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通信信息报:动漫产业异军突起前景撩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16:00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咏晴

  近来,动漫产业已经受到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的关注。例如,刚刚结束的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优惠政策发布会上,福州将加大对动漫游戏产业的奖励、资助、贴息。凡福州市动漫企业生产的动漫游戏,被认定为国家级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另外,在今年“5.18海交会”期间,福州举办了“海峡两岸动漫游戏产业对接与发展论坛”。再如杭州第二届中国国
际动漫节期间,国内首款自主完成的大型全3D历史玄幻民族网游——《大唐风云》推出。动漫节期间,中国联通联合知名SP和CP,共同推介手机动漫和手机网络游戏业务。

  这些新闻无一不显示出中国的动漫产业由于得到了政府政策扶持,正在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以互动项目、数码摄像、CG设计为代表的多媒体行业在国内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股多媒体动画浪潮目前已经渗透到教育、展示、游戏以及影视制作等各大领域当中,显示出诱人前景。

  动漫产业异军突起

  “动漫”是一个时尚新名词。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分支,动漫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近些年来,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又开始得以繁荣与飞跃,出现了FLASH动画、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网游等崭新的动漫形式,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都成为主流的文化形式。

  据了解,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范围批准了四个“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而“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目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行。与此同时,广州已将2010年动漫产值的目标锁定为70亿元。在与动漫息息相关的网络游戏产业方面,仅广州天河软件园网络游戏企业2004年的网络游戏收入就已超过6亿元,约占国内网络游戏全部收入的1/4。而在上海,2005年动漫产业已有18亿元进账。

  在政府大力扶植动漫产业的同时,近几年,新型动漫产业以白领等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成人为目标受众也是目前动漫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动漫产品成人化加速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步伐。例如网络上知名的“绿豆蛙LEON”以其清新可爱的卡通形象,在白领圈中小有名气。目前,它和腾讯、网易、TOM、灵通等众多SP商合作,近两个月的彩信下载量都超过了10万条。

  发展迅速前景撩人

  以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这场“后现代产业浪潮”不仅给全球经济战略结构带来了巨大转变,也让发展中的中国城市看到了赶超世界的机遇,纷纷将国产动画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

  目前,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动漫和网络游戏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国内的动漫产业异军突起。据了解,光杭州有一定优势的动漫游戏企业就多达50多家,初步形成了动漫产品加工、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涌现出以边锋软件、天畅网络、龙高丽网络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

自主研发企业;以
联梦娱乐
软件、龙在天信息技术、杭州彩通等为代表的手机游戏研发和运营企业;以中南卡通、盛世龙吟数码等为代表的动画原创及制作企业;以世娱实业、创网科技为代表的动漫游戏周边衍生产品开发企业。

  我国动漫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约500亿元,面对如此诱人的

蛋糕,一股“瓜分浪潮”已经在各大运营商及SP之间掀起。目前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在20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之间,而日本的动漫产业年产值达到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香港动漫市场也以46亿港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电影产业。“在美国、韩国、英国等动漫强国,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与世界动漫产业的繁荣和我国庞大动漫市场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接近90%的动漫市场正被国外动漫产品侵占。对比国际动漫产业发展水平,我国动漫产业还刚刚起步,其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

  注重创新出奇制胜

  动漫产业不只是做做动画、玩玩游戏那么简单!动漫游戏产业不能简单模仿,而应该注重创新,发展的核心战略应追求出奇制胜。

  由于现在的动漫主力消费者还是学生,他们购买能力较低。同时,成人消费市场还未完全苏醒。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获利能力差,大部分的企业目前只能从事代工,缺乏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国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占领了国内市场,扼杀了本土原创作品的成长。因此本土的动漫企业应该借助技术的进步,实现跳跃式发展。欧美、日韩动漫依托纸张、电影的普及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现在随着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动漫游戏企业几乎又与国外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在当今,网络游戏实际上已经发展为动漫的替代品。在现金的互联网和手机这两大平台上,动漫企业必须依赖技术,通过建立产业平台实现整体跨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