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 看中国发展】改革开放40年—手机和人

2017年10月04日 08:46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本文来自:人民网

  记忆中,古老的电话曾经是摇把儿的,得使劲摇才能通。后来进展到拨号,一个直径约10公分有孔的圆盘,“次、次、次”的拨号码。后来变成按键。遥远的两个地方能够通话,已经很方便了。电话令人向往,30年前,是多少有些神秘的奢侈品。只有少数有身份的人因为工作需要,才能配备电话。

  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电话渐渐普及,进入城市寻常百姓家。电话不再神秘了。现在城乡电话已经普及。

  到80年代末,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农民企业家开始使用一种可以不用线、随身携带、可移动的神奇电话,叫“大哥大”,个头儿有20公分长、6公分厚、5公分宽,比传统电话小许多,省去了机坐。大哥大使用更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打,走到那里打到那里。大哥大更是身份的象征。吃饭的时候,使用者将它往桌上一戳,可神气了。大哥大确实方便。党政干部完全可以以工作需要为理由用公款购买,但大哥大全是进口,一台大哥大需要两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大钱。据笔者的记忆,中共中央曾为此发过两个红头文件,严禁党政干部用公款购买大哥大。

  同时,小巧的寻呼机(BP机)曾风靡一时。它的功能仅仅是接收对方电话号码,然后靠这个号码另用电话回应。这就方便多了。那时侯,人们以腰带上别个寻呼机为时尚。时兴了几年后,现在寻呼机已经完成历史任务,消失了。

  时光流逝,“大哥大”逐渐瘦身,价格走低,功能却越来越丰富,名字确定为“手机”。现在的手机除了通话,还可以发短信、听广播、照相、炒股、看电视……有人称发短信为“拇指革命”。使用者早已不限于少数有身份的人。街头巷尾,手里一部手机,迈着大步甚至骑在自行车上匆匆而行,通话或用拇指发短信、看短信,成了现代年轻人的典型肖像。

  对于一些人来说,手机是谋生的工具,用它来联系业务,了解信息,做生意、炒股;对一些人来说,它是亲人、恋人、友人,思念的时候,可以随时通话、发短信;对一些人来说,手机是离不开的玩具,可以消愁解闷。

  目前我国有5.7亿部手机,为世界之最。移动通信已经是国家一项大的产业。手机同电视机一样,深刻地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文章推荐
热门新机
热门文章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