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笔记本 > 正文

质量排后 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4:14 ezIT
作者:棕兔  

前言,TCL的酷睿2代新机成为焦点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国产品牌TCL抢先推出了全球的一款酷睿2笔记本,在业界引起了一个不小的轰动。首先,祝贺TCL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抢在国外知名品牌的前面推出用户们翘首以待的新品,从而也为“国货当自强”增添了一个不小的筹码,对于今后其他国产品牌的发展、以及用户们对国产品牌的信心,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凡事不能只表扬不批评,粉饰的太平是没有用的。笔者由此却想到了小时候老师教育学生的老套路:“考试不能提前交卷,要检查检查再检查,直到时间到了为止。”虽然商场不比考场,兵贵神速能带来巨大收益,但也不能走了极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置质量问题于不顾。而TCL的这款酷睿2新品究竟如何呢?产品背后的含义是怎样的呢?请读者随我一起阅读正文。

一,TCL和“闪电战”

    目前,戴尔、

苹果等国际一线笔记本厂商也公布了Merom产品规划,不过落实到最终的产品方面,也要等到8月下旬甚至9月上旬才能与我们见面,而TCL此次新品发布的速度如此之快,实在是令人感到惊叹。因此,在某种层面上来讲,以TCL为代表的国内笔记本厂商在技术的更新速度方面已经迎头赶上了国际大厂,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国产笔记本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款酷睿2笔记本的英姿吧:其仍采用领跑Napa平台的T31的模具,原本的Yonah核心Core Duo已经换成了Merom核心的Core2 Duo T7200(2.0GHz)处理器,拥有高达4MB的二级缓存。简约时尚的外形,再加上一颗性能强劲的芯,相信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从T31的表现来看,945GM芯片组的确可以支持Merom处理器;但并不是专门为酷睿2代处理器专门设计的芯片组,不一定可以完美无缺的将处理器的优势发挥出来。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TCL能够抢先发布酷睿2新品,对于始终处于下风的国产品牌来说,极大了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从国外品牌独领风骚,到近几年来很多国产品牌的异军突起,虽然我们有着长足的进步,但一直处于国外品牌的阴影之下,一直扮演着一个后起之秀的、同时也是模仿者的青涩角色;而由于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知名度,国内用户也是一提起笔记本就唯国外品牌的马首是瞻。

  而今天,TCL的的一款酷睿2代新品,则打破了这个怪圈,不但极大的激励了其他品牌的热情,也让国内用户们刮目相看:原来国产品牌也可以领跑,而不是一味的守旧和跟风。另外,这款酷睿2代机标价7000元的售价,也并非高高在上不可触摸,更说明这是一款踏踏实实的面向市场的产品,而不只为满足用户的新鲜感和抢占眼球而已。

二,国产品牌:“大跃进”和“左”倾路线

    结束了中肯的表扬,就到了笔者来为TCL乃至其他国产品牌泼一点冷水的时候。回顾国产品牌的近几年发展道路就可以发现,品牌建设不够也好,销售渠道经营不力也好,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过硬的产品。我们知道,每一个知名的国际品牌都会有一、两个独门绝技,比如IBM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键盘和指点杆等的舒适度,索尼、东芝、NEC等日系品牌高亮、瑰丽多彩的液晶屏幕......等等。

  而国产品牌,似乎屡屡既是价格战的发起者,也是利用降价手段在卖场上厮杀的主力军。因为我们的技术不过硬,不能具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产品,也不能在芯片厂商引导换代的时刻推陈出新,因此只能走一条较“右”的路线,畏缩在后面跟随,人家吃肉咱们喝汤,以低廉的价格和粗糙的产品来瓜分已经不多的市场分额。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忽略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价格战,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首先,国产“价格屠夫”神舟的低价策略,让戴尔也成为了国际的价格屠夫,并引发了整个业界的价格战,使低价机成为一个褒贬不一的热门话题。其次,在价格战的逼迫下,很多推崇品质至上的国际品牌,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加入进来,可仓促迎战的低价必然会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于是乎最近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甚至是新闻联播上看到种种有关笔记本“爆炸”和“燃烧”的事件。一时间,“Laptap(膝上电脑)”变成“bombtap(爆炸电脑)”;如果人们对笔记本电脑这个名词而不是简单的一两款产品和一两个品牌失去信心,损失将不可估量,而引发这一切的只是多一些市场份额而已,正可谓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任何事情一旦变得极端,就都不是好事情。极“右”不可取,而极“左”同样也使不得。眼前TCL抢先推出酷睿2代新机,就给笔者这样一个大有“赶苏超美”的“大跃进”似的印象。根据英特尔的规划,在明年第二季度Santa Rosa平台发布以前,Merom处理器将采用目前主流的第三代迅驰NAPA平台,也就是说Merom将与英特尔945P/GM芯片组+ICH7南桥芯片搭配,因此凡是采用了NAPA平台的双核笔记本,理论上讲都可以实现与Merom的无缝连接(对一些型号还需要升级BIOS)。

