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传媒 > 正文

柴静:做新闻是我生存的方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14:04 内蒙古晨报
科技时代_柴静:做新闻是我生存的方式(图)
央视出镜记者柴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提起柴静,很多人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但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新闻调查》。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有着谈不上漂亮的外表,但却有着一种飘逸而明慧的气质。5月9日下午,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柴静作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讲述了她做新闻记者的经历和感受“记者不仅是我的职业身份,做新闻也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记者的天职就是调查事实的真相。”

  第一次坐到演播室

  上大学时就每天抱着收音机听电台的节目,从那时候起,柴静就对电台那端的主持人怀着好奇与渴望。第一次坐到话筒前,是在上大学时,她自己借用学校的播音室录了一盘带子,当时把自己所能理解的文学、青春、梦想都录了下来,并且步行两个多小时送到电台希望能得到电台的认可。没想到当时主持人就决定让她把这盘带子做一期节目播放出来。“我第一次坐到真正的演播室,就觉得自己就属于这个地方,没有恐惧和紧张。”

  19岁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的柴静学的是财会专业,当时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山西太原铁路局工作,但她毅然辞掉在别人看来既稳定又舒适的工作,带着户口和工作关系到湖南那家电台做节目。“当时争取到做电台主持人其实并不容易,在长沙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租房子住,听不懂方言,晚上刮大风,我就听新加坡电台林伟的《点一盏心灯》,他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灯火’,这句话给我感触很深,就决定做电台午夜节目。”当时电台从10:30到12:00放花鼓戏,柴静就和电台的领导申请做这一档节目,甚至可以不要工资,而且可以把放花鼓戏的人员工资省下来。她创建了名为《夜色温柔》的晚间节目,一做就是三年,那时只想到这是自己的一个梦想,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止她。她忍受着没有亲人和朋友身在异乡的孤独,柴静说那个时候也是她和自己的工作热恋的时候。“一个人为自己的工作神魂颠倒是多么幸福。”柴静说那个时候她主要是接听听众打来的热线电话,什么都谈。其实那个时候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毕竟她只有19岁,但是想用声音激发一个有想像力的世界,她只需要说“我在,我听到了,我懂”这样的字眼。“作为一个传媒人,应该珍惜陌生人给予自己的信任,当时感到很幸福。”

  第一次做社会新闻

  五月的长沙正是茉莉花开的时候,凌晨两三点男人们成箱成箱地喝着啤酒,女人们吃着东西。柴静经常能看到大街上享受着这种安逸生活的男人女人们。她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生活,有种莫名的恐惧让她感到害怕。当时她已小有名气,22岁,她放弃了现有的一切来到北京广播学院,开始了她的学生生活,学的是电视编辑。“那个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睡在蓝白相间的格子床单上,简单而有激情。”面对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上百名大学生,柴静如行云流水般的演讲语言一下子就增强了学生们的亲近感。在北广学习不到半年,她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她打电话过去时对方说已经招聘完了。“你们不是想要优秀的记者吗?这还有期限吗?”她的一句话,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对方让她第二天去试试。第二天她去应聘,负责招聘的人看看她说“你长得挺漂亮的,不愁没出路,回去吧”。就这样,她被打发回来。没过多久,《三联生活周刊》给她打电话他们要做一个封面周刊,问她做不做,柴静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下来。她用了三天的时间写出两万多字的稿子,就在她放假准备回家时编辑打电话说让她把两万字改成两千字,她用了两个小时把稿子改完,跑到车站时离开车还有五分钟。

  一次,她偶然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一本杂志,一幅巨照吸引了她。那是一个妓女和她男朋友的照片,是关于海南庙街风尘女阿V的,那是著名的摄影师赵铁林用八年的时间写了8万字来反映妓女生活的。看完后对她的触动很大,她当时就写了一篇叫《生命本身并无羞耻》寄到了杂志社。没想到杂志社负责人打来电话说希望她能去他那里工作,并让她和赵铁林去做患孤独症儿童的新闻报道,这是柴静第一次做社会新闻。当时这些孩子的母亲们并不配合采访,戒备心很强。“采访弱者就要让他们同情你。”拍完照片的老赵扔给她这句话就走了。柴静跟着一个母亲领着孩子回到家,这位母亲根本不搭理她。她就跟着,一直到六七点钟,这位母亲开始吃饭,她只好到门外等着,透过门帘的缝隙柴静可以看到那位母亲一直看着她。后来孩子出来了,大概五六岁,在门口的台阶上她搀了一下孩子,跟孩子在院子里玩儿。母亲还是不理她,后来她牵着一条大狗出去了,走时跟她说了一句:“你明天来吧。”就这样,这位母亲终于接受了柴静的采访。

  第一次做电视主持人

  就在柴静做文字记者热火朝天的时候,湖南卫视邀请她做谈话节目《新青年》的主持人。“也许年轻,当时特别有勇气,从来没做过电视节目。大概是六年前,为了证明我们是文化先锋,做了一期关于上世纪70年代新锐诗歌的话题。请来号称用上半身写作的女诗人和用下半身写作的男诗人作嘉宾,当时我的手紧紧地攥着话筒,现在我妈还记得我当时的样子。”在湖南卫视做了一年多的文化类谈话节目后,柴静便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第一次找到自我

  刚去央视时,有同事说她不适合做新闻记者,新闻记者有两个特点:包打听,爱传播,从柴静文静柔弱的外表根本看不出作为新闻记者的特征。在央视的第一年,柴静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做主持人,柴静说那一年是她最焦虑和压力最大的一年,一直找不到感觉。

  在《新闻调查》中柴静找到了自我,她去《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做的节目就是关于“非典”的报道。对这场前线经历,柴静说现在想起来还触目惊心。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深入一线采访,才能揭示出事实的真相。当时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晶感染了SARS,她的丈夫把她发过来的短信拿给柴静看,“春天花开了,我就回来了。”这是王晶被感染后发给丈夫的第一条短信。当王晶因感染SARS去世后,她的儿子大宝还不知道,在家里为妈妈叠了好多幸福星装在一个绿色的罐子里。那一刻,柴静说她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她有责任记录下这一切,让全国人民记住这场灾难,记住为这场灾难所付出的代价。“‘非典’让我知道什么是真相,获得最接近事实的东西就是让新闻当事人开口说话。”

  “新闻记者不仅是我的一个职业身份,也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在《双城的创伤》中,有人说柴静提着高跟鞋追着那个孩子是作秀,柴静对此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双城的创伤》是对一个叫双城镇的孩子自杀事件的调查(这个细节发生在柴静去寻找这一自杀事件的另外一个当事孩子,他先关上门,然后又迅速地跑上家旁边的陡峭高台,这时候,柴静拎起裤角,脱下高跟鞋,艰难地也跟着爬了上去,最终跟这个孩子说上话)。“其实我只是想用尽所有电视手段来穷尽对事实的调查,可大家认为是作秀”。柴静把做新闻当成了一种生存方式,也当成了一种责任,用手中的权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和扶持的人。(记者 史文丽/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