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停拍引发思考 文化市场呼唤新规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0日 09:0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任忆)近期的中国文化热点非电影《理发师》“停拍事件”莫属,演员姜文与投资方陈逸飞各执一词,被大大小小不同媒体炒了个沸沸扬扬。透过连篇累牍的报道,人们突然发现:这一事件与其说是姜陈二人之争,倒不如说是中国影视界新旧“游戏规则”的交锋。 电影《理发师》由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逸飞文化影视传播公司、北大华亿电
但圈内人都清楚,不断要求追加投资是近些年来内地影视圈的一种“惯例”。这已不是新闻的新闻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民营投资者陈逸飞第一个站了出来,对这种不正常的“游戏规则”说“不”。 中国近年来每年投资数亿元拍摄电影,但观众能够看到的好电影却少之又少。这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影视界有的是闻名世界的“大腕”,一部电影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虽比不上国外,但与中国的国情相比也不能算少,为什么就拍不出多少好看的电影?国家大笔大笔的钱投入到电影业,但国产电影却越来越滑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视大腕们却一个赛一个地富了起来。 此次拍摄《理发师》,对大腕们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挣钱的好机会,可惜现在的投资人变了,他们是民营企业家,他们是讲效益的,再大的“腕”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只花钱不办事或多花钱少办事。 影视界一位资深制片人认为,引起此次“姜陈之争”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份不严密的合同。在影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一部电影拍摄前签定的合同都是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内容详细规范。而中国的合同一般只有薄薄的几页,责权利不清。如果能在建立剧组之初,双方就拉下面子,建立一个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游戏规则”,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些纠纷与争端。 不正常的“游戏规则”不仅体现在《理发师》的拍摄中。 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本周末粉墨登场也是近期媒体热炒的热点之一。现在,中国流行乐坛到底有多少排行榜,没有人能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但真正在听众中有权威的却少而又少。随着一个个大牌歌星“掷话筒事件”的增多,排行榜的公正性遭到越来越多听众的置疑。知情者透露,黑箱操作在音乐圈里相当普遍,“人不来奖不给”也成了排行榜的“行规”。据北京音乐台张树荣主任介绍,现在有九成的排行榜违规操作,很多榜已蜕变为“人情榜”、“金钱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