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调查统计,在互联网使用者中普遍存在一个“八秒现象”:上网用户访问某一网站,如果在8秒内得不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或服务,就会离开,而且很可能直接去竞争对手的站点。显然,网站的响应速度是留住用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内容网站到电子商务网站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响应速度,购买更多的带宽往往成为网站提高响应速度的首选措施。 带宽的增加与响应速度一定成正比吗?在带宽上的投资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公司换来实实在在的速度保障利润?这是所有网管都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世纪互联网络数据中心的技术副总裁梁晖先生。 为何购买冗余的带宽? 梁先生说,带宽实际上应该分为物理带宽和逻辑带宽。带宽的单位是每秒可以通过的字节数,严格讲是一个速度概念,但通常用来表示传输信道的容量。数据中心服务商从电信企业那里购买带宽,从而获得了一定大小的数据通道从而获得了一定容量的数据通道,这里的带宽是物理带宽。实际的数据流量,或者称作逻辑带宽,总是受物理带宽的限制。数据中心在向客户零售带宽时,一般以“独享”或“共享”2M/10/100M带宽的标准收费,这里用的则是逻辑物理带宽的概念。实际上,没有什么客户可以让自己所购买的带宽总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用户使用的购买逻辑带宽的数量总是小大于所购买的物理带宽。因为访问量在时间上的分布呈明显的不平衡,如果按平均数购买带宽,一旦访问高峰到来就会出现容量饱和及数据丢失,造成服务器响应速度大幅下降的情形,最终会失去用户。 为避免这样的尴尬局面,网站总会购买一定的冗余带宽,即为了满足其逻辑带宽的需要而购买超量的物理带宽。统计表明,购买10M独享带宽的客户每月实际使用的带宽平均不到2M,而购买100M独享带宽的客户月使用带宽不到20M,也就是说客户80%的费用化在了购买冗余带宽上了。这种冗余带宽的存在是采取传统价格模式的IDC服务商能够以逻辑物理带宽收费的前提。 谁该承担带宽冗余的责任? 在了解了物理带宽和逻辑带宽的不同后,客户也许会问:为什么带宽冗余的责任要让客户来承担,而不是数据中心服务商呢?为什么我要为80%没有使用的带宽付费? IDC的出现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原来的收费模式承袭了电信的方式——卖资源。而IDC与基础电信运营商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更多地担负着服务功能,特别是增值服务,因此它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带宽冗余的责任,价格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世纪互联率先在是国内提出由IDC服务商最早为用户承担带宽冗余的新概念的IDC。本着“创新只为服务”的宗旨,世纪互联在国内网络数据中心行业中不断出新,以创新的服务概念和措施,引领中国IDC行业的发展。世纪互联在今年2、3月份不仅在业内率先引入了SLA(服务品质协议)的概念,现在又提出了新的带宽计费价格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带宽冗余的责任转由世纪互联承担,用户可以享用世纪互联所有的带宽资源,然后根据实际使用量收费。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用多少,付多少”。比方说,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平时流量比较平稳,需要20M带宽就够了,但在圣诞、新年的前后会达到访问量的高峰,100M也嫌不够。在旧模式下,它是平时吃不饱,忙了吃不下;而新模式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放开了“跑”。这不仅对客户公平,而且可以与客户共同成长——在客户创业初期流量小时同患难,在访问量扩大、收入增加时共甘甜。 敢于做出这个承诺的前提是世纪互联拥有充足的带宽冗余,因为它与CHINANET的带宽达到了922M,与网通的合作使它得到了8500公里2.5G宽带网的不可撤销使用权,同时作为接入全国互联网交换中心首家试点单位,世纪互联还实现了与九大骨干网络的高速互联互通。世纪互联承诺:实时监测带宽使用情况,一旦用户使用的总带宽达到了总量的60%,世纪互联了就会开始扩容,在流量达到80%前完成扩容,从而保证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对访问请求的响应速度保证达到限制在SLA的承诺指标内。 新价格模式下客户如何使用带宽? 以前客户在购买多少带宽时一般采用两种办法:理论估算和经验模型。前者是根据业务模型估计各阶段用户访问量,从而决定购买的带宽多少;后者则先让网站跑起来,然后根据流量的曲线图估计访问量的走向。这两种方法都只是估算值,不够精确。有些客户对自己的流量估计过于乐观,因此在购买带宽时冗余量过大。 新价格模式采用MRTG (Multiple Router Traffic Grapher)软件进行数据流量的统计。这是一个自由软件,可以在网上自由下载。它以5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然后生成详细的图表,直观而清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网络数据中心运营商如AboveNet和Exodus等都采用了这一软件进行监测和计费。为了排除一些意外情况导致的访问量高峰,世纪互联对MRTG做了进一步的开发,将客户5%的高峰访问量排除在计费基准量之外。 宽等同于快吗?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提起带宽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公路。衡量公路的宽度可以用米做单位,而带宽呢?是每秒通过字节数,因此带宽实际上是一个速度概念。要想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拓宽道路是一个办法,但不是万能灵药。“宽的公路并非肯定不堵车,而窄的公路并非肯定堵车,想想北京的三环路吧。”梁先生的这一比喻非常形象。 互联网是一个广域内的大网,数据包在流动过程中要经过无数的网关和路由器,访问速度受众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说拨号用户的电话线、不同网络之间的衔接、网站结构的分布甚至网页的编制都有可能影响最终客户请求得到响应的速度。IDC服务商所能做的是保持客户服务器到骨干网接口的畅通。 对互联网用户来说,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各个网站的带宽有多少,而是打开这一网站页面需要多少时间,响应速度是第一位的。在内容与服务没有明显区别的网站之间,使用者肯定总会选择最快的。在世纪互联推出的新价格模式下,客户只需要关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按实际使用量付费,就可以享受到世纪互联全部的数据出口,享受到客户服务器到骨干网接口的畅通与快速,同时,带宽冗余的责任完全由世纪互联承担。 这种模式不是很有吸引力吗?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