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崔恩卿的感受:从《北青》到《信报》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9日 09:31 新浪传媒

  主持人:崔老师除了担任《北京娱乐信报》社长以外,还管着三个刊物,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崔恩卿:我在文联任党委副书记,负责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常务副会长的工作,老舍文艺奖由我管,除此以外还负责文联的一报三刊,就是《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文学》、《东方少年》、《北京纪事》。《北京娱乐信报》的前身是《北京戏剧电影报》。后来我就
被套牢了(笑),开始从分管的角色进入实管,就是《北京娱乐信报》的社长,大概是这样的渊源。

  主持人:十几年前您非常成功地创办了《北青报》,十几年后又创办了《北京娱乐信报》,这两者之间、前后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滋味?

  崔恩卿:当年我们办《北青报》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时期,当时中国报业市场没有现在那么开放,我们叫中国的改革刚刚起步,新闻界或者叫报业界改革开放的意识还不强,报纸到底怎么做还不太清楚。所以《北京青年报》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报纸,冒然闯入了市场,之所以有了《北青报》的现象,是因为在更新观念上抢先冒进了一步,所以办起来压力不是特别大。现在《北京娱乐信报》不一样了,十几年过去了,市场相对成熟了,特别是北京,再办一张报纸,市场竞争的压力比较大。一张新的报能不能办成,需要市场竞争,能不能存活也要看这个,所以我的压力就比以前要大。

  当然,还有第二个问题。很多朋友问我,很多记者也问我,如果办第二张报纸不成功怎么办?我本来想得不多,问来问去就问出问题了。好象我在北青报起的作用比较高了---现在声明,不是我办成了《北青报》,而是我沾了《北青报》的光,《北青报》发展得很好,其中有我的一份努力而已。大家为我担心,我是多少还有些压力,但是我的心态基本正常,随遇而安,只要尽心去办,靠《信报》的团队去办,思想能对,再有相应的措施、资金,成功率应该是很高的,所以还可以。

  网友:为什么您是《信报》的社长,可大家都叫你崔老师?

  崔恩卿:直接的原因是我岁数比较大了,也不是中年人了,进入老年了。另外一个原因我有办报的经验。第三个,文联艺术比较集中,在这里不叫职务了,互相叫老师。我觉得叫老师也可以,比起职务要好一些。

  网友:听说崔老师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媒体人,请问您的个人魅力对信报的成长上能起什么作用?

  崔恩卿:一个人和社会是一样的,有一个朋友送我一张印章,叫沧海一粟,我在信报起的作用就是其中普通的一员。我个人觉得是这样的,办报我主张一个理念,就是团队办报,一个事业是一个集体的,不是一个人能奏效的。人当中有分工,由不同层次的人组成。过去新闻界很流传就是大腕办报,办给精英的。作为一个整体指导思想来说,是一个集体,个人是其中之一。比如说在《信报》,包括《北京青年报》,我在里面起什么作用呢?我的角色就是起集思广益和决策的作用。对一些事敢作主,我起敢作主的作用。敢作主还要敢承担责任,我的作用可能大可能小。如果我做错了,对事业就有影响了。如果我把大家的意见、智慧集中起来,又做对了,可能对事业有前进的作用。

  网友:我是您的忠实崇拜者。崔老师年轻的时候一定帅呆了。《信报》是靠您个人的魅力和影响才有了这样的发展,如果有一天您不当《信报》的社长了,《信报》会怎么样?

  崔恩卿:姜昆是我们《信报》的名义社长;广电集团是我们的大股东,二千五百万的注资;他们两家都有条件,就是让我担任信报的法人。我们资金困难的时候,《信报》是六百九十万起家,资金不足。在写信报的书《老实交代》里交代说是有造纸厂支持我。第一,对我,我在这负责,他们有了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反过来不是这样的,还有风险投资。有这样的因素,但是这个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最关键就是所有的投资者选择《信报》。还是对北京的市场做了一定的分析,对市场的前途做了分析,做了风险投资,不是押宝。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信报》,一旦我退休。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是三年:一年赢,二年平,三年发展。一年赢是赢市场;二年平是基本走上良性循环,达到收支平衡;第三年发展,如果第三年有了相对的发展。我三年的指标基本达到了,《信报》基本上走上了良性循环,相对成熟。这个时候,我们的团队也相对成熟,会按照一定轨道前进,再有人往回拉,也拉不回来。就象一个球,进入轨道就运作起来了。所以个人在团体当中会起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完全决定性的作用。过去我们的领袖说了,地球离开谁都行,所以这个道理是真理。我在《信报》,可能对《信报》的发展有好处。我离开了《信报》,绝不会给《信报》带来坏处。我还常常想,事业都是年轻人做的,我现在在《信报》未必是对《信报》有好处。可能我的很多观念老化,如果是更年轻的人,人家更解放、更超脱、更有创造力,《信报》的发展可能要比现在好得多。这是几个方面,所以《信报》的人不要担心。我们的网友关注《信报》的人也不要担心。《信报》已经走向坦途,一定会勇往直前,而且我们的团队是有战斗力的。

  网友:您是否留恋《北青报》?

