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One Mind负责人:魅族手机的AI你发现了吗?

2017年09月28日 15:05 新浪手机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机器学习最早用在搜索,用来做广告排序;后来头条出现,把机器学习放到了内容推荐上;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内容推荐,因为音乐、新闻内容推荐这些是很常见的,我们用AI去做提升手机体验的事。  

  新浪手机 苏航

  在Flyme非正式会谈上,杨颜的一句话似乎就为Flyme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指明了方向。诚然,今年在手机圈有几个关键词不得不提,“人工智能”和“全面屏”就是其中最火热的两个。

  从16年开始,Flyme团队分出一部分人手研发手机系统中的One Mind智能思维引擎,希望通过这颗引擎探索手机上的人工智能。时隔一年,魅族推出了基于Android的Flyme 6.2系统,在这个系统中One Mind已经初见成效。

魅族One Mind产品负责人谭必文魅族One Mind产品负责人谭必文

  在Flyme非正式会谈之后,魅族One Mind产品负责人谭必文接受新浪手机的独家专访,聊了聊这颗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One Mind引擎在Flyme系统中的作用与未来。

  人工智能的载体很多 手机更适合推进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像今年比较火的智能音箱、自动驾驶、语音助手、机器人,所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载体。谈到手机上的人工智能,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语音助手,因为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研发了自己的语音助手,比如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三星的Bixby等等。

智能语音是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具体体现之一智能语音是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具体体现之一

  也正是因为大家都在做,让语音助手成为在手机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无差别的项目。谭必文坦然在人工智能领域里一些巨头科技公司已经做的非常好,包括无人驾驶、图像识别和语音助手,而在手机的人工智能领域,魅族想做一些非手机公司不能做的事情。

  “比如要预测用户的的某些行为,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这类事情基本上只有手机才能预测到。手机就像一个巨大的传感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当我们能预测用户的行为习惯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是我们重点想要发展的”。

  这或许也是手机更适合推进人工智能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谭必文解释称,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容错率更高一些。他举了个例子,无人驾驶技术虽然更炫酷,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是性命攸关的大问题,要成为民用产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而像语音助手这样的功能,即使出现一些差错,识别不准,造成的后果最多是用户不再使用这个功能了,而过一段时间,经过迭代升级用户发现问题解决了也许还会想再尝试一下。

  “也许手机不是人工智能价值最大化的载体,但它会是更适合推进人工智能的载体”。

  One Mind在Flyme中做了一些用户看不见的事

  在Flyme非正式会谈上,杨颜提到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升手机的基础性能和体验,比如说怎么样让手机不卡,怎么让手机更省电。这部分恰恰是用户不能直观体验到的。

  “我们的重点首先是做一些优化手机基础体验的事,作为一个手机厂商,这些是它的根基,是最原始的东西。所以我们期待AI技术能在这一块带来新的想法”。

  那么One Mind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在谭必文和他团队的构想里,One Mind会成为像手机大脑一样的东西,帮助手机做一些决策。

  举个例子,在如何让手机更省电的这部分设定中,One Mind引擎扮演了一次“决策者”的角色,由它来决定手机的进程是否需要保留,判断应用在后台使用网络是否是一件必要的事;在掌握了用户睡眠习惯之后,One Mind对后台的操作也会发生变化,在用户睡眠的时候,One Mind要考虑把不常用的进程冻结,让手机进入类似睡眠的状态,当用户醒来时,手机上的一切都恢复正常,以保证不会错过任何信息。

One Mind在手机中就决定哪些进程需要保留One Mind在手机中就决定哪些进程需要保留

  如果把CPU比作手机的心脏,那么谭必文希望One Mind能够成为手机中的大脑。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谭必文也有一些担心。“进程的管理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如过一个不该被杀死的进程最终被错误的Kill(杀死)掉了,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应用状态的感知上我们对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手机最基层,或者说是系统的底层运用AI的技术实现手机性能或体验上的优化是One Mind诞生后做的第一件事。只不过这件事对于用户来讲是一件很难触摸到的事情,它只会默默地影响着系统的运行和体验。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谭必文的团队也曾考虑过是否要把这些优化在前端强化,从而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给用户。但最终他们的决定是不需要。

  One Mind做得那些看得见的事——清爽通知栏

  毕竟,距离One Mind诞生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让One Mind做一些优化层面的事,Flyme团队还让它在用户面前有所展现。

  其中一个明显的展示是通知栏的通知收纳,将不常用的通知收纳起来,给通知栏带来清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适应了消息繁杂的通知栏,懒得去清理它,就像习惯了凌乱的出租屋,也不会感觉怎么样。不过,谭必文始终认为机器应该去适应人,而不是人去适应机器。

Flyme系统通知栏右上角收纳了不重要的通知Flyme系统通知栏右上角收纳了不重要的通知

  “我们的内心都是希望清爽的,而不是被迫去习惯”。于是就有了不常用通知收纳的想法。在这套操作过程中,One Mind所做的事是在把通知分类以后,感知用户的行为习惯,综合判断一则通知是否是用户特别需要的。如果是无关紧要的通知,在One Mind加持下的通知栏会把这些通知放到右上角的收纳盒中。

