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寒冬将至 保价政策面临诚信危机 | |
![]() | |
2003年10月15日 广州日报大洋网 被压抑许久的消费热情终于在今年国庆期间释放出来,从各大手机厂商口中透露的数字均相当乐观:几乎所有手机厂家都比去年同期以及五一期间有大幅增长。不过,漂亮数字掩不住手机厂商背后的隐忧,今后随着信产部整顿措施从严、手机库存的居高不下、库存与新机的矛盾日益加剧、“保价”政策也摇摇欲坠,或许,国产手机的冬天正在逼近。(记者薛松) 老总说法:营销业绩全线飘红 在广州拥有20间店的协亨通信提供的数字表明:他们国庆假期7天卖出了3万部手机,比今年五一期间以及去年国庆假期都“翻了番”。此期间,T C L手机在广东地区共销售5.6万部,同比增长达到6倍以上。康佳手机全国销售共18.8万部,而今年五一期间这一数字只有5万多。南方高科广东销售8~10万部,其总裁陈震表示,大部分机型处于“欠货”状态。 协亨通信副总唐波:国庆期间我们在岗顶和中华广场附近新开了两家店,但即使排除店面增加因素,我们的销售也比五一及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第1天就卖了一万多部。在彩屏机方面,各手机厂旗鼓相当,黑白机则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占据霸主地位。预计11月份,随着库存的黑白机清货基本完成,各厂家会大量推出新款彩屏机,会带来新一轮价格调整。 摩托罗拉大南区销售总监苏海涛:我们在广东地区的销售相当不错,是平时销量的两倍以上,原因在于我们国庆前接二连三上了几款新机,这几款机正好迎合广东消费者的需求,其中360这款机一到货就没有了,380手机也是卖断了好久。接下来的第四季度,摩托罗拉将有十多款新机上市,估计掀起又一个销售高潮。T C L广州公司有关负责人:据我们掌握的情况,T CL手机在广东地区的销售仅次于诺基亚。中低端消费者仍占据市场50%以上,国庆期间一些打工者成为购机主力,就可看出黑白机仍有巨大市场空间,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成本优势。接下来我们会加大彩屏机的推出力度,本月将有4款彩屏新机上市。 康佳通信副总经理仵志忠:国庆7天全国销售18.8万部,其中彩屏机占据70%。 南方高科总裁陈震:国庆期间手机销售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其中彩屏机上升势头很猛,比例为6∶4,大部分厂家已没有了黑白机的研发,保留的那部分一方面出口需要;另一方面黑白机确实低价,有成本优势。我们将在11~12月集中推出约6款彩屏手机,其中一款为摄像头手机,使彩屏机销售比例达到80%。 记者点评两大因素促成今年国庆手机销售的黄金期。其一,今年五一长假遭受非典影响,手机销售大受影响,被压抑的消费在今年国庆期间得以释放出来。其二,国庆期间是手机销售今年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各手机厂商特别是国产手机的促销活动比以往准备得最早、最充分。比如康佳通信,他们在国庆期间礼品以及广告宣传上的投入已经达到2000万元。 悬疑:巨量库存能否减少 手机高库存能否减少?有厂家认为,对于黑白机库存大的厂家,通过国庆期间清货不过是“九牛一毛”;还有厂家认为,黑白机库存减少,但随着11月彩屏机的大量上市,黑白机的库存将转化为彩屏机的库存。 黑白机与彩屏机孰胜孰败?有销售商说,今年国庆期间彩屏机销售比例已达到60%,而有厂家认为黑白机仍是二三级市场以及中端低消费群体的首选。有厂家认为彩屏机的价格已相当接近黑白机。有厂家则认为,主流彩屏机构成各厂商的利润主力,牺牲利润来打击黑白机的傻事没有人会做。 洋品牌与国产品牌谁进谁退?近段时间,几个洋品牌手机高层频繁换帅,显示他们销售困难,但随着洋品牌手机策略的调整,年底前国产手机能否继续高歌猛进还很难判断。 走势:摄像手机可能“井喷” 就第四季度国内手机市场走势,记者采访部分手机厂商,他们给出大概一致的预期。 包括新上市和即将淘汰的机型,市场上各种机型数量将居全年乃至历史之最。由于竞争激烈,加之信产部加强检测等规定出台,可能有一些厂家,特别是二三线厂家会大量抛货。摄像头手机价格将在年底达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程度,销售数量将会大量增长。 第四季度将是折叠、双显或单显、STN或TFT彩屏手机的天下。黑白机将继续退市,退缩到较低的农村市场,或者参与运营商的捆绑销售,成为运营商吸引新入网用户的免费派送品。 “盛世”危言:“保价”政策摇摇欲坠 国产手机的崛起得益于厂家的“保价”政策。所谓保价,指在一定期限内,若厂家调低售价,须向经销商补贴差价,减少其损失。洋品牌保价期一般很短,有的甚至只有三五天。国产机却较长,有的长达三五个月,并能提供较多促销资源。 国庆期间,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都用了价格“武器”,降价手机有的少则三四款,多则一个系列或全线产品,据估计平均降幅在20%左右,在如此大面积的价格调整和低价竞争的情况下,作为国产手机致胜法宝之一的“保价政策”还能持续多久呢? 在采访中,许多手机经销商对国产手机几近名存实亡的“保价”政策言辞激烈,他们指出,国产手机“保价”政策正日渐崩溃,带来的后果是:国内手机产业正面临着整体信任危机。 然而,价格战的频繁上演,库存量的居高不下,一些国产手机慢慢输掉了自己的勇气和诚信。例如在某厂家新一轮的价格调整中,面对高达几百万元的差价,这家生产企业最终选择了溜之大吉。对他们来说,大不了再换一家代理商,而对经销商来说,欠款20万元可能还有追还的希望,而这个数字在200万元的时候,相当于他们去年全年所赚的钱,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