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邀请函其实已经暗示了MX3的外观,拿到媒体评测样机以后,可以看到确实如此,那块手板就是MX3真机的原型。自MX2开始,魅族已经有意的延续这种设计,你可以说这是一种传承,看到它就会反应出是魅族的手机。尽管…这样也容易被网友评论缺少新意。

  我们拿到的MX3仍是前黑后白的“熊猫机”配色,电源键、耳机口、摄像头与补光灯排列位置都与MX2一模一样。但它的显著改变是侧面比前两代MX更窄。 如果用卡尺量一下,你会发现其实MX3的机身有9.1毫米厚,并不算薄,只是那个弧线形侧面在视觉上帮了忙,就像新一代iMac电脑那样将最薄处留在了人们视觉焦点上。这是个很聪明的设计。

  至于手感,整体来说尚可,J.Wong反复打磨的手板确实握上去很舒适,美中不足是弧线与屏幕交合的部分略微咯手,不知道正式版会不会稍微改进一下。

  MX3后盖开启方式与MX2一致,延续了所谓“半开放式后盖”。机器标配开盖器,捅住那个金属凸起点,之后慢慢撬开后盖。尽管魅族宣称一般用户不需要频繁换SIM卡,开后盖的机会很少;而且这种设计给换彩壳留下了可能。但我们仍认为如果把后盖设计成不可开启,SIM从侧面插入会更好,这种借助工具开后盖的方式体验并不太好。

  金属框

  在MX2发布时,侧面的金属框曾经被重点讲解。在MX3身上,可以看到它变纤细了,但机身强度依然不错,这块一体成形不锈钢骨架让5寸大屏手机保持了一定坚固度。为了让GPS和WiFi信号更好,MX3的金属框上左上留下了一个缺口,这与MX2一致,同时在底部也有两个缺口。魅族还为MX3的天线设计申请了专利,据悉其3G频段信号相比iPhone 5强4倍。

  后盖

  MX3机身正面仍是玻璃,但背部已经不是前两代MX用过的双料注塑工艺,它仅是一块细节处理的比较好的塑料,质感与之前类似。以前附着在后盖上的补光灯组件终于放回了机身上。只是,取下后盖的机身背部不再像上一代那么帅气,因为电池未裸露在外,相比之下MX2内部的更整齐。当然,这点对手机本身影响不大,毕竟没什么人会不带后盖使用。

  关于NFC

  新浪手机拿到的这款MX3是16GB WCDMA版本,数字型号M351,在它身上并未发现NFC芯片,在发布会上魅族讲解称,只有32GB及以上版本才会配备NFC。

  边框变化

  根据魅族官方参数,MX3的边框是2.9毫米(号称业内最薄边框手机),因为屏幕变大,在视觉上,它的屏幕更大。手机底部下巴那部分也显得更小。这些放在一起都会令这块5英寸屏幕显得更大一点。

  或许是比较在意手感,此前的魅族MX2手机屏幕仅有4.4英寸,并且分辨率是奇怪的1280*800像素;在如今,其他厂商纷纷推出大屏全高清屏手机的时候,魅族终于也拿出了自己的大屏手机产品。MX3的屏幕配备一块5.1寸屏幕,分辨率为1800×1080像素,比例为15:9(仍然与1920*1080不太一样),像素密度是415,与MX2一样,这款屏幕采用夏普New Mode2液晶显示技术,CGS工艺,颜色表现十分出色。

  与iPhone 5对比,他们的颜色表现旗鼓相当,但iPhone 5毕竟已经是一年前的产品,分辨率比较低。而与三星S4对比的话,采用RGB排列的MX3屏幕的细腻度和颜色都好于后者。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模糊不清或是锯齿边缘的图标。

  MX3的屏幕不支持“手套模式”,对北方用户来,在冬天用手机前要脱掉手套确实不太方便,这是个遗憾。

  如果给MX3的屏幕一个整体评价,我们只能说它处于目前的主流水准,尽管显示效果确实不错,但并未比其他厂商的有绝对优势。

  魅族MX3此次搭载了Flyme 3.0系统,该系统基于Android 4.2.1,界面设计风格更加简洁,线条化明显,色彩清淡典雅。如果仔细与Flyme 2.0对比,你会发现Flyme 3.0图标风格极尽简化,之前的阴影、光晕效果明显淡化,“图库”icon的差异可以很好地展现这样的改变。另外,整体图标取色都较为柔和,所以即使色彩多样,也不会觉得繁杂错乱。放弃拟物和复杂光影效果,似乎是目前多数手机厂商达成的共识,这一点从MIUI V5和iOS 7都已经走在了前面。

