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传媒 > 正文

强语义词过度夸张 体育报道“暴力”何时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14:43 解放日报

  近日,在浏览某报的体育报道时,一则标题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屠宰场·辽鲁之战》。报道内容人们不难想象,但用“屠宰场”来描述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委实有些让人很不舒服。

  类似这样的文字,在国内一些体育报道中屡见不鲜,有研究者称之为“文字暴力”。如“仇人相见刺刀见红”,“德意志血洗英格兰”、“高丽战车碾过巴林”、“仅割越南鱼
腩三刀”、“10分钟玩死阿曼”、“森林狼加时‘咬死’国王”等等,不一而足。体育新闻语言常常使用一些语义极其强烈的词,目的是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比如“赢球”被描述为“狂胜”、“完胜”;球员是“伟大”、“完美”、“神奇”、“超级”、“教科书般的”、“独一无二的”;比赛是“史诗”、“神话”、“奇迹”、“传奇”。这些语意强烈的词将比赛展现为卓越的、英雄式的,能够给读者或观众强烈的感觉冲击力。这些朝极端方向夸张的词语,可以极大地满足观众好奇的心理需求。

  但是强语义词的使用应有一个限度。有些强语义词使用过多,过度夸张,就显得哗众取宠。比如

中国队1比0胜阿联酋,一则新闻标题是“祁宏绝杀阿联酋”。另外还有像“摧毁”、“毁灭”、“屠戮”、“斩杀”、“残暴”、“干掉”等词语,如今“屠宰场”一词又粉墨登场。从受众的角度说,人们在阅读
体育新闻
报道,了解体育信息的同时,也期望体育新闻呈现给他们的文字或图像如体育本身一样具有挑战性和娱乐性。但使用诸如此类的“暴力语言”竭力渲染夸张比赛的紧张激烈,过多使用也会让人生厌。

  娱乐大众、强健体魄的竞技体育比赛,在一些记者的“生花妙笔”推波助澜下,变成了血腥、暴力的弱肉强食的捕杀。体育报道中频频使用这些“文字暴力”夸大其词自不待言,而且客观上有着宣扬暴力和误导社会的不良影响。金庸先生在谈到文字暴力时曾指出,文字暴力不单单是文字的暴力而已,这反映了中国优雅的优美的文化传统在一些写文章的知识分子中没有了,这反映了他内心的暴力,放弃了优雅的文化。“阐明真理,使魔鬼感到害怕”,这句富于诗情的话语恰好说明新闻媒体在语言使用上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体育报道,娱乐性固不可失,但客观真实才是根本。体育比赛胜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体育报道中“文字暴力”屡禁不止,竞技中的失败者情何以堪?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假如“屠戮”、“斩杀”、“屠宰场”等语言在体育报道中频频闪现,《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的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何以体现? (作者:赵学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