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2 > 思想的重量-权威学术报告专题 > 正文

中国信息协会研究报告:信息内容服务业的机制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7日 17:02 新浪科技

  信息内容服务业的机制研究

  一、机制研究为什么重要?

  1.我们需要全面繁荣信息内容服务产业

  中国信息化需要我们做的是推动中国的信息内容服务产业的全面繁荣,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服务四化建设。这不是依靠国家力量建几个大型数据库的工程的事情,而是怎样研究、调整我们的整体政策,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创造信息内容服务业的繁荣的社会工程。

  如果是建几个具体系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如果是要繁荣发展一个产业,那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这就象盖一座大楼与繁荣房地产业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一样。产业的繁荣是一个经济生态问题,并不是仅靠简单的规定、要求、投资就可以实现的。在信息产业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可以加大投资迅速建立起信息高速公路,但却很难让信息流丰富起来,让用户增加,让社会由此获得效益。为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信息产业的经济生态环境,特别需要研究在这个经济生态环境中的每个细胞是如何成长发展的,这个细胞就是信息内容服务机构。

  研究信息内容服务机构的机制对于制定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机构就象是一些秧苗,我们不能通过一道命令来拔苗助长,而只能通过创造适当的外部条件让他们自主地成长起来,我们需要的是尊重秧苗的成长规律,及时地浇水、施肥。没有对信息内容服务机构的运作机制认真的研究,就不能提出恰当、有效的经济政策。

  2.信息内容服务是持续性业务,不是静态工程。

  区分持续性业务与静态工程对我们制定政策非常重要。静态工程是死的,如一座楼、一座桥、一条公路,按期、按质峻工就算是成功了。而建立一项持续性业务就不同了,业务是有生命的。业务需要每天正常地运作经营,信息服务,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等,比如最常见的数据库服务,只要数据库不能及时更新了,只要用户不感兴趣了,只要资金无法周转了,这项业务就会停顿下来,而停顿就是业务的死亡与失败。对于信息内容服务业务来讲,难题不是建设,而是生存。最重要的不是建立技术体系,而是建立有持续生存能力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发展机制的研究成为推动信息内容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核心课题。

  国家信息中心的经验是:信息内容服务业的存活很不容易。中心自成立伊始,就以数据库的建设为中心,建立了许多数据库,然而绝大多数数据库能够建成却不能够生存。技术成功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它是静态的和封闭的,而业务长期生存的合理性却很难解决,它是开放的,是一个对外界变化的环境不断适应与调整的问题,每个数据库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自适应机制,它需要有生命机制。由于我们的数据库建设太重技术,不重视业务机制的建设,结果绝大多数的库都死掉了,留下的只是经验教训。

  由于信息服务业务建设的核心是建立能自我发展的机制,所以它不能通过简单的会战、加班来实现。这就像当年大办钢铁一样,群众的会战固然能使当年的钢产量翻翻,但是却无法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更不能建成繁荣的

钢铁产业。由于缺乏知识,追求快速业绩,还是使人情不自尽地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拔苗助长,我们必须抑制这种无知的冲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信息内容服务业务持续生存发展的机理,搞清楚每项具体业务如何能成长发展起来,进而再研究整个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经济生态环境,这样将使我们能更加清醒地制定整体的发展政策。

  3.寻找发展的杠杆

  系统的重大状态变化总是离不开正反馈的机制,一旦外界条件达到某种临界点,内部的正反馈机制发挥作用,系统将会迅速变化到一个新的状态。对于一项信息服务的业务来讲,若要能从小到大,持续生存,其中正反馈的发展机制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正反馈机制是发展的内因。对于具体的一项业务来讲,很简单的道理是:我们增加的努力,包括各种投资要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反馈效果,比如是增加了用户付款,或是其他一些方式能够使得业务的管理者能够再增加努力。这是一种扩大再生产的机制。可以是企业方式,也可以是以增加了社会效益带来预算增加的方式,或者是增加了更多的志愿者。总之,投入的努力要经过一个循环后会扩大下一次的努力。凡是拥有这种机制的业务,我们说具有成长的基因。对于这样的业务,只要给予恰当的初始推动,就会自动地发展起来,因为这里有着发展的杠杆,使我们以很小的力量,就能推动自动发展的机制运作。

