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联想天逸F41雪山机——玉珠峰测试日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14:38 中关村在线
作者:中关村在线 安琪
第1页:高原低压环境运行测试 10月4日 中午 海拔5030米 气温:零度 测试项目:高原低压环境运行测试 从格尔木出发发经昆仑山口,我们终于到达了的南坡大本营。一天时间里,我们所在的海拔高度由3000米跃升到了5030米,大气压骤降到了50kpa。我开始感觉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昨天还兴高采烈的几个女队员则出现了更严重的高原反应,有人还出现了头痛、胸痛、腹胀、恶心的症状。 今天首先要进行的产品测试环节,是低压环境下的产品运行情况。众所周知,珠穆朗玛顶峰海拔近9000米,即使在大本营,海拔也有6500米。常规大气压值为100kpa,而在7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大气压值只有40kpa左右。在这样的低压环境下,笔记本硬件很容易变形、从而导致无法工作,尤其是常规的硬盘驱动,如果没有特殊的设计,几乎完全不支持低压环境下的工作。 稍作调整后,我就开始了第一次高原测试。当时时钟指向9点20分,气温在零度左右,与F41理想工作环境5℃~35℃,和100kpa的大气压值有了很大的差距。根据在实验室内模拟高原环境的结果,F41在41Kpa下(相当与海拔7000米高度)实现低温启动是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实验室的模拟环境跟实际环境仍然存在着差距。我取出天逸F41,首先检查了硬件是否完好,由于产品的外壳经过特殊防低压处理,因此在低压的环境下,肉眼检查不出任何问题。接通电源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按动了电源。 在一阵轻微的风扇转动声音后,顺利进入了开机画面。但是测试并未结束。因为开机只是低压下的最低标准,更高的标准是能够顺利运行,同时能够带动信息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大型运算程序。 我先后启动了视频捕捉软件,来测试摄像头的配件是否运行正常;然后通过3D游戏的性能测试,来检测显卡的运行状况。最后又通过移动硬盘以及U盘等接口的连续插拔,来检测接口是否正常。通过仔细的检查,我心里一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却也都在预料之外。我向同行的队友击掌,以示庆祝。 10月4日 晚 海拔5030米 气温:零下10℃ 测试项目:低温开机测试 很多人喜欢把玉珠峰比做一个美丽的少女,但在我看来,这位少女心情实在是变化无常,大风天气经常会不期而至,瞬间风速最高可达10级以上,昼夜温差达20℃。体现在对笔记本电脑的考验上,一方面,在低温低压环境里,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屏、硬盘、电池都将经受严酷的考验;另一方面,经过一路的颠簸,主板上任何一个电阻或电容由于环境温度太低,电气参数值都可能发生变化,以至于无法达到主板启动所需的供电要求,造成Down机。要确保明年登顶珠峰的工作万无一失,就一定要把可能存在的隐患全部找出来,这也是我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有经验的登山队员介绍下,我把低温开机测试的时间分别定在了早上10点、下午2点,以及凌晨2点。这几个时间段的时间最能够代表高原气温的极点。在上海的实验室中,我们曾经模拟过低温环境下的运行状态。实验的数据显示,即使在零下20度的超低温下,机器也能正常开机。有了这样的测试基础,我完全相信我们本本的能力,只是相比之下,我稍担心凌晨2点的产品测试。 早上10点,队员们陆续来到室外接受训练。几个女队员由于受不了严寒,早早的结束了训练,回到帐篷中。我将天逸F41置于雪堆上,心里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我的“宝贝”不要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时钟指向10:05,当时气温为零度,我按下F41的电源键,没有任何停顿,电脑顺利进入系统,运行了几个程序也完全正常。而4个小时后,当地温度升高到了5度,在顺利开机后,我故意给测试增加了难度,让机器在雪堆里保持持续开机状态。 当队友们都沉沉入睡的时候,我的F41仍然在工作,笔记本屏幕自然切换到了屏幕保护程序,“征服玉珠峰”几个字,变幻着不同的颜色和角度,在屏幕上不断闪现。凌晨2点,当队员们都已经酣然入睡的时候,机器暴露在寒冷中,已经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 此时的环境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10度,我一边想着我的F41真争气,一边准备再给它施加测试难度。我重新启动了F41。往常进入windows那短短两秒的黑屏,在那一刻变得如此的漫长。当windows那熟悉的开机音乐响起后,F41顺利进入windows,我长长松了一口气。