  Flyme 3.0界面依旧为横屏滑动,支持多个分页,此次分页标记改为英文字母(此前是窄短的横杠),并且更为突出。可以通过直接点击某一分页进行快速跳转。而另一个优势则在于程序图标位置的改变,此前的系统界面如果打算将第一屏的应用挪至第六屏,需要按住图标在屏幕边缘苦苦等待分页切换,Flyme 3.0则只需要将程序图标放置在下方的所需分页字母标识上即可。

  另外一点,魅族终于放下了浏览器的“高贵的身价”,在Flyme 3.0中浏览器图标与其他应用毫无区别,支持拖拽和移动,甚至放到文件夹中。而此前,屏幕中间的黄金位置一直强制被浏览器“霸占”,这个圆形图标加上魅族的标志几乎让绝大多数人在一开始误以为是主菜单键,并且久久难以适应。

  如果说以上几点变化过于细微,那么分页支持上下滚动绝对是Flyme 3.0的最大变化。我们把界面分页滑动方向比作X轴,难么Flyme 3.0上下滚动则为Y轴。Y轴由于不限制图标数量,完全可以用一屏显示所有图标及桌面控件,而不需要在X轴上面进行延展。

  针对分页的问题,我们也对周边用户进行了简单调查。大多数用户的分页数量习惯保持在3页以内,也就是说无论分页支持7屏或是9屏,真正对于用户所在意的就是主屏以及主屏左右各一屏,在这3个分页内,放置了几乎90%的常用功能。所以Flyme 3.0增加分页上下滚动对于不少用户来说可以放一屏之内放置更多内容,但是系统强制显示除主页外的A、B两个分页有些莫名其妙,也就是说即使将AB两个分页上的内容全部移开,空白页面依旧存在。

  此次魅族MX3放弃了双击的动作,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熄屏状态下,双击HOME键无效,魅族MX2:点亮屏幕;

  二、待机状态下,双击HOME键无效。魅族MX2:调出后台运行程序列表以及屏幕亮度调整边栏条。

  魅族MX3则将以上两个方式转化为滑动操作。熄屏状态下从HOME键的位置向上滑动,即可点亮屏幕,而如果滑动速度较慢,则会顺带解锁屏幕,将本来需要两步的操作融合为一步。

  后台任务列表的激活方法,则是在解锁状态下从屏幕底部向上滑动(HOME键左右两侧区域),样式仍旧如此前一行四列的图标,不过增加了锁定和一键关闭的手势。通过向下拉动图标即可关闭所有后台任务;锁定程序的方法则是长按图标,锁定后的应用下方会出现锁状图示。被锁定的应用,在一键关闭所有程序时会依旧保持运行,不受干扰。

  本意是想减少虚拟键的占屏空间,结果则适而其反!

  先说说SmartBar的设计初衷,由于从MX2开始取消了菜单键及返回键,所以屏幕界面内增加了一条可隐藏可自动适配的功能菜单条,被称之为SmartBar。这一被寄予厚望的功能条,从名字不难看出,就是打算“因地制宜”动态智能显示。比如“邮件”,正文下方将邮件搜索、新建、刷新等应用内功能,与返回和菜单键整合在一起,避免了双层菜单的尴尬。

  但是!这一美好愿景仅限于原生应用或是特别做过适配的程序。

  如此意味着,你将经常会看见双层功能条的囧状,比较明显的如新浪微博(升级为最新版本),上面一条微博菜单栏,下面又是一栏返回菜单栏,而屏幕下方又是HOME键,罕见的三层!很难让人理解!与其如此,还不如取消HOME实体键,全部放到屏幕里。

  如果说SmartBar相比之前有何改进,首先如百度地图等内置应用菜单整合为一体,另外增加了“SmartBar两侧间距”的设置,并且支持自动调整,根据不同界面选项的复杂程度调整两侧间距,分为140px、150px或160px。

  从Flyme 2.2.5开始,魅族Flyme就从系统层级整合新浪微博,而Flyme 3.0自然也延续了这一社交化元素。通过手机号码匹配,可以自动将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与微博好友进行整合,整合后的用户会在名字右边增加“微博大眼睛”的LOGO。如此完全跳过微博客户端,直接在联系人界面与好友私信往来,而对话整合于系统短信内,区别于其他短信的方式依旧是“微博大眼睛”的标志。

  相比此前系统,Flyme 3.0的联系人界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顶部通栏显示用户头像,而最重要的可以类似WP8系统人脉直接浏览该用户最新微博,并支持转发及评论,可实现最基本的微博客户端功能。不过,毕竟这只是联系人的一项辅助功能,所以好友微博条数被限定在了4条,并且由于转发时并未默认设置“转发微博”,所以当不想输入转发理由时会提示“没有输入任何内容”而被限制转发操作。

  虽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互联网短信理念,但是不能及时接收私信则让这项功能着实成为鸡肋。在微博客户端私信提醒弹出10分钟后,也不见系统私信对话内容任何的更新,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