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企业连线 > 正文

分析:通信市场的小灵通纪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10:12 新浪科技

  与最近通信市场流行的高调作风不同,小灵通在北京市场上悄然度过百万用户的大关。从“买100送15”回馈老用户的措施,到北京通信副总经理韩颖登门回访第一百万个用户等举措,不难看出,在跨过百万大关之后,低调、稳健和服务成为小灵通发展的主旋律。

  必然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点点通赠通行币开始了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百万免费礼品等你拿

  “很多业内人士当时低估了北京用户对小灵通的接受程度。”

  观察北京小灵通用户数量的变化,有两个数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般人都很容易想到100万这个用户总数,其实还有另一个关键的数字,就是一年零三个月的发展时间。北京通信为什么能在短短15个月里吸引逾一百万小灵通用户?

  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2003年中,当时刚进入北京的小灵通正成为舆论的焦点。由于当时小灵通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所以该不该推小灵通已经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小灵通能不能在北京市场发展壮大。

  通信市场近年来逐渐从运营商导向转向向用户导向,运营商高高在上,用户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一去不返,因此对于北京市场上的小灵通来说,用户的接受程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

  很多人都曾担心,消费水准较高的北京用户能接受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灵通吗?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调查显示,北京用户人均通信费用达200元左右,远高出其他城市,甚至有人戏称北京和上海是最后两个“坚守”手机资费的“顽固”堡垒,这里面当然有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北京用户早已对居高不下的手机费怨声载道了,他们对小灵通普遍持欢迎态度。

  有趣的是,打开当时网上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质疑的文章,后面往往跟着众多网友的评论和反驳。很多人当时就表示如果小灵通进北京,自己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更多人表示,小灵通进来对于老百姓肯定是好事,能否去用取决于小灵通的信号和服务的好坏。

  消费环境的成熟为小灵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通信的推广力度则成为影响小灵通发展速度的“催化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面临竞争对手的打压和舆论攻击,但北京通信推广小灵通的态度始终非常坚决,先后推出预存话费送小灵通、存话费送话费、推出高速上网增值服务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小灵通以平均每月新增近十万用户的速度飞速发展。

  共存

  大量“双机客”的存在证明手机和小灵通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互补。

  分析小灵通的用户结构,发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小灵通并没有真正替代传统手机,而是成了北京人节省话费的“手机伴侣”。据统计,多数小灵通用户原本就持有一部手机。由于小灵通实行单项收费,因此通过这种“手机加小灵通”的组合方式,使不少用户在话费支出上尝到了甜头。

  的确,当小灵通出现在京城市场上,就有人提出,小灵通不是手机的替代品,目前小灵通还无法漫游,也不能实现和手机短信的互联互通,很多用户去外地出差或者需要和用手机的亲友短信沟通时,还需要使用手机,所以这些用户很难放弃手机。而手机在大城市已经非常普及,仅北京市场上就有约1200万手机用户,在15-65岁市民中仅有106万没有手机,因此小灵通要想跟手机抢用户,难度恐怕非常大。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用户只能在手机和小灵通之间选择一个,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据统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80%以上的小灵通用户都是同时拥有手机和小灵通的“双机客”。这些用户往往同时携带小灵通和手机,一般在市内移动通话尽量多地使用小灵通,而在去外地出差时则使用手机,既不担心无法漫游、漏掉电话的苦恼,又能享受健康经济的时尚通讯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双机客”都是企业直接“培养”出来的。当互联网带动的“烧钱”热浪退潮后,控制成本就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必修课。许多企业发现内部员工在工作时间的通讯费用较高,这曾令很多公司的行政人员感到迷惑。经过调查和测试,发现问题主要出在公司内部移动通信成本上。由于员工经常不在座位上,联系时需要拨打对方手机,不但增加员工的手机费用,而且增加拨打外线的座机费用,因此很多企业开始为员工集体办理小灵通。目前联想等大中型企业已经为自己的工作人员配备了小灵通,节约的通讯费用相当可观。

  大量“双机客”的存在证明手机和小灵通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互补,因此,小灵通的用户群绝不仅仅局限于没有手机的人群,其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庞大的手机存量市场,而这一巨大的市场也为小灵通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双赢

  100万用户来之不易,而这100万又意味着什么呢?

  100万是个什么概念?目前北京移动用了4年多时间发展用户近800万,北京联通则拥有400万用户,其中CDMA用户数100万左右,北京通信小灵通则在北京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份额约在10%到15%之间。庞大的用户数无疑能够成为小灵通最好的宣传,而这部分用户能够影响到的人群足够引发“雪崩效应”,这将使小灵通有望在2004年末到2005年迎来高速增长期。

  其次,规模用户群还为小灵通产业链走向成熟和完善提供了市场动力。通信业务并不是单靠运营商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联合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其它环节来共同开发。100万小灵通用户蕴含的市场价值将吸引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加投入,近期UT斯达康、中兴通信力推应用无缝切换技术的小灵通即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而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也将进一步增加小灵通的吸引力。