  一项业务要能持续发展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1.业务要对外部用户有力,这样才能得到外部的支持,获得资源;2.要有扩大再生产的机制,使得在不断服务中积极性不断扩大;3.不要伤害第三方的利益,避免形成社会的反对力量。回顾国家信息中心建设数据库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发觉上述原则还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第二点,扩大再生产机制的缺乏常常是我们投资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设计发展信息内容产业的政策时,研究信息内容产业正反馈的机制便十分重要。因为好的政策总是要以小博大,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正反馈的机制,好让发展能够在启动之后自动化地进行,就象要使列车转向另一条轨道我们只需在关键点上搬动一下道叉,而不是要用起重机来搬运一样。

  对于整体信息内容服务业的繁荣,需要考虑整个产业服务的社会效益大循环,如何来启动产业自动扩大再生产的机制。对于信息内容业来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业务成长期很长,因为这是一项知识产业,学习期长,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都依仗于人脑的工作,不像在制造业,可以迅速引进设备与技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用户的成长期也长,因为信息内容的用户也需要有很高的水平才能真正见到效益。用户与从业者的两方面的长成长期将会使信息内容服务业很难有非常高速的增长,我们的政策会有时滞,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要作长期的打算。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有足够耐心的因势利导的政策,而不能性急。这时,加快企业的改革,加快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加快人才的培养,规范信息市场秩序等看来比较弱的政策措施可能会比迅速投资某些项目要来得更为有效。社会信息内容产业自动高速发展的启动需要一定的条件,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自然启动,而不是拔苗助长。

  4.不同信息服务模式选择的经济学理由

  我们经常见到的信息内容服务的模式有三种:即内容服务模式(In house system)、商用服务模式(commerce system)和公益服务模式。每种模式有着不同的经费使用结构。不同的业务对三种模式不同的选择是有其经济学的理由的,影响模式选择最根本的因素是效益大小与成本机制。效益将影响我们对投资规模的确定,当然效益越大,投资的规模越可能增加。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由于信息的效益有时不那么直观,有时会有时滞,直观性与速效性有时会对投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成本机制将会影响我们对运作模式的选择。因为对于信息资源来讲,开发建设的成本的压缩是很有限的,降低成本的最核心路径是扩大共享,共享面越广,单个应用的成本就会越低。但问题是:信息共享不是任意的,它是和信息内容相关的,“阳春白雪,和者必寡”信息内容本身的可共享性将会极大地影响我们运作模式的选择。

  我们可将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高低与该资源的共享规模组成如下的矩阵,排成如下图的四种可能,会便于看出各种不同模式选择的经济动因。

  低可共享性       高可共享性

   每次应用的使用价值高    ①内部专用系统     ②商用信息服务系统

   每次应用的使用价值低    ③不适宜开发的系统   ④公益性信息服务系统

  我们将各种应用模式的情况分述如下:

  (1)高使用价值,低共享性――适用于内部专用服务系统(In-house system)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系统的高价值值得投资,即使没有共享来分摊成本也值得做。很多单位的内部业务处理都属此类。如银行系统,海关、税务等对本单位非常重要的信息服务及保密系统等。

  (2)高使用价值,高共享性――适用于商用信息服务(commerce system)

  高使用价值,高共享性,这是信息资源提供者最容易获利的领域,因而是商用信息服务最容易成长的业务领域。典型的例子是金融市场信息服务,使用价值颇高,而有着这类同样需求者众,包括很多投资机构、银行、大企业等等。高使用价值与高共享性的结合创造了大型商用信息公司的机会,如路透、布隆博格等商用信息服务巨头就产生在这样的领域中。在这里,精心开发的系统能为很多用户服务,既为用户带来了极大信息利益,又降低了用户的开发成本,也为开发者带来了大量利润。

  (3)低使用价值,高共享规模――适用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

  每次用户使用价值并不是很高,但是这种需求的公共性很好,特别是在知识领域中,这类信息服务很多。对一个用户而言,由于需求的替代品很多,比如有书籍、报刊可提供相同的效果,这样电子化知识库的估价就受到了抑制,因而直接蠃利社会有很大的难度。然而从总体上讲,这类的服务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很有好处的事情,因而适用于公益服务的模式,由政府或非盈利的机构来做,用税收和赞助经费、用志愿者行为来支持。

  (4)当使用价值低、共享性也差时――不宜开发这样的系统,因为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讲,都是不合算的。

  上述的分类只是一种非常粗糙讨论。影响分类的各因素作用也都是相对的。放在这里讨论的目的只是要展示一下这种思想方法,这种观察问题的角度对于我们研究信息服务业发展机理是有益的。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假定的信息资源都是指对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人们知识,提高社会素质有价的内容,而没有讨论娱乐性的信息内容,娱乐性信息没有被当作“资源”来讨论,由于广告支持信息服务的模式更多与娱乐信息有关,而较少与“严肃”信息相关,所以这里也未加以讨论。

