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传媒观察 > 正文

荧屏“年夜饭”水准如何?且听各界人士评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3日 21:37 东方网

  东方网1月23日消息:大年夜央视荧屏“年夜饭”已成为过大年的新民俗。今年的荧屏“春晚”水准如何?各界人士有话要说——

  何必众口一致

  吴亮(文艺评论家):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多元、娱乐多样的情况下,强调
“春晚”的集体覆盖,多少有点不切实际。“春晚”在上世纪80年代刚兴起时,可能因为新鲜,红火一时。但是时过境迁,人们对年文化回归的期盼:回家、团聚、亲情成为主调,过年已难以用看“春晚”来解决。

  当人们对电视的新鲜感日益淡薄时,做了20多年的“春晚”,已失去了新鲜度。餐桌上的年夜饭,因家因人而异,何况荧屏年夜饭。

  面面俱不到

  罗怀臻(著名剧作家):我猜想,能够坚持看完央视春节晚会的观众一定不会很多。我女儿坚持了四十分钟,我母亲坚持了一小时,接着一个去上网,一个去睡觉。就我一个耗着,还被女儿嘲笑。零零碎碎的歌舞,勉强搞笑的相声小品,加上程式化煽情的职业主持人,再点缀点京戏、杂技、外国人表演什么的,看似热闹,实则浮泛,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俱不到,甚至连现场鼓掌的观众都看出被勉强的样子。

  杂技《软钢丝》还不错

  赵波(作家):我看到一个有趣的镜头,有一个在现场的观众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而这一幕正好被摄像机无意中拍到了。我想,这可能恰恰反映了观众的真实状态。当然,那个阿根廷的魔术师在大气球里的表演、杂技《软钢丝》还是不错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个比较世俗的东西,每年都还要进行,人们总还是对它有些期待。就好比一道菜,每年都要端上来,但现在这道菜是越做越乏味。

  不要太在意

  宁肯(网络作家):我就随便地扫了几眼,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可想而知,年轻观众会更少一些。现在毕竟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春节联欢晚会搞来搞去搞了那么多年,形式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即便有一些创新,人们也不会太在意了。总之,就是可看可不看,没什么大不了的。

  上海地区收视率递减

  鲍晓群(文广传媒研究室博士):调查数据显示,“春晚”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基本上每年以1个左右的百分点比例下降。1999年“春晚”在上海地区收视率是20.6%,2000年是19.3%,2001年是17.9%,2002年是17.5%,2003年是16.1%,今年大约15%左右。也就是说,“春节联欢晚会”在上海地区每年减少近10万收视观众。尽管如此,“春晚”在上海还是一年中除电视剧以外收视率排名最高的娱乐节目之一。

  老乡看上了踢踏舞

  王圣(上大影视学院研究生):我回安徽乡下过的年,初一串门时跟乡亲聊起“春晚”,大伙竟然都觉得那个苏格兰的踢踏舞跳得棒,“还真没见过舞能跳出这阵势来!”这也算是“春晚”第一次给观众开“洋荤”,说明观念还是有变化。我就觉得整台春晚闹得慌。老说大锣大鼓地闹个喜庆,是为适应乡村观众的口味。也许是我在上海大学呆久了,口味变了。可是问起乡亲,其实也都觉得不受用,“又不是赶社戏”。看来农村观众的欣赏趣味也在变化,既然是看“春晚”,他们也欢迎更有趣味和内涵的节目。

  小品无经典

  王玉明(苏州大学中文系教师):这次“春晚”南北派的喜剧小品差强人意,赵本山的“送水工”就算是矮子里拔高个了。这还真亏了有个赵本山。即便如此,这次“春晚”的喜剧小品看起来也难以像以往的“超生游击队”、“卖拐”那样形成经典了。一方面,我觉得问题是在创作;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春晚”的喜剧小品也实在该另辟蹊径了。比如借着社会认知的热劲,让“有一说一”的“严守一”到“春晚”演绎一段“手机”的小品,我相信一定出彩。

  小品的包袱少了

  小宝(专栏作家):赵本山的小品,记得去年和前年他演的是骗子的事情,很真实,观众看了都能切实地感受到。但今年这个节目,讲好人好事,明显能抖的包袱就少了,效果自然就没有去年的好。其实很多小品节目,多一点插科打浑,更能把晚会的气氛调动起来。那种对某些不好的社会风气有所批评的小品,更能吸引观众。

  老三段居多

  张静(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今年的歌舞表演虽然找来了周杰伦、莫文蔚,可谁也不会为看两个人唱上一首歌而陪上一个晚上的时间。戏曲节目只剩下一个大联唱了;除了于魁智唱了段红色娘子军,算是新篇,其它的还是那些个老三段。做节目就像做菜一样,不能把什么都放进去,然后搅和搅和就端上来。至少还得烹、炸、炖、煮,放点盐搁点味精什么的。没有创意的晚会,就算有再多大腕也没用。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