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之后,你会发现OPPO Find 7并没有太多创新方面,系统采用的自家ColorOS,图标风格还保留之前复杂的设计风格,并未向主流扁平化靠拢,所以看惯了那么多简约扁平的界面,再次看回ColorOS会觉得有些落伍。
ColorOS的图标已经多少有些落伍
在对界面简单过场后,就想去深度挖掘下Find 7的亮点。首先,关于天际线呼吸灯,这是一个比较难察觉的亮点。因为只有在锁屏充电、低电量或是新消息通知时才会有反应。
当呼吸灯满足条件亮起时,的确让拥有息屏美学的Find 7陡然提升质感。从中间向两侧延伸减弱的蓝光,亮度分布非常均匀,所以蓝光并不刺眼,也不会明显有局部过亮的情况。而据OPPO官方解释,呼吸灯在不到2平方厘米的面积内,涂布的导光微粒数量高达 3140颗。
不过需要强调一点,呼吸灯只有在锁屏情况下才会激活。所以,当你亮屏的状态下即使电量不足或是收到新消息都不会有任何提示。当然,在亮屏的条件下呼吸灯的提示也的确会略显多余。
拍照:看1300万如何变成5000万像素
此次OPPO Find 7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第二代堆栈式传感器,F2.0大光圈,然而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亮点。关于Find 7,大部分关注的一定是所谓“5000万像素模式”。
关于超高像素手机,诺基亚PureView 808是前驱,然而两者其实并不可相提并论。因为诺基亚是采用1/1.2英寸的超大感光元件,而OPPO Find 7则是通过软件后期处理。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一款可以拍摄所谓5000万像素照片的手机的机身能在9.2毫米的厚度。
那么OPPO Find 7是如何实现超高像素照片呢?
首先,想要拍照5000万像素照片,需要在模式中选择“超清画质”,点按快门后会发现机器会有一段较长的图片处理过程。而在这段时间内,Find 7实现了两个阶段的工作。一来,通过连拍完成十张照片的拍摄。二来,通过PI原画引擎2.0将所拍摄的所有照片的优秀部分智能合成。这样的多帧合成,就可以“造出”一张8160*6120的超大尺寸照片,而这样的一张照片基本都要占到10MB左右的存储空间。
关于如何4160*3120的照片扩展成8160*6120,发布会并没有详尽陈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物理像素点数目固定,如果想将其成倍的增加,必须要“生产”出新的像素点,这也就是所谓的“插值”。而早期的电脑摄像头,经常标称100万像素,其实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从30万像素插值出来的。
但是,如果从一张照片插值,也就是通过复制相邻原像素的方式,去扩展填补空白区域。那么,一杯溶液,溶质固定,想增加溶液只能通过添加溶剂,就相当于白酒兑水,只会越来越淡。所以,当你在电脑上放大一张图片超过100%时,画质将严重下降,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兑水操作了。
所以,从理论上只有一张照片想精确提高分辨率是不可能的,无法恢复因低采样率而丢掉的高频信息。
而OPPO Find 7的多帧合成,是通过连拍十张照片生成了同一场景下的一组图像,就可以估算出真实场景的分布形式。如此,相似却不同,数据却又互补的信息融合到一起,就可以得到采样较高的分辨率数据。
所以,Find 7的超清画质效果不可与一张照片插值高像素相提并论,看看对比就可知道,我们将1300万像素的单张照片局部数码放大,与5000万像素模式下拍摄的局部100%进行对比,前者竹篮的细节丢失严重。
总结:
作为第二款2K屏幕手机,OPPO并不希望成为“继承者”,通过首款5.5英寸2K屏幕以更高的像素密度向vivo Xplay3S示威。而这样的示威显得那么赤裸裸,甚至两者价格分毫不差。
然而,仅凭一块2K屏幕想一鸣惊人实属不够,所以OPPO将重点落在拍照上,通过噱头十足的5000万模式标榜为一款拍照手机。当然,我们不能以像素评优劣,毕竟这样数码后期合成的高分辨率与诺基亚纯物理级的4100万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在保证机身尺寸以及生产成本的同时,拥有这样可以打印海报的尺寸何乐不为。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闪充的实用性明显更高,对于智能手机高耗电的现状,这将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缓解用机之急。
谈谈问题所在,当某个产品系列发展成熟之后,往往会有包袱,Find系列的包袱是它的外观,OPPO没有做出一个闪亮的改变,这让它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中稍显平庸,外观并不像它的屏幕一样让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