  5.三类主要的社会信息服务机构:政府、企业与非赢利组织

  由于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所以我们讨论机构的重点是对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机构,这就是政府、企业与非羸利组织三大机构。内部信息服务系统将不再进行讨论。

  政府、企业、非赢利组织构成了支持社会公开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我们对于信息内容服务的机制研究,也将集中在对这三种机构的分析讨论上,我们将讨论这些机构在开展对社会信息服务中碰到的问题,并研究这些机制运作的机理,希望能够发现一些合理而实用的建议。

  企业作为信息内容服务的主体时,所从事的信息内容服务主要是商用信息服务领域,这是一个市场机制的运作过程。由于市场能够自动地组织与调配资源,只要市场环境规范得好,企业将会自动地发展起来,将会吸引社会投资,因而发展会比较快,这将是我们启动信息内容服务业的重点,会以较多篇幅讨论。

  政府信息服务与非赢利组织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做公益性信息服务的部门,政府信息服务的发展主要是政府职能的改进问题,它是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结合电子政务的推进一起讨论。

  非赢利组织的信息服务是信息内容服务领域中的一支强大的力量,信息中心、行业协会、图书馆、科技情报部门、研究机构都可列入此类。过去我们并没有认真讨论这些机构运作的特点,怎样对这些机构进行改进,以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课题。

  二、加快商用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1.中国急需补上数据库的缺课

  (1)信息内容服务业中最耀眼的明星

  信息内容服务业中最耀眼的明星是商用数据库。在互联网之前的二十年,是一个商用数据大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几亿美元以至几十亿美元营业规模的大型商用据库公司,如路透、布隆博格、邓白氏、德励财经等等。这些大型公司以及一大批中小型专业化的商用数据公司创造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信息内容服务业的繁荣,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服务对于提高企业与政府的管理水平,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至于商用数据库成为信息内容服务业的中心内容。

  商用数据公司所取得的业绩是后来的.com公司所不能比的。商用数据库公司是真正的信息资源服务公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一直聚焦在能够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信息内容服务领域,包括金融、信用、科技、法律等诸多方面。商用数据库的用户主要是企业、政府、研究部门等法人机构。互联网.com公司的出现,即使在鼎盛时期对商用数据库公司也没有构成太大的威协。因为在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对用户业务的深刻理解,对信息资源的深刻理解,这种知识上的优势并不是通信技术与环境的更新能动摇的。倒是反过来,商用数据库公司使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进自己的服务效果倒是轻而易举。由于受到商用数据库公司的挤压,互联网ICP公司无法进入那些最能获利的面向集团用户的商用信息服务领域,只能被迫法开发利润非常薄的大众信息内容市场,只好去发展广告收费模式以及大众娱乐类信息。互联网公司的这种定位选择实在是不得已的。

  (2)商用数据库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种大规模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总是巨大的经济需求与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可行性结合的产物。对商用数据库的巨大需求来自现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金融的一体化,商品与技术更新的加快以及跨国公司的出现密切相关。这种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相互关联越来越密切的趋势,使得经济的决策越来越困难了,风险越来越大,经济决策的规模越来越大,因而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来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将成为日益强烈的需求。正是那些大的经济集团,如世界500强企业与政府的巨大的财政支出支持了这一产业。作为回报,这些质量优良的商用数据库也有效地提高了这些经济集团经济决策的质量。这些信息资源服务未必能帮助企业找到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但是能够防范决策中的巨大疏漏,使决策者对问题的思考更全面、更系统,从而降低决策的风险。

  发展商用数据库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将面对着两个转型,一个是由单一功能的小规模的企业向着综合功能的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升级,一个是由单纯面向国内环境的企业向面向全球的企业转变,加入WTO后的国际接轨加快了这一趋势。当企业面对局部环境,单一领域经营时,经验比较容易发挥作用,然而,当企业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面对新的领域要保持一个整体上清晰的看法就必须要借助于信息工具、商用数据库将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眼界,提升透视力和远见。帮助企业家能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变化,目光将更加犀利。毛泽东讲过:“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中国的企业急需商用数据库的支持还在于:中国面对的竞争者经常是国外的跨国集团。它们早就拿起了商用数据库这一武器,这在与中国企业竞争上,就具有了信息优势,他们能看得更远、更广,就能抓住更多更好的机会,制定更优、更长远的政策,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服务将会处于很不利的局面。中国的企业应当学会利用好商用数据库这一重要资源。