  崔恩卿:对,我留恋。上一期有《时代传媒杂志》他们来采访我写到一段,其中有几句话,说有没有《北青报》的情结。写完以后,这位作者写完以后也是眼泪汪汪,也是老北青人,我读了这一段也是眼泪汪汪。因为《北京青年报》在那种条件下努力走出来的,创了一份事业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对它有感情,会留恋的。但是这种留恋不是个人的情感,是对中国报业的一种情结,所以我要永远保持这种情结。前几天有人到我那去,95年还是96年,我写了很多顺口溜,在《青年报》腾飞的时候,在离开的时候也有伤感的东西,现在看了觉得很有意思。这些情结说明了我对报业有感情,我一直寄望北青有很好的发展。

  主持人:您把《北青报》什么最优秀的东西带到了《信报》?

  崔恩卿:人人都说《北青报》的精神。《北青报》的精神有这么几个:一个是报业经营观念,要把报业经营观念带来。如果按照传统的观念来办,仅仅作为新闻纸,报业很难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第二,《北青报》是一个集体奋斗的,团体奋斗的精神。《北青报》在发展期间,曾经有一个议论。说《北京青年报》是三流人办了一流的报。这不行,结果已经成为一流的报,既然能办成一流的报,这不能说这人是三流。个人是三流的,但是组成一个团体,所以不是三流。所以我带给《信报》的是团队的精神,这是精髓。再一个包括对人才的看法,我们需要人才,但是人才不要特意追求,人才是在岗位当中成才的。所以《北青报》那么多年,实行的是聘任制。当时有一个口号,一个后门都不要。当时不是从大学招聘过来,是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大家叫太公钓鱼,直钩钓鱼,愿者上钩。《信报》也是一样,也是太公钓鱼,有能力者自己咬钩,能与《信报》风雨同舟者自己过来。我只是讲其中一部分。《信报》的起步,开始大家经验不足,业务素质不是太高。但是一年二年岗位练兵,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今天上午在北京电视中心《落成仪式》上,肖培也是北京晚报的副编辑,他下了台说你们《信报》真不错。我说谢谢你的夸奖。他说真不错,然后又特别提到今天WTO。说你这个也做得不错,整个北京新闻单位你做的是第一家。就是这个集体,这个集体在第一年看不出什么大味。第二年就起来了。第三年,随着首席记者、首席编辑的出现,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味出来了。现在不是说没有味,而是慢慢出来。

  网友:崔老师,业余都干什么呢?

  崔恩卿:我个人的条件就会游泳,但是一年到头基本上不游泳。

  主持人:为什么?

  崔恩卿:很忙,不去了。其他的就没有了。还有好朋友约我打网球,我不会打。在这几年期间,曾经有两次去过,练了一次。最近有一段时间比较长,有几个朋友约打了一段,不是教练式的对打。现在有三个月没有去了,因为有一些忙乱。另外就是看看电视,看看书。在家里基本上是这样的,看起来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写字画画,我最近练习画竹子,希望做到胸有成竹。

  网友:您每天看《信报》的时间有多长?

  崔恩卿:看《信报》的时间比其他报的时间要长,有时候是翻过来掉过去看一下,时间比较长。

  网友:我非常想知道您是怎样评价你自己的?

  崔恩卿:在94我有一本《报业经营论》其中有一段话,我记不太清了,“数字无谋,无以高求,心中有数,有所追求,”大概是这样八个字。我前面说了,数字无谋,无以高求,这是比较真实的写照。因为我基本上是随缘,或者随遇而安的。我对工作,是分配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挑减工作。我有自知之明,我认为我不具备哪些条件。如果让我当翻译,我不会外语。心中有数,有所追求,这是对自己估价比较高了。我做事的时候,一旦想到要做,我有一定之规,想着把它做好。所以人家给我起了一个雅号,叫“三不闲人”。哪三不,我生活上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肉。在工作上不唯上,不唯下,不唯书。上级来的东西我绝对不反抗,尽量要领会精神,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不能照搬,不能教条。不唯下,我主张团队精神,但不是人云亦云,不能做群众的尾巴。有一个好处就是凡是出主意我基本采纳。不唯书。当时是91、93那个时期,当时对报业的经营基本上很少,当时基本上是新闻写作,没有讲报业经营,没有书可温。现在有书了,但是不能温了,因为带有教条主义的特色,实践是常青的,这是我个人遵循的基本原则。

  主持人:在人生的各种品质当中,如果要你挑选三种品质,你会挑选什么?

  崔恩卿:我觉得诚实是比较重要的,第二是宽以待人,我主张宽容。我做的事结果没有达到好的结果,也有这样的。我可能无意当中伤了人,伤了上级、伤了下级,伤了同事。但是我本人主张宽以待人,对自己是以诚相待。第三,就是做事要认真负责。包括我现在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还是要站到最后一班岗,将来也要对《信报》负责,要对《信报》的投资者负责,还要对员工负责,应该是这样的,努力把这些做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