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结构调整悄然来临 国产手机希望在3G | |
2003年10月08日 通信信息报 在新的形势下,国内手机厂商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要生存就要求变,国内厂商应因势利导,抓住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从3G入手。国内手机厂商在把握3G的同时,还应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从而顺利完成结构调整目标。 本报记者修荣腾 国内手机厂商在拥有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同时,更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迪比特执行副总经理彭新淼认为,尽管现在仍不断有新的资本进入手机行业,但在经过惨烈的市场洗牌之后,到2005年,国内手机厂商将会从现在的30多家减少到七八家。国内厂商要想在其中求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辩证地对待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国产手机从无到有,再到占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国内手机厂商确实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必须看到,竞争的剧烈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使国内手机厂商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 据信息产业部7月底的统计报告显示,国产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5.4%,今年上半年累计生产手机8219.67部,手机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近1/3。国产手机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连国际巨头也为之“色”变。 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国内手机厂商更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 首先,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加剧,手机厂商库存量增大,利润率持续下滑。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龙争虎斗”,国内手机厂商之间的“你来我往”和新兴厂商的“冉冉升起”,都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国内厂商库存量增大,利润率下滑。根据海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国产手机库存量已高达2000万部,相当于国内年总需求量的1/4至1/3,供求失衡的现状正在加重国内手机厂商的压力,其利润率持续下滑。 其次,我国信息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移动用户增长趋缓,固网增量不增收。移动通信由2G、2.5G向3G的过渡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我国3G启动尚未明朗,运营商只能在原有的2G和2.5G网络上搞一些重复建设,并大打价格战,套餐的种类和数量连运营商自身也描述不清,直接造成了用户的观望态度,从而使用户数增长减缓。在固网市场上,固网运营商由于分业经营和不对称管制的监管政策只能固守固网领域,而某些增值业务的收入并不能够弥补固话业务被分流所带来的亏损,从而造成增量不增收。运营拉动上下游产业,运营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手机产业结构作出相应调整。 第三,手机制造业自身结构调整也悄悄来临,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潮即将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手机业兼并重组已成为全球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兼并能够达成优势互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是一种盈利的新模式。索尼爱立信是索尼和爱立信进行重组的结果,海尔的成功也是大规模兼并使然。目前市场“快鱼吃慢鱼”的运行规律告诉我们,国内手机厂商只有尽快进行自身结构调整,才能在未来的兼并重组浪潮中居于优势地位。更何况,面对国际巨头的“蚕食”,国内手机厂商只有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才能强大,才能与之抗衡。可以预见,国内手机厂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在面临兼并重组的巨大压力下,而彭新淼所预言的,“到2005年,国内手机厂商将从现在的30多家减少到七八家”,也并非危言耸听。 国内手机厂商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要生存就必须求变。辩证地说,结构调整既是压力,更多的是机遇,把握好坏,将决定国产手机的命运。 国内手机厂商要摆脱结构调整的压力,要生存就必须求变。辩证法告诉我们,结构调整虽是一种压力、一个挑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国内手机厂商应牢牢把握此次结构调整机遇。 当前,在手机市场上,国内厂商大都靠着OEM形式过日子,真正能够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少。这种OEM形式对于厂商在发展初期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贡献巨大,国产品牌手机之所以能够拥有国内市场“半壁江山”,OEM形式就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核心技术的缺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将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与市场的关系让我们知道,市场必须由技术来推动才能获得发展。韩国在2G上采用CDMA,在五年期间为此支付了7.6亿美元的专利费和16亿美元的芯片。我国在2G、2.5G上支出的专利费更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国内厂商所面临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改变OEM方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而不再受制于人。这对国内厂商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国内厂商如果能够好好把握此次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摒弃OEM方式,就能在未来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减少开支,增加盈利,最终保持我国手机业乃到整个信息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反,如果国内厂商无视当前形势,没能适时进行结构调整,身处“泥潭”却不思脱身,那么他们只能永远帮别人“贴牌”。家电行业的教训告诉我们,由于核心技术的未能掌握,一旦价格战开打,这些企业很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中,我国手机业同样如此。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手机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企业走向兼并重组,部分企业甚至慢慢走向消亡。 国内手机厂商要把握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关键从3G入手。国内手机厂商还应加强与国际巨头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提高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完善售后服务。 国内厂商要把握住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而当前最关键的是从3G入手。3G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呈提速之势,中国市场却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但在3G研究上,我国一些通信设备制造商如中兴、华为等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且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标准TD-SCDMA。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07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将接近5亿,其中3G用户将占30%,约1.5亿。它将带来近2500亿元的3G网络投资和2700亿元的终端市场规模。可见,3G启动了,运营投入了,手机市场无限商机必然显现。国内厂商应牢牢把握住3G,行动要快,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才能够从容应对结构调整压力。关于这方面,不仅手机厂商自身要努力,产业政策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东西也要给予配套。我国应适时启动3G,在给运营市场创造机遇的同时为手机制造业创造市场发展空间。 另外,国内手机厂商要牢牢把握3G,把握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还必须加强自身的企业改革。 首先,加强与国际厂商之间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国内手机厂商在与国际厂商之间的合作不仅要求对方提供产品方案,还应加强在3G等技术领域的合作。科健与三星在CDMA项目的合作就鲜明地体现了其立场:三星不仅要提供产品方案,而且要负责把技术转让给科健;合资公司同时生产三星和科健两个品牌的手机,由三星负责不低于30%的年出口比例。 其次,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据去年中消协的统计,手机投诉达三万多起,实际还不止这个数。要使顾客成为回头客,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品质问题。所以,手机厂商应因势利导,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再次,完善售后服务也将帮助国内手机厂商做大市场。国产手机能够取得“半壁江山”,营销渠道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事实证明,完善售后服务能够提高厂商的品牌知名度,从而提升品牌价值,这对做大市场有利无弊。 可见,结构调整给国内手机厂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国内手机厂商应因势利导,从3G入手进行结构调整,才能够在未来市场尽情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