  从其沿用旧模具“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就可以估计的到,这款新机的质量和表现有点禁不起推敲。笔者之所以没在此文中详细介绍新机的配置和性能,就是因为在笔者看来,这款新机的真正意义似乎不在于机器本身,而在于试图将TCL和那些国际知名品牌混为一谈,甚至要超越他们。TCL的高层杨伟强和杨旭一起给中国首位酷睿2用户颁发证书,由此也可以看出TCL的“左”倾心态和整个行业的集体浮躁。

三,其他知名大品牌:“韬光养晦”和“休养生息”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在《龟兔赛跑》中,如果兔子一直都没有松懈的比赛,而乌龟又赢得了比赛,你一定会怀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可现实里真的有这样的情况,那大概是因为乌龟和兔子眼中的“胜利”是不一样的。我无意拿把谁比作谁般的揶揄讽刺,可努力追赶中的国产品牌也要摆正心态,即使有气吞如虎的魄力,也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在这段时间里,TCL一定非常忙碌的准备发布酷睿2代新机,但其他大品牌都在干什么呢?笔者认为,从两者的实力对比来看,显然后者没有将全部重心都放在酷睿2代上面......究竟还有什么能比酷睿2代这一次盛宴更重要的事情呢?首先,前一段时间的笔记本“爆炸”事件让一些厂商焦头烂额,同时也给其他厂商敲响了警钟;于是他们开始召回大量的电池,开始下大力气对电池进行科技公关,也许很多其他的细节也在被修改之列。也许他们的竞争对手们会幸灾乐祸,可在笔者看来却是一味苦口的良好,可以将受价格战震荡的品牌经营路线拉回正轨。

其次,不排除国外大品牌有过多的迅驰2代和Napa的库存,为了使他们更顺利的清货,酷睿2代产品暂时没有浮出水面,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具有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品牌把产品的质量看得比其他所有利益都重要。他们的名字已经足够大,不需要靠这些噱头来吸引眼球;而推出一款不成熟的产品,则会对其品牌造成不良影响,和换来的一点关注相比,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买卖。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那些大品牌正在精心的为这次盛宴准备他们所能做出的最好的一道菜,而不是弄点冷菜拼盘之类的应付了事。于是,很多大品牌推迟了发布新品的日期,但从未放慢过研发的节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尽管外界一直是那么的风平浪静。也许,TCL在今天的所谓“领跑”,在弹指间就灰飞烟灭;领跑一时并不难,难得是赢得整个比赛。

四,酷睿2代风暴来临前夕: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很显然,我们应该向那些坐怀不乱的大品牌们学习。即使我们学不来那种一掷千金的运作模式,但至少可以尝试他们那种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和沉稳态度。这是一场漫长的角力赛,既要有力量,也要有耐心。更显然,我们也应该向一些脚踏实地的国产品牌学习,比如海尔,在双核时代不但能迎头赶上,还能潜心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润清屏”技术,并通过了MTBF(4万小时无故障运行)认证。反观TCL,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推出了酷睿2代新品,机器的质量和口碑对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质量过关,那么TCL就会继续增强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若不过关,则会严重影响TCL的自身形象,而这种不好的印象则会跟随其整个酷睿2代的时代。

质量排后国内笔记本厂商只顾抢新?

    我们知道,从P4到Napa和酷睿2代,TCL都是一个强调速度的企业,然而速度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轰动效果,原因就是产品不过硬。“有梦想就有可能”是TCL的品牌理念,但可能也并不代表实实在在的产品,而只是一种来自梦想的延伸而已;梦想过于多了,反而不现实,倒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是正道。

结语,挑战与机遇并存!

    直到截稿为止,据有消息称,继海尔酷睿2代台式机成功上市后,采用英特尔最新酷睿2代处理器的海尔润清笔记本W62已全面投入生产。正如英特尔公司高层所讲:“386成就了宏碁、486成就了联想、酷睿时代将成就海尔、TCL这样的家电品牌。”对于所有国产品牌而言,酷睿2代这个笔记本行业的拐点,是一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无声战争,速度不是唯一的武器,而低价也不是能治百病的良药。只有研发出性能强劲的机器,生产出质量过关的产品,才算是向用户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酷睿时代是否能成就国产品牌,要看他们的自身努力是否足够多,还有把握机会的能力如何?“质量”二字虽然简单,可执行起来需要非常大的定力和耐心。笔者衷心希望国产品牌在这场战争中都能幸存下来并成长起来,真正成为业界的领跑者!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