我用早就冻僵了的手,在触摸板上实验了一下,反应不错!在顺利跑了几个提前备份在硬盘里的程序后,我轻轻拍了拍它的掌托,心里默默念道:“兄弟!辛苦了!” 10月5日 凌晨 海拔5030米 气温:零下20℃ 测试项目:低温电源拉偏测试 尽管在雪地了站了一天的“岗”,我们的产品测试工作还是一刻不能停息。今天即将完成的是低温电源拉偏测试。电源拉偏测试是电子产品可靠性最重要的一个测试之一。通俗地说,这个测试反映的是电源对不稳定电压的“纠正”能力,纠正能力(拉偏)越大,电源的稳定性就越高。按照国家标准,在常规条件下做电源拉偏测试,一次电源要求至少拉偏10%;二次电源至少拉偏5%。 但是在高原环境下测试,测试环境则更为复杂。首先,大本营使用的是汽油发电机,电压十分不稳定,有的时候室内的灯光也会因为电压的变化而闪动,而反映在笔记本电脑上,不仅屏幕的亮度会闪动,产品运行的效率和速度也会发生变化。另外一方面,在高原低压低温的环境中,笔记本配件也会相对脆弱,如果变压器经受不住不断变化的电流的冲击,也可能造成故障。在08火炬珠峰的传递中,一旦笔记本电脑发生故障,造成信息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对笔记本电源和发电设备各并联电压表,我完成了高原电源低温电源拉偏测试的简单测试环境搭建。我们只要通过两个电压表的显示数据就能计算出F41的电源拉偏数据。在电脑运行过程中,我也一直监控着电源电压的变化,在4角范围内,F41的电源表现出很强的拉偏能力。这足以证明,稳定性不是说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是实实在在测试出来的! 完成了三项重要测试的天逸F41雪山机,此时,正像一个英雄一样,站在测试台上,而我则如释重负,畅想起明年火炬登顶的壮丽场面来。相信明年攀登珠峰时,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英雄归来,联想天逸F41雪山版征服玉珠峰 海拔6000多米、零下10度超低温的持续稳定运行表现;一路奉献,充实队员枯燥高原生活的巅峰应用体验;卓越设计中所讲述的勇者精神和征服气魄……10月8日,随着由中国国家登山队、联想工程师及多位知名艺人组成的“玉珠峰”团队的凯旋返京,联想天逸F41雪山版笔记本电脑作为唯一支持“火炬登顶珠峰信息指挥系统”的消费笔记本电脑,凭借自己的卓越设计和品质,突破了应用环境的极限,用实际行动挑战了传统观念对于消费笔记本电脑品质的质疑,展现出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勇者风范,为自己为期10天的玉珠峰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多纬度的服务该系统的建设,是联想天逸F41雪山版笔记本电脑此行的重要使命。首先,它完成了多项极限条件下的产品测试。据随队出行的联想天逸工程师卞永涛介绍,在高原上经历了一路颠簸,又面临着零下10度低温、60%的相对适度,以及高风速、低气压等恶劣环境,联想天逸F41雪山版笔记本电脑表现出了极高的稳定性,在包括高原低压环境运行、低温平均无故障运行、低温电源拉偏等在内的产品测试中,抗低温、电池时间、电压阈值运行等物理测试全部达标。这款雪山笔记本电脑,以其巅峰的品质表现光荣完成了它的使命。 同时,在队员们休整待命的时间里,这台雪山笔记本电脑不知疲倦的让队员们享受着巅峰之上的快乐体验。从格尔木到达大本营的途中,队员们用它与当地的孩子们交流,告诉他们火炬传递、奥林匹克,还有让人动容的奥运精神;在海拔5000多米的大本营中,队员们用它写博客,记录下高原生活中的小插曲和心情故事;独特的easy capture功能,让队员们用它拍摄一生都难得的以雪山为背景的大头贴照片;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通过它5.1杜比音效喷薄而出,回旋在大本营之中…… 联想天逸F41雪山版笔记本电脑的外观设计诞生于意大利设计师的神妙之笔,在他的描绘下,8848的珠穆朗玛、8611的乔戈里峰(K2)、8586的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8516的洛子峰(Lhotse)、8463的马卡鲁峰(Makalu),全球最高的5座山峰,跳跃在联想天逸F41雪山版笔记本电脑之上,诠释着征服的意义,展现了英雄的内涵。同时,联想天逸F41 雪山版也是联想全球设计团队倾力打造的又一杰作。作为消费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领导者,凭借其创新的精神和国际水准的设计能力,赋予了联想天逸笔记本电脑和谐而强大的产品应用体验。不论是源自中国古典哲学、体现个性和风潮的ID设计,还是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方案的人性化设计,乃至保障产品品质的机构、电路、散热、稳定性等设计,处处张显国际品牌的一流品质。 联想天逸笔记本电脑汇聚了最先进的科技和最新鲜的时尚元素,透射出极致的魅力。当世界顶尖科技与中国文化交汇时,联想天逸如同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将东方智慧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