  One Mind做得那些看得见的事——游戏模式2.0

  另一个用户能接触到的成果则运用在了Flyme系统中的游戏模式2.0之中。在Flyme 6.2系统中,游戏模式被升级到2.0版本,这个功能也成为Flyme的一个重要功能。它会在游戏中自动开启,让用户在游戏中即使收到微信、电话、红包也不用退出游戏,在游戏界面中就可以操作

Flyme系统中的游戏模式2.0Flyme系统中的游戏模式2.0

  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前提则是One Mind感知用户打开的是什么类型的应用。如果是游戏,OK,我们进入游戏模式。谭必文坦承要做到类似的事其实不一定需要人工智能,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系统中设置选项,让用户自己把需要进入游戏模式的应用添加进去。“这是一个最笨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操作很简单,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讲根本不知道这个设置在哪,也看不懂这个设置是做什么的”。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类似这种手动设置的方式是不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去操作,甚至懒得去操作。这意味着游戏模式将仅有一小部分用户去使用。“如果一个设定做好以后,只能服务于一小部分的人,那么这件事可以说是没有做好”。

  之后,Flyme团队又想了另一种“笨办法”:将市面上20%的游戏放入系统白名单,只要打开的是这份白名单的应用,都默认开启游戏模式。这样做能解决80%用户的需求,不过一旦用户发现某款游戏不能自动启用游戏模式,就要向工程师反馈,工程师再手动把游戏加入白名单。“这其实也是一个过时的做法”谭必文说道。

  在这之后才是One Mind的介入,依靠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让系统自动判断打开的应用属于哪个类型,从而进行下一步的优化。“我们未来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用户不需要设置,一旦进入这个应用就已经是最佳的体验状态了”。

  从某些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存在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懒”,从而解放手脚去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One Mind的未来在哪里?

  人工智能技术在手机上能做的事很多,大致上能分为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语音。目前来说,One Mind在自然语言处理的上做了很多工作,这部分包括大量文本的处理,让整个智能引擎在手机基础优化、通知栏和游戏模式上发挥作用。

  谈到未来,One Mind在自然语言方向上会有更多尝试,而图像和语音上的处理One Mind也一直在做。事实上,在Flyme 6.2系统中图像处理已经有所体现,其加入的趣拍功能运用到了类似的技术。“目前做的比较好的美颜、趣拍,基本上都运用了深度学习的技术,因为传统的工程学办法已经很难做到识别每个人的人脸”。

  说到人脸识别和AI技术在图像上的应用,谭必文毫不避讳地称赞了苹果的Face ID技术。“苹果的iPhone X发布之后,让人们看到图像处理不光可以用在摄像头的成像、相册的分类上,这只是两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换句话讲,未来魅族也会考虑将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说One Mind引擎用在人脸识别上。“不管魅族会不会发布自己的Face ID产品,在生物特征识别这个方向,我们都会去探索尝试的”。

  至于语音方向,谭必文解释目前智能语音在安卓领域面临了一个共性的问题:第三方应用的适配。由于安卓系统的开放,让每个厂商都能拥有开发自家语音助手的资格,这就导致第三方开发者无法做到一一适配。“如果第三方不能适配,那么整个语音助手会始终停留在打通系统的层面,而应用层面则是一个个孤岛”。

  这大概也是魅族在语音助手方向上面临的问题,它还没能成长到像苹果那样让开发者积极的去适配,把所有生态掌控在自己手中。而安卓系统的开放性也造就了这样的结果——每家厂商都不可能把安卓应用生态彻底掌控在自己手里。

  于是魅族开始思考是否能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在不方便使用双手操作手机的情况下,用语音助手代替触摸操作。“现在语音面临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用户不知道它能做些什么,看起来好像什么都能干,又好像什么都不能干。如果把使用的场景限定好,语音的体验就会好很多”。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开车过程中使用语音操作代替双手触摸。类似的想法在智能音箱产品的设计上也有所体现,也许未来智能语音会成为新的交互方式代替触摸,但目前它还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许多智能音箱在设计之初就考虑让语音成为手机交互的一个互补功能而不是代替(设定一个不方便使用手机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下让语音去工作,其他情况下依然通过触摸使用手机)。

  可以说One Mind团队的成立让Flyme系统看到未来的许多可能,只不过这些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在Flyme下一个大版本中(Flyme 7.0),我们能看到One Mind的应用能逐渐展现在用户面前。

  关于数据安全 这是AI绕不开的一道坎

  手机上的人工智能之所以能称为智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识别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让自己学习成长。而在这之前,收集数据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这些属于用户的“私人数据”会存放在哪?安全又如何得到保证呢?

  说巧不巧,苹果公司在今天更新了页面,向所有用户阐述了他们的AI技术(Face ID)在安全隐私方面做得工作。在这之前,谭必文也和新浪手机聊了聊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目前关于隐私的相关工作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些通用的AI模型不需要用户数据进行训练,而一些小模型会尽可能让收集到的数据在手机本地做处理;

2、如果数据非要传到云端,相应的规范也应保证在云端只能看到数据训练的结果而对应不到人,毕竟云端的数据都是加密的,机器能看,人不能看;

3、把云端数据收集的开关交到用户手中(我们在系统设置中常见的“是否加入体验计划”的开关)。

  这个思路大致和苹果公司讲得一致,只不过在安卓的生态下想做到这些,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也就是所谓的“但凡有节操的公司都能把这件事处理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文章推荐
热门新机
热门文章
高清美图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