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传媒观察 > 正文

除了春节联欢晚会,除夕我们还能选择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 09:44 新华网

  假如今天晚上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最后一次,你会有什么感受?

  是遗憾而留恋?是痛快而轻松,还是如释重负,却开始为明年这五个小时的空闲感到茫然?

  这当然只是个假设,作为一个“意义深刻”、“举国关注”、收视率一度超过99%
、广告收入对央视举足轻重、特别是有过专发文件要求“组织好、保证人们收看好”的节目,央视春节晚会怎么可能停办呢?

  然而,琢磨在年末听到的这个“谣言”,特别是关于这个“谣言”的多种反应态度,却引出个有趣的问题:相对于20多年前人们对“春晚”万众一心的期盼和喜爱,是什么让今天的观众产生如此巨大的分歧?是什么让这个集中了中国最有实力电视台的人力、财力、物力的保留节目,每年都深陷于“年年看———年年骂”的怪圈?又是什么让这个根植于中国民俗传统的文娱活动,成为赵安、张俊以之辈弄权谋私的武器,以致被真正热爱和关注文化的人所诟病和唾弃呢?

  这一两年,关于“春晚”黑幕的新闻早不新鲜。“条子演员”、黑心导演、假唱……熟悉内幕的人士说,“再恶心的事发生在‘春晚’也不稀罕。”

  稀罕的是,这些丑闻,以及人们对其“假、大、空”的表现形式(比如为满足“新星”露脸而胡乱组合的大联唱,比如为拔高主题而充满说教意味的相声小品,比如年复一年、陈词滥调的煽情慰问和贺年电报)的挖苦讽刺,却丝毫没有影响央视沾沾自喜地公布每年“春晚”的收视率和广告额———它依然是大多数中国人年夜宴上的一道大餐。

  菜不好吃还要摆上桌,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除了央视的春节晚会,我们过年没什么可看的。

  因为被赋予了近乎神圣的象征意味,央视“春晚”被视作一项必须确保内容、形式、规模甚至收视率的政治活动;因为这样的性质,央视“春晚”在播映时具有了某种程度的排他权;因为这样的排他权,央视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垄断利益;而这样的垄断利益,不仅给了央视继续维护“春晚”象征意味和排他权的冲动,更使它在内容、形式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守成之心取代了创新意识……

  这样的逻辑的结果,就是举世罕见的亿万观众同看一出戏;而任何想增加中国人年夜文娱节目选择的企图,都会被看作是不合时宜的挑衅。1996年除夕,北京电视台为从央视的肥肉上割一块膘,放弃循规蹈矩的转播而播放了《宰相刘罗锅》,导致北京地区“春晚”收视率大幅下降,结果被有关部门扣上了与央视“争夺观众”的帽子。央视的这种撒娇和霸道,从许多文艺工作者、电视剧发行商和无缘“落地”的电视台的不满中早能寻见端倪,“春晚”不过是一个集中而典型的体现罢了。

  这几年,有个挺时髦的说法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当然,唱戏的“主角”不只经济,有时候还会变成政治活动、会议会展等。这样的组合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但是也别忽视,人们看戏往往只注重角色的表演变幻,极少关注舞台搭得结不结实;明星也常常是哪儿收门票哪儿赶场,顾不得戏台的质地是茅草还是水泥。如果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始终站不到台上唱“主角”,永远落得一个跑龙套甚至搭台子的地位,那“春晚”这样的节目即使再办20年,也打造不出“新民俗”,而只会培养越来越多的“沙发土豆”和贫瘠、脆弱的国民精神。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