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传媒观察 > 正文

用耸人听闻来吸引眼球 言必称“揭秘”又何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8日 14:49 中国青年报

  现在不少媒体的操作习惯是,一则普通的新闻,如果不安上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标题,好像就不能成其为新闻似的。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新闻直接把问号打在了标题上,先把耸人听闻的内容兜出来,吸引来人们的眼球再说,至于内容是否属实,后边是一个问号,信不信由你,新闻提供者根本没有义务为你确认新闻的真实性。所以,很多时候,面对着真真假假的新闻,我们也习惯了将信将疑的接受态度。

  这种遗风所及,就是号称“揭秘”的流行。比如,最近有报道称,一部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历史传记电视剧《邓小平》举行了开拍仪式。可想而知,这部主旋律电视剧表现的是传主光辉而伟大的传奇经历,但该新闻报道的标题上偏偏标上一个“揭秘粉碎‘四人帮’过程”,仿佛这个电视剧的最大价值就是揭开了历史的一个重大谜底,拨开了萦绕在历史殿堂上的迷雾,大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思在内。

  无独有偶,前一阵子播放的电视剧《延安颂》,实际上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年间的政治、文化、军事生活,镜头的主要表现空间,应该始终对焦在重大历史事件及领袖人物的决策上,表现了一个历史发展走向主题。但在宣传上,不少报道却对那些大主题忽略不提,而把兴趣放在“揭秘”上来,什么揭秘毛泽东与贺子珍离异与江青结婚的内幕啊,揭秘周恩来如何摔断了胳膊啊,等等。

  尽管,这些电视剧打出了“揭秘”的招牌,但我们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历史事实根本达不到揭秘的级别与档次,就像电视剧《邓小平》号称揭秘“粉碎‘四人帮’过程”,而关于这段历史事实的史料非常丰富,无论是当事人的亲历回忆还是报告文学的全方位透视,都已经把这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叙述得脉络清晰。我想,电视剧《邓小平》显然是把历史上这一段真实的史实予以艺术的再现,实在难以想像其中还能超越已公开的历史资料,透露出什么闻所未闻的绝密内容来。

  再说,一部艺术作品的职能是对史实的揭秘吗?恰恰相反,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以艺术家的创造要求出现,渗透着艺术家的执著的主体意识,解读出的是一个包含着艺术家的理解的历史真相,而这里的史实往往是服务于创作要求的。像西方导演拍摄的《圣女贞德》、《末代皇帝》、《肯尼迪》、《尼克松》等影片,都无意于揭秘所谓历史真实,而是完全用一种一以贯之的主体基调,统帅了史实,使史实服务于影片的主题及内涵。在这样的创作氛围里,我们倒很少听到有谁动辄以“揭秘”来特别提示。

  反观我们的某些类似影视作品的宣传报道,在这种对“揭秘”的特别强调中,其实暗含着对观众的低级趣味的忖度。在这种宣传定位看来,人都有着本能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有着对隐秘的求解欲望,所以,只有强调对这种“窥视欲”的满足,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于是,一部内容玄奥的探索艺术片,却打着“未删裸镜”的招牌;一部根本没有被禁的第六代电影,却以三级片的包装粉墨登场;而挂着“揭秘”招牌的影视作品,更是随处可见。

  观众的兴奋敏感点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用这种莫须有的“揭秘”、“窥秘”来拉动人们前来观望的步履,当有一天,这种着数令观众视而不见的时候,又该用什么样的法宝让人们驻足一观呢?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