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笔记本 > 正文

笔记本业界分析:IBM向左 联想向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16:25 IT168.com
[笔记本报价] [笔记本新品] [笔记本行情] [笔记本论坛] [笔记本大全] [笔记本频道]

  文/娄二少

【IT168 独家稿件】联想终于彻底的完成了这场历时几个月的收购过程,这是一次胜利还是一次挫折我们现在无法得知,新联想获得美国空军300万美元订单的消息与原IBM部门人员流失的消息同时在业界流传,在夹杂着各路人马的或赞扬或鄙夷的声音中,新联想依然戴着耳塞跟墨镜按部就班的前进;而IBM的道路则更加扑朔迷离,没有谁为其叫好,也没有谁为其担忧,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传媒还是大众都忘了这个戏分与联想一样重的主角,于是IBM跟记者和消费者们一起坐在观众席上,像没自己事一样目送联想走向一条未知的道路,自己则全
身而退,IBM似乎在提醒我们一件事,他是一个企业而不是一个演员。

    五月一日,联想把记者们忽悠了

    五一劳动节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我国的重要节日,为了拉动旅游经济和假期消费,国家才弄出这么个黄金周出来,各大传媒的记者编辑都忙着帮全国各旅游景点创收去了,没想到联想居然选择了这一天做为新联想的出生日期,于是,有关新联想正式成立的消息一直到拖到8号左右才集中出现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内。

     这与前些日子联想宣布收购IBM时的大手笔大排场相比判若两人,谁都没有想到联想居然会这么低调,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

    如果联想是有意这样安排的,那么我们发现新联想确实是有了些许不同,这或许就是联想从IBM学来的低调处世的方法吧。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过于低调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像联想这般转变的过于迅速更是难逃公众的质疑,为什么联想如此低调呢?然后各种说法接踵而来,有的说联想资金出现了问题,有的说联想与IBM整合不成功,……
 
    于是我们发现,联想高调有人质疑,低调也有人质疑,当然相对的赞扬者也是一堆,到最后也无法争论出个是非对错出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不过有一点我到是很好奇,将来新联想五周年或者五十周年纪念庆典时是否还会在五月一号召开?

    IBM向左,联想向右

    随着五月一日的到来,IBM真正的撤出了陪伴自己这么多年的PC已经相关产品,而联想则继续留在这一领域了背负了两个企业的梦想继续前进。有人前进就会有人选择退出,根据与联想合作的台湾厂商透露,IBM大中华区电脑事业部有三成以上员工离职,虽然这个消息旋即被证实有误,但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动向来。

    据说,在联想未收购IBM电脑事业部之前有120多名员工,现在已经有40-50人离开,占员工总数的三成以上;而IBM同样也不轻松,媒体一面倒的宽容让IBM显得大气很多,正如上个月IBM宣布裁员1.3万人而国内媒体却没什么动静一样难以理解。因为他们知道,IBM已经不再是热点,联想离开的50人远比IBM裁掉的1.3万人显眼的多。

    从现在起,IBM与甲骨文,思科或者国内的华为等技术性公司走在了一起,继续自己技术上的传奇;而联想则与DELL,HP,SONY等等国际PC厂商一并赛跑,IBM向左,联想向右。IBM留给联想的不仅是日本大和、美国罗利两个主要研发基地,9000名员工以及大名鼎鼎的THINK系列产品,更重要的是还有IBM带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1800名研发人员,基本上包括了所有PC发展历史上的核心专利的2000多项专利技术。这或许是联想能够在国际上与其他大牌厂商真正走向同一起跑线的开始。
 
    IBM拥有的只是似乎高不可攀的形象,但是在市场层面上IBM根本无法与DELL,HP这些厂商相比较,仅以笔记本市场为例,被赞誉为IBM的灵魂产品THINKPAD却连全球市场的前3名都没能挤进去,这说明了什么?或许在商业市场上IBM真的不是那么特别有天分。PC部门多年的亏损其实更多的原因是IBM自身经营的问题,交给联想抛开包袱是对自己和消费者一个最好的交代,起码这样给为自己曾经的对手们树立了一个新的敌人。

