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数字教育:低价、普及还是赚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 14:39 新浪科技 | ||||||||
长期以来,低价策略一直是新入场企业拓展市场的法宝,但同时却也经常背负“扰乱市场罪魁”的骂名,既为竞争对手所诟病,自身也承担了极大的经济和品牌风险,这就使得企业在该策略的选择上不得不慎之又慎,以免稍有疏忽而成败笔。近来,网络教育领域一只迟来的大鳄——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却又公然祭出低价法宝,并树起“普及化”的大旗,一时公众为之侧目,市场议论纷纷。议论的焦点直指:低价策略,是普及网络教育还是赚钱的噱头?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二元背反的问题,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采用低价策略,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以低价位来拓展市场本身就是普及的过程;而有了市场就会产生收益,就能赚钱。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制订的价格是否会让企业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低价是否意味着低水平的产品和服务? 就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不存在以上所说的风险和问题。首先,现在市场已经走过了暴利的时代,进入理性市场阶段,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带给企业发展以长久的生命力。而规模的形成是以相对低价和牺牲部分利润为代价的(或者是高成本并购),价格的背后考验的是网校的实力!通常,一般网校都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成立后则要靠自身一定的利润率来维持运营。而清华附中附小网校是由清华附中、附小与清华同方共同建设的网校,网校运营完全依托清华附中、附小的资源以及清华同方的资金和技术,这既为网校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支撑,也体现了清华同方“源于教育,服务教育”的理念。另一个方面,由于清华附中和附小在收益方面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向老师支付稿酬,因此网校运营成本不是很高,这为以这样一种价格策略来树立品牌,走“普及化”路子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其次,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资源厚度和储备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只是因为网校运营时间短、资源整合不够,并不意味着低价就是低质量。后发劣势是客观存在的,但换个角度讲,这也未尝不是一个优势,因为起步晚,所以内容新,更能领会教育改革的精神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融入教材和教学中。在谈完“是否赔、能否赔得起”的问题后,我们再来看是不是能赚来“吆喝”,也就是是否存在实现“普及化”战略的可能。目前,覆盖全国的基础教育网校数量非常之多,收费标准也相差悬殊,但最低的年使用费一般也在1000元以上,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笔难以承受的额外支出。而这部分学生由于身处信息闭塞地区,成为了教育资源最迫切的、真正的需求者。因此,该地区的很多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注网校的发展,他们之所以没有实现消费行为,70%的家庭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原因。由此不难看出,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通过细分市场,发现这个市场盲点,并在其强大实力的支撑下以低价格换取大市场,推进“普及化”战略,其实是一明智之举。 既然战略冠之以“普及化”,没有发达地区的市场份额,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战略实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许多中心城市都进入了消费时代,其特点就是可选择性大大增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多元化,其中价格通常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元素。因此,对于这类市场,低价一般都是蚕食市场的利刃。综合言之,在实力雄厚、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是能够规避低价策略所带来的风险的,也是能够最大化拓展目标市场的。 应该看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普及化”、“大众化”战略,为优秀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功用提供了一种思路。其它拥有雄厚教育资源的机构如果能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共享,必将在我国教育领域推动一场真正的优化资源配置的革命,使人们真正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伟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