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 海外华文媒体方兴未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9日 11:03 新华网 | |
今年9月22日至24日,被称为海外华文媒体"峰会"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在湖南长沙市召开。届时将有来自全球约30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180家海外华文媒体的200名高层与会。该论坛是一个开放性、国际性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会议,首届于2001年9月在南京召开,当时被媒体誉为"世界华文媒体史上空前的盛会"。今年将要召开的是第二届。 海外华文媒体当前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先生认为:"海外华文媒体联系了三千万海外华人。随着新移民的增加和海外华人地位的提高,海外华文媒体正在以加速度发展。" 目前,从分布状况来看,海外华文媒体分布正由东南亚地区占压倒优势,逐渐转变为以东南亚、北美、欧洲为三大中心,这些地区中一些大的海外华文媒体已开始走向规模化集团化。随着近年来华人族群在世界各国的扩大,华文媒体在销声匿迹已久的国家如拉美各国、日本、蒙古等国重新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在过去没有华文媒体历史的国家如一些欧洲国家也生根发芽,逐渐发展起来。 具体而言,亚洲仍然是华文报业最重要的中心。根据第一届论坛的统计资料,亚洲有各类华文报刊199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多集中于东南亚,仅马来西亚便有日报18种,是海外拥有华文日报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华文媒体发展迅速。全美华人有290万,大约125万人在家说中文,他们是中文报纸的基本消费者。美国华文报刊总数达40余家,数量在海外居各国之首,其中一些报纸发行量已达上万份。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四家华文日报分别是台湾联合报系下属的《世界日报》、香港星岛报业集团下属的《星岛日报》、与内地机构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侨报》,以及来自香港的《明报》。一些新移民报刊开始使用简化字,其中《新世界时报》是美国第一份简化汉字报纸。 随着华裔移民的增加与华人社团力量的壮大,欧洲华文传媒现阶段也取得较大成就。巴黎拥有两家现代化中文日报《欧洲时报》和《欧洲日报》,其他欧洲国家也已出现规模较大的周报。 除报刊之外,华语广播电视、华文网络媒体等电子媒介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并在北美、西欧、东南亚逐步形成三大华语电视中心。美国华语电视出现于80年代,其后20年中发展迅速,涌现出一些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华语电视台。继欧洲东方中文电视和时代华人电视两家华语电视台之后,凤凰卫视欧洲台于1999年8月开播,进入了欧洲主流卫星电视网络和英、德、荷等国的主流电视网络,全面覆盖25个欧洲国家。 新媒体的出现在对传统媒体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华文媒体的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相继进入互联网,扩大了读者群,使其影响超越一国一地之囿而向全球范围拓展成为可能。另外,发端于80年代未的留学生华文网络杂志,至90年代中期已超过三十余种,至今方兴未艾。 当然,随着海外华人媒体的增多,不少地方华文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争取更多读者,不少报纸纷纷改版,并把演习已久的繁体竖排版改为简体横排版,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大陆新移民阅读习惯。2002年4月,《侨报》进行大幅度的扩版,并与大陆报业同行开展协作,率先改用横排及使用简体字。《侨报》还把发行网点在全美增加了几倍。今年9月1日,《世界日报》进行改版,加大大陆政治、社会和财经新闻内容,并新增整版亚洲体育新闻。 今年8月7日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把华文媒体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作为封面故事的主题。文章引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大学教授乔治·哈利(GeorgeHaley)的估计称: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数千万海外华人拥有高达11000亿美元的财富。如此巨大的华文媒体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媒体投资者加入。虽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中小型报刊悄无声息了,但总是会有新面孔出现。而竞争正是海外华文媒体提升自身的动力,只有如此,才能使海外华文媒体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的气氛。(鲁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