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传媒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新闻联播》28年谁换了新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09:38 南方新闻网

  《新闻联播》添了两个新主播,李梓萌、康辉已经在前天晚上亮相。《新闻联播》是全国人民瞩目的节目,人员新旧更替本来是必然现象,却仍然成为新闻头条。不仅两位新人,连同六位旧人、整个节目,都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有人认为,李、康两位年轻新主播,散发着新知识白领的时尚气息,感觉焕然一新。这当然是可喜的现象。不过,《新闻联播》被认为是国家门面,强调的是端庄大方,并不
鼓励主持人强烈的个人风格。所以,其实主持人对节目形态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主持人的改变自然也不大可能会给节目带来任何本质的变化。实际上也不难看出,新主播是央视年轻一代新闻主持人中,最接近《新闻联播》传统气质的两位。这个坚持恒定的节目,需要的是接班人,不是变革者。

  《新闻联播》于1978年元旦创办,打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史的第一页。1980年,《新闻联播》重点报道审判林彪、江青“两案”,亿万观众目睹了特别法庭的庄严气氛和审判过程,电视新闻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影响力。1982年9月1日起,党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中央电视台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联播》也成为最具政治权威性的电视新闻节目。而在新闻载体单一、电视新闻节目更是匮乏的年代,《新闻联播》所播发的新闻,也就意味着其时国人所能够接受到的几乎全部的新闻。

  经过初创时的尝试和改造,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完善和发展,《新闻联播》的内容构成、编排形式和主持人风格,被逐渐固定下来。它的栏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从未改变。它的全国第一的收视率也从未改变。它此前“六人行”的主持人构成,也已有17年未曾改变;甚至主持人的发型、变化都微乎其微。

  在一个万事变更的时代,《新闻联播》几乎是唯一不变的东西。但在《新闻联播》坚持恒定的形态背后,中国社会每一天却都在发生变化,电视新闻的发展也身在其中。《新闻联播》所播发的新闻已然不再是民众不得不知道的全部新闻,更不再是国人所理解的新闻的全部。在一个多元社会的背景下,在一个自由选择的进程里,慵懒的电视观众手中有遥控器,遥控器上有许多的新闻频道。

  就拿《新闻联播》所在的中央电视台来说:1993年,《东方时空》开播——其制片人孙玉胜十年后指出:这个节目改变了中国电视的语态表达,向着更加平民化、更加口语化发展。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扬起了“媒体监督”的大旗,在民间被认为是“正义”的最强音。在《焦点访谈》的黄金期,每晚吸引3亿电视观众。在此之后,一系列电视新闻节目《实话实说》、《新闻调查》、《面对面》、《每周质量报告》等,纷纷出炉。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新节目当然不具备《新闻联播》的政治权威性,但是它们展现出强大的民众亲和力和社会参与度,这也正是它们所追求的。

  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变革一起发生的,是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报业崛起,最近一两年的网络新兴,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媒体力量。与媒体变革一同展开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在政治生活以外,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日趋丰富;新增势力不断改写社会力量格局,社会形态不断蜕变。新的电视节目是新媒体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新力量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社会的未来。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几十年来,《新闻联播》的“面孔”一直是如此令人熟悉,这是它的“不变”;然而时势推演,它在这个社会背景中的位置与含义,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变;它对这个社会所发挥的影响力,它与节目受众之间的关系,不复从前也再非当初。这样的变化,看在大时代与小国民的眼里,沧海桑田,旧貌新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