    THINKPAD向左,天逸向右

    从五月开始,IBM的官方网站里,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连接后面都出现了“*”符号,点开IBM主页上的“产品”一项,我们发现IBM的其他产品,包括“显示器、投影机和选件”后面也出现了“*”记号。IBM官方注明了一段话:“ThinkPad笔记本电脑,ThinkCentre台式机以及其它PC产品现在是Lenovo的产品。 带星号(*)的链接将带您进入Lenovo的网站”。曾经的IBM的PC产品今天已经是我们联想的了,突然之间从心头涌出了一股难得一现的民族自豪感,当年柯达收购乐凯股份所在我幼小心灵上留下的阴影终于荡然无存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在IBM的网站上找到THINKPAD的相关内容了,好在我们在IBM的站点上还看到一点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消息: “原来负责 ThinkPad 笔记本电脑和 ThinkCentre 台式机的人员 -- 包括赢得殊荣的工程师、制造团队、销售代表、商业合作伙伴等等,您所熟识和信赖的人员, 都已加入了联想的团队”,这意味着THINKPAD依然是我们我们所熟悉的THINKPAD,毕竟在短期内,联想无法把自己的管理模式复制到IBM来,更何况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联想的管理模式更先进。根据目前的消息,原IBM的人员并没有大批离职的现象,产品的质量不会有什么改变。

    但是同样让我们疑惑的是从现在联想的网站上,我们却根本无法顺利连接到有关THINKPAD的页面去,在联想首页的依然是现在主打的天逸系列本本。天逸系列本本在联想的产品线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答案很耐人寻味,消费类笔记本产品,从去年年末开始联想就把天逸系列产品放到主打地位,而商务代表昭阳系列本本却越来越淡化处理,今天看来,似乎联想早就把这种产品线上的整合放到了计划内,如果不出意外,联想将会以THINKPAD品牌主打高端商务,天逸系列主打个人消费市场,做到整个产品线上的优化整合。

    同样的人,同样的产品,不同的商标,依然会是THINKPAD;而同一杆联想旗下的天逸系列产品面对这个优秀的新弟兄是否会感到些许自卑呢?起码可以肯定一点,如果天逸系列不进行真正的改头换面的话,高端产品将会在市场上很尴尬。

IBM的礼物,联想的难题

    由IBM的员工变成联想的员工,会有什么反映?很多人无法理解那些选择离去的前IBM员工,同样的公司,同样的领导,同样的制度,有什么非走不可能理由呢?不过从目前的消息来看,离职员工则大多是台湾地区的前IBM雇员,其他地区的员工走的少之又少,甚至有部分IBM员工主动到联想去,这样答案就很清楚了。
 
    IBM现在是大陆的企业,无论如何的国际化也无法抹杀联想做为国有企业的事实,于是原台湾IBM部门的员工自然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员产生动摇心理。再优秀的IT厂商在政治面前都很难权衡,如何妥善处理台湾IBM现在是联想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的难题。曾经IBM可以不用去考虑这些东西,可今天的联想却很难处理,起码笔者个人不相信民进党会去采购新联想的产品。

    而IBM面对自己曾经员工的离去则并不领情,他们送给了联想一份大礼——美国IBM公司最近制订了一项铁律,规定:从联想宣布收购IBM PC部门开始到最终成功的5月1日,辞职的员工IBM永不录用;5月1日后辞职的,两年内不予录用。这条法令可见IBM与联想合作关系的亲密程度,同时也为新联想顺利的书生做了最坚实的保证。

   用户是最后的受惠者

    产业也罢,市场也罢,普通消费者永远不会去关注那些与自身无厉害关系的新闻,不过新联想也给了消费者一些惊喜,自2005年5月开始,Think系列产品的服务全面提速,在全国十大城市率先推出新的服务标准:即ThinkCentre台式机报修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现场响应。这将为用户缩短大量等待电脑维修的时间,把机器故障对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自2005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指定服务站,还将为送修的ThinkPad用户提供两小时快修服务。
 
    针对标准保修期外保修费用高昂的问题,新联想还特别推出了ThinkPlus保修升级服务。用户购买任何机型的ThinkPad笔记本或ThinkCentre台式机后,都可以在保修期内购买ThinkPlus保修升级服务,从而选择更长的保修期限和更灵活的服务种类。以最新推出的ThinkPad Protection为例,联想现在为T43提供了意外损坏保修服务。从2005年5月开始,凡购买ThinkPad T43系列的客户,都会自动获得这项服务,在标准保修期的第一年内,联想国际将为客户承担其在标准保修范围以外因意外损坏所引起的维修费用超出1000元的部分。

    每当这样的大规模并购行动后厂商都会开展一些有益于消费者的活动,当年的HP如此,今天的联想也是如此,对消费者来说,在本本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管他厂家是谁呢!如果新联想能把THINKPAD的价格从神坛上拉下来,又何必在意本本上面是否依然有IBM三个字呢?



评论】【硬件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