  产业链各方的努力必然为小灵通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从中受益的并不局限于小灵通用户,还包括更庞大的手机用户群。

  一方面这些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很多用户同时配备了手机和小灵通,把不同移动通信方式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不担心无法漫游、漏掉电话的苦恼,又能享受健康经济的时尚通讯方式。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小灵通的出现打破了北京移动通信市场资费的“铁板一块”,随着小灵通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迫使移动运营商放下架子,不遗余力吸引用户,例如今年夏天北京移动、北京联通就相继推出“70元打100元”、来电畅听、“99套餐”等优惠措施,手机用户也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悬念

  服务成为攻克下一个百万的核心战略。

  跨过了100万这个数量级,北京通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未来。“我们只是在成长,而不是已经成功”,副总经理韩颖这样表示,“我们现在更关注如何突破下一个百万”。

  很多用户从小灵通登陆北京开始,就一直关注其信号质量和服务水准,在向下一个百万挺进的过程中,这两项工作仍然是小灵通的重头戏。

  今年北京通信在小灵通户外覆盖率达到98%基础上,重点提高室内通话质量。目前东方新天地,SOGO百货等43处场所已经建设基站,未来还将在北京市的400-600座购物中心,超市、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和商业楼宇里完成基站建设。

  提高信号质量保证了用户基础通话需求,而要想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使用感受,则要依靠服务。谈到服务,韩颖表示,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上,厂商和用户往往进行一次性交易,而通信领域则不同,用户要长期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一个用户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带来的总体贡献才是其完整的价值所在,不断提升服务是对用户终身价值的挖掘,因此北京通信始终秉承“长线服务”策略,不断推出回馈用户的服务措施,例如前期推出的银行缴费方式等。

  在小灵通最有潜力的增值服务——上网服务方面,韩颖透露,小灵通将有重大突破,将与新浪网合作,推出手机上网业务(即MIMI业务),借助手机以32K/64Kbps接入互联网获取各种在线服务,用户可通过手机在线浏览新闻、下载图片和音乐、进行网上游戏和在线交友等。韩颖表示,具体内容和措施尚未完全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和新浪网的全面合作,会使小灵通的手机上网业务内容非常丰富,对用户吸引力相当大。

  对于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小灵通彩铃和秘书台业务,韩颖表示,这两项业务正在内部测试中,目前进展比较顺利,估计不久后即可正式推出。

  此外,小灵通和手机短信互联互通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去年年底即被提上日程。前不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经签署了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对此,韩颖表示,北京通信小灵通与手机的短信互通测试已于两周前结束,据称测试效果不错,这距离两者间的短信互通又近一步。目前双方关于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达成初步意向,只待最后签约。

  看得出来,要突破下一个百万,北京通信把“宝”“押”在了服务上,力争使小灵通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功能逐渐向手机靠近。不过,要想在这些增值服务上有所突破,必须有多家小灵通厂商制造高端小灵通,内容提供商不断丰富增值业务内容等等。北京通信能否和中国移动等其他运营商、新浪网等内容提供商、UT斯达康等设备制造商合作,顺利推出预期中的增值服务,目前仍有悬念,但以目前这些合作伙伴的积极合作态度来看,小灵通新增的增值服务值得期待。

  挑战

  即使3G到来,小灵通和3G还能并行一段时间。

  近两年通信市场最热门的关键词是3G,而3G也被看作影响小灵通能否突破下一个百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3G市场的启动和发展对小灵通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2004年是小灵通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这种机遇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政府部门对3G规划和建设的慎重决策和稳步推进,即使2005年中国市场能够启动3G市场,其市场的成熟期也将会在2008年以后才会出现,而在这个期间内,小灵通市场仍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即使3G到来,小灵通和3G还能并行一段时间。据统计,在3G的先锋国家日本,小灵通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当高。这主要是因为3G与小灵通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技术,3G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灵通市场,但两者各有自己的用户群定位,正如有人比喻的那样,汽车的出现会抑制自行车的发展,但短期内并不会完全替代自行车。同样道理,3G和小灵通也应该可以在市场上共存。

  另外,制造商们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各方面技术探索,除了一直在做的智能天线技术开发、室内覆盖技术、基站性能改进等,还开始积极尝试PHS与3G、2G的双模系统与终端研发。目前PHS/WCDMA双模系统及终端具有一定的市场。对于希望带号转网到3G的小灵通用户,希望能够进行全国漫游的小灵通用户,既希望体验3G的先进服务又希望享受小灵通低廉的通话资费的用户来说,双模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在3G网络实现较大范围覆盖之前的几年时间内,双模的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小灵通的既有网络覆盖进行补充。

  几年前还看似“难成大器”的小灵通,发展之快、潜力之大出乎专家的意料,很多人在谈论小灵通时不再提到“半遮半掩”、“把脉生死”这样的用词,而是开始谨慎地表示乐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04年以后继续繁荣的无线通信舞台上,小灵通将是重要的主角之一,而小灵通未来会带来哪些惊喜、哪些意外,我们还会继续关注。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