国政府和军队以及国防科研机构、军工企业网络,甚至还包括我国十几个驻外机构。 据悉,在该间谍案中,被控制的电脑和网络达数百个,窃密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最新的新闻动态是,李芳荣已秘密返回台湾本岛,在军情局内专门从事网络窃密。目前,李芳荣已被大陆国家安全机关锁定,并下达了通缉令,只要缉拿归案,定会严惩不贷。 事实上,李芳荣间谍案绝非孤立的现象。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不久前发布了2007年上半年网络安全报告,其中特别提到“木马”和“僵尸网络”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大量主机被境外植入木马程序。而在另一起网络间谍案调查中,有关部门则从政府某部门及其对口地方单位的电脑网络中检测出了不少特制的木马程序,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入侵木马的连接都指向境外的特定间谍机构。 国旗猎猎 同方护航国家安全 通过互联网来实施渗透和窃密,是国家安全遭受巨大威胁的新手段。网络专家唐岚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中国的互联网正处在一个普及阶段的大规模扩张时期,所以当前的网络安全比较脆弱,人们的安全意识也跟不上。 与安全意识不足相比,网络相关设备在安全性上的薄弱,则对国家安全构成更大的威胁。也正是因为这一深刻的产业背景,可信计算近几年在全球风起云涌,成为电脑及IT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据国家商密办负责人透露,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和“863”计划中,“可信计算”都已被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作为一家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民族企业,同方电脑一直致力于国内信息安全事业的推进。从2005年起,同方在安全电脑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科技攻关。2007年6月底,锐意革新的同方电脑率先研制出架构于自主的TST安全技术平台的安全电脑。它不仅为安全电脑新时代恢弘揭幕,也让我国信息安全基础有了质的飞跃,并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有了安全电脑这一威力无穷的利剑,同方电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些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的机关单位。作为国旗尊严最强护卫者的武警国旗护卫队,无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部门。于是,同方电脑为国旗护卫队捐赠了安全电脑和网络教室。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总经理李健航表示:“向国旗护卫队捐赠安全电脑,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想向社会各界表明这样一种态度,护航国家安全,同方电脑义不容辞。在未来,我们还有向其他国家核心部门提供安全电脑的计划。我相信同方电脑一定能发挥安全卫士的作用,撑起国家安全的一片天。” 前路漫漫 可信计算任重道远 尽管同方安全电脑已被业内专家誉为“世界领先水准”,它以同方安全芯片为核心,集成指纹识别、文件加密、个人密盘、授权密网、加密备份、木马防护、系统急救、在线杀毒等十余项安全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包涵身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维护、安心服务等全方位的安全解决方案。但是客观而言,随着黑客、反社会利益集团的病毒式发展,威胁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的方法与手段也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因此,可信计算事业仍可谓前路漫漫。 专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它不断挺进任何一个领域。因此,所谓的“囚徒困境”也接踵而来。一方面,社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强大的联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几乎让任何一个产业的安全性都非常脆弱。幸运的是,可信计算事业已经铿锵上路,而领先性企业更于奋进中带来希望。 “在信息安全上,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布局”,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总经理李健航先生对记者表示:“作为PC安全新时代的引领者,同方电脑肩负着扛旗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将通过技术创新,为TST安全技术平台的完美优化而不遗余力,还将致力于打通官、产、学、研之间的一切壁垒,促进业内同行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安全PC产业链,推进我国可信计算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