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好事成“双” 笔记本电脑流行新趋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09:24 IT168.com
【IT168 评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双数被认为是吉利的数字。“好事成双”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祝福话语之一。如今,笔记本电脑最新的发展趋势似乎正好迎合了国人的喜好。无论是双核处理器,还是双屏显示技术,都离不开一个“双”字。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双显卡设计以及最近出现的双硬盘笔记本电脑,07年的笔记本电脑可谓好事成“双”。 趋势一:双核处理器 配置双核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最早于去年发布,在经过一年多的过渡期后,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上还有很多采用Intel赛扬M、奔腾M、酷睿单核处理器以及AMD的Turion 64、Sempron、Sempron 64处理器的机型。即使按照Intel的乐观估计,直到今年一季度结束,依然还有20%左右的笔记本电脑采用以上这些非双核处理器。
处理器为什么需要引入双核的设计呢?主要是由于双核设计能很好的解决处理器性能和功耗这对矛盾。一般说来,处理器的性能越高,功耗就越大。普通的单核心处理器频率达到一定的极限后,由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功耗制约了频率的提升,直接导致性能难以再有质的飞跃。于是,Intel被迫放弃4GHz的产品计划,而AMD无法逾越3GHz这道坎。尽管处理器的性能、功耗等指标还与制造工艺、处理器构架息息相关,但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双核无疑提供了另一种立竿见影、经济有效的设计思路。 高效低功耗的双核处理器对笔记本电脑来说可谓福音,笔记本电脑对处理器功耗的要求比一般桌面电脑更高,导致笔记本电脑采用的处理器性能一直以来比桌面处理器弱,而双核的引入不仅使笔记本电脑在性能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功耗也不会增加很多。这也是Intel和AMD纷纷押宝双核、决心用双核取代单核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目前而言,双核处理器的优异性很少发挥出来。虽然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已支持双核处理器,但很多软件并没有针对双核处理器进行优化。而大量的测试也表明,无论是Intel的酷睿、酷睿2,还是AMD的Turion 64 X2,对诸如上网、文档编辑处理、游戏、多媒体等方面没有太大的性能提升。不过,这样的情况会随着经过双核优化软件的越来越丰富而逐渐改变。 趋势二:集成显卡与独立显卡“同台献艺” 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显卡的选择会让很多消费者感到痛苦。的确,笔记本电脑采用的独立显卡或者集成显卡各有特点,很难取舍:独立显卡的优点在于性能强大,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的是功耗较大,会影响笔记本电脑电池的使用时间;集成显卡尽管能正好弥补独立显卡的不足,但过低的性能让很多用户感到有些美中不足。 既然如此,有没有办法结合两者的特点,推出同时配置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的笔记本电脑?事实上,这样的产品早已现身市场——Sony SZ系列。SZ系列采用了“独一无二”的双显卡设计,配置Intel GMA 950和nVIDIA Geforce GO 7400显卡。用户通过SZ系列笔记本电脑机身上的“独立/集成显卡切换”功能按键就能选择采用集成显卡还是独立显卡。需要注意的是,切换显卡后需要重启电脑。而采用双显卡设计的SZ系列唯一的不足就是过高的价格,最低配置的SZ价格在13000元左右,直接制约了双显卡本本的普及。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会更喜欢AMD在下一代移动平台“Kite”(风筝)和“Puma”(美洲狮)上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新——混合式图像技术。该技术将融合集成显示芯片和独立显示芯片。AMD称,只需插拔充电器,就会在集成显示芯片和独立显示芯片之间切换。比如拔掉电源适配器后,本本将启动集成显示芯片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混合式图像技术听上去与Sony SZ系列的“独立/集成显卡切换”功能颇为相似,而AMD的混合式图像技术切换时还不需要重新启动笔记本电脑。这样一来,最普通本本通过AMD混合式图像技术都能变成价格不菲的Sony SZ。 此外,对采用集成显卡的机型来说,可以通过外置显卡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比如华硕在今年CES大展上拿出的这款“XG Station”的视听工作站,采用ATi MR X1600独立显卡。唯一的问题就是普通消费者是否能承担起这笔费用。 趋势三:笔记本引入双屏功能 在本届CES2007大展上,笔记本电脑的“双屏”似乎成为继“双核”之后又一个热点,众多厂商不甘示弱的在本届CES大展上推出了自己的双屏机型。所谓的双屏笔记本电脑,就是除了笔记本电脑上传统的液晶屏之外,在机身外增加一块小尺寸的液晶屏。通过微软操作系统Vista的Windows Sideshow附属显示器功能,可让用户在关机下也能使用部份具实用性的功能,比如浏览图片、欣赏音乐、收发邮件、玩游戏等等。
造成双屏笔记本电脑“浮”出水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笔记本电脑市场迫切需要新的卖点,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目前,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同质化越发严重。为增加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双屏”成为一个不错的点子。 不过,影响双屏笔记本电脑普及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首先按照微软的SideShow功能特点,双屏设计非常适合小尺寸的便携式机型,这对商业用户充满诱惑,但就一般用户特别是家庭用户而言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何况即使是商业用户,也不一定买双屏的帐。价格和尺寸限制会成为双屏本本开拓市场的最大困难。其次,双屏技术要借助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而该操作系统还未面向普通用户销售,连微软都认为普及Vista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多少为双屏机型的市场前景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尽管双屏笔记本电脑乍听之下似乎类似双屏手机,但却有些可望不可及。其实部分双屏笔记本电脑已经上市,如华硕W5Fe和LG Z1等等。双屏笔记本电脑在硬件、软件上的技术难关已经突破,随着Vista操作系统的普及,双屏笔记本电脑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趋势四:笔记本也用两块硬盘 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在容量上明显不如同时代的桌面电脑硬盘。就拿如今的笔记本电脑和桌面电脑相比较,当桌面电脑都开始标配160GB硬盘时,笔记本电脑硬盘还停留在80GB的水平。100GB以及120GB的硬盘只能在个别机型上才能看到。 导致笔记本电脑硬盘容量偏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技术原因。笔记本电脑采用2.5英寸硬盘,比桌面电脑的3.5英寸硬盘小很多,难以实现更高的硬盘密度。3.5英寸的硬盘如今已可做到1000GB的容量,而本本的2.5英寸硬盘目前只能做到300GB(富士通MHX2300BT)。 二是价格原因。实际上,120GB、160GB的笔记本电脑硬盘也有,不过价格高得离谱,难以被一般消费者承受。直接导致目前本本的硬盘容量还停留在60~80GB左右。 笔记本厂商正在家用台机替代品的大尺寸笔记本中找到了新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比如采用双硬盘,可以通过两块价格相对便宜的硬盘组成磁盘阵列,性能不比采用单块大容量的硬盘弱,而价格更为便宜。当然,双硬盘设计并不是所有笔记本都一定能实现,因为它会受到内部空间的制约。 实际上,厂商推出的双硬盘笔记本电脑已在2004年就出现了,当时东芝推出了采用80GB+60GB双硬盘设计的多媒体影音旗舰Qosmio G10。如今,东芝把双硬盘推广到面向普通消费者的Satellite 系列,最新的Satellite A135配置了两块容量为120GB的SATA硬盘,总容量达到240GB。 双硬盘笔记本电脑相比那些采用高容量硬盘的笔记本电脑在价格上具有优势,但由于采用双硬盘设计,本本的体积、功耗都会有所提高。不过,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性价比更高的双硬盘笔记本电脑更值得推荐。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