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库存过高 恒基伟业手机突围路不平 | |
![]() | |
2003年10月27日 京华时报 本报记者张京科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这句广告词曾经成就了恒基伟业以一款商务通产品连续4年占据中国掌上电脑市场份额第一名的辉煌战绩。“我想以后我们的广告可以改成:手机、商务通一个就好。”10月17日,恒基伟业副总裁兼产品规划总监王岳在他的会议室里笑着对记者说。当天是恒基伟业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整一个月的日子。但事实上,这一个月来,商务通的第一款手机卖得并不好。在国美、苏宁这样的大连锁店里,这款产品甚至根本没的卖。 迫不得已 依靠商务通起家、1999-2002年连续4年占据中国掌上电脑销售额第一的恒基伟业,最火的1999、2000两年,曾经创下一年卖出200万台的纪录,一年销售额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2001年6月以来,恒基伟业经历了裁员、进入无线业务几项重大变革的冲击,市场声音明显变小。 恒基伟业总裁张征宇强调,恒基伟业仍然在2002年国内掌上电脑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销售额占44.6%,销售量占40%多,相当于第二名名人和第三名联想的总和。 但商务通的绝对销售数量和销售额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王岳坦承,去年恒基伟业的商务通只售出20多万台。国美以及苏宁的销售人员都表示,现在卖得好的是电子辞典,而不是商务通。 张征宇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广告投放相对减少的缘故: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广告多了;另外一方面,恒基伟业在广告的投入方式上有了很大改变,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和消费者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管理平台的建设、终端销售力量的强化以及对消费者的增值服务上。 更令恒基伟业烦恼的是,除了老对手快译通、联想、名人以及惠普以外,今年的掌上电脑竞争对手再一次猛然增多,而且更加强劲。目前已有世界第一大掌上电脑厂商Palm和日本夏普进入中国市场,索尼这样的掌上电脑巨头也虎视耽耽。恒基伟业身后的对手们都在谋求突破,汉王现正在发展自己擅长的产品代工业务,快译通则着力自己的强项电子辞典。恒基伟业在掌上电脑上的优势已微乎其微。 王岳说:“即使一年只卖20万台商务通,也足够养活公司的所有人马。但公司要发展,必须要做手机。” 生不逢时 “我们酝酿了4年之久。”说起今年9月17日恒基伟业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王岳这样感叹道。 事实上,恒基伟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手机牌照,而是打了一个擦边球。他们的牌照叫做“手持无线信息终端生产”,目前是国内第一家。也就是说,这是一款可以通话的PDA。 但恒基伟业选择此时进入手机市场还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7月底,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营运行司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手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手机库存高达3500万台。8月份,由于非典影响,并非以手机分销为主业的神州数码,因为手机库存导致当季度财报巨亏。 张征宇也明白自己将来面对的对手更强大。而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洋手机巨头,正在不约而同地利用其技术优势,全力发展智能商务手机,抢占高端市场。 全力一搏 王岳表示:“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酝酿进入手机市场,并与西门子合作成立手机研发中心,采用西门子的手机模块,可以保证我们的手机质量。” 张征宇表示,现在没有能力和国际大厂竞争,我们第一步的目标是1%的市场份额。事实上,1%的手机市场份额也意味着至少100万台。张征宇把手机市场盈利的临界点定为10万台。 对于如何达到10万台这个临界点,王岳解释说,“我们有400万商务通用户。新款手机可以把所有以前商务通的资料备份到上面。所以一定会有足够多的老用户选择使用我们的商务通手机。”王岳强调,“盈利不是问题”。 不认为自己在转型的张征宇,为恒基伟业定下了新的目标:坚持“一个基本判断,两条发展主线”。“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手持无线信息终端设备的前景非常光明,但还在初级阶段;“两条发展主线”就是掌上电脑、手机和二者合二为一的手机产品同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