  (3)中国急需补上数据库的缺课

  中国的商用数据库发展的缺课被严重地忽略了。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总以互联网的用户数和网站数目来代表信息内容服务业的发展,以为信息服务的免费才是主流趋势,互联网.com公司的狂热使人们忽略了真正的信息内容服务业的主力军,商用数据库。以至于今天,商用数据库的营业规模还是相当的小,有的专家估计不足二十亿元,在这里几乎没有多少营业额上亿元的公司。

  中国的商用数据库发展的缺课是必须要补上的。作为某种应用技术领域,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但是作为知识领域,经常是跨越不过去的。我们尽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但是数据的积累与整理工作,却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做起,在这里,我们依赖的只能是我们脑力来努力工作。对中国经济情况的数字化整理是无法引进的。把中国的情况搞清楚,建立能描述中国经济环境变化的信息系统的工作是没有人能为你代劳的,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做。为了提高我国经济运行管理的质量,减少浪费和运行风险,提升国内企业的运行效益,尽快地补上中国数据库产业的缺课非常重要。

  2.中国商用数据库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

  中国的数据库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并不是领导不重视,因为几乎所有的主管信息产业的领导者都在强调“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也曾有很多机构投资来建设数据库,但是目前在市场上经营很好的数据库还是寥寥无几。对于商用数据库来讲,测量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尺就是营业额,只有营业额才能说明你的产品的市场价值,也只有营业额才能间接地反映产品的成熟程度,它也间接地反映了给用户带来的效益。商用数据库的营业规模上不去不是简单的重视问题,可能需要从更广泛的经济生态环境来分析。因为商用数据库的发展是个企业行为,不需要政府直接运作,只要环境合适,一定会自组织地成长。因而我们会认真研究是哪些环境因素限制了这项业务的发展。

  (1)用户市场成熟缓慢

  国外商用数据库的主要用户支柱是大的企业集团、金融投资机构、商业集团和政府。对商用数据库的需求是与决策的规模密切相关的,决策规模越大,风险越大,机会越大,信息服务起的作用也越大,没有足够规模的经济集团出现,市场需求是上不去的。中小企业也需要信息也需要咨询,但是对咨询业、信息业的市场需求还是由大机构拉动的。这些年来,随着银行系统的改革,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银行的出现,极大地拉动着数据库市场的发展。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规模,企业经营的范围没有扩大,那么就缺少足够的动力来支持这种市场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信息内容服务主要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产业,它很难胜任雪中送炭的功能。当一个企业运作艰难的时候,是很难靠改善信息服务来翻身的,一条信息救不活一个企业。因为企业有很多麻烦,即使有机会,他们也难以利用。商用信息服务的应用效果更多地是表现在好企业上,只有好企业才有精力来规划战略,才会去提高决策水平,才会有人才来理解信息与咨询的作用,疲于奔命的企业很难从信息服务中受益,因为他们缺的条件太多。因此,商用信息服务的繁荣一定是和我国的企业水平升级密切相关。

  影响商用信息服务市场繁荣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应用人才的缺乏。毕竟商用数据库的应用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的。难题并不在于计算机的操作,而是在于有对信息价值理解的人。要有能从战略高度上系统思考的人。我们需要通过培训与教育来增加高质量的人才资源的供给,同时,从学校出来的人员要在实践中长期磨练才能真正学会联系实际的战略思考。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不可能突变。中国商用信息服务市场也不可能立即扩大,它要有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

  (2)信息服务的软环境待改进与经营模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商用数据库发展的制约。特别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成本过高,严重地限制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而这经常是数据库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互联网技术普及以来,在通信基础设施上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通信环境、计算机设备已经不再是信息服务的障碍了,现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软环境上,我们还缺乏在信息内容商业性服务的软环境上的创新,缺少经营模式的创新,缺少好的网上收费管理系统。与信息制作的成本相比,信息内容的销售成本过高,严重拖住信息服务产业的高速发展。

  信息内容服务业是一个成长较慢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本的产业,如果没有很好的销售模式创新,用户的聚集速度会比较慢,这样就不利于启动产业内部的自组织过程。信息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3)商用数据库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缺乏规范。

  商用数据库是一市场经济的领域,其繁荣的核心是要能吸引大量的社会投资,这就需要有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保证,以及对投资成果的保护政策。目前中国信息服务市场上,法制环境还有很大的欠缺,其问题如:缺少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致使人们对信息内容建设慎于投资,人们担心精心制作的内容被轻易地拷贝,政府一直没有推行有力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这是影响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严重影响信息内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信息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拥有政府信息资源的机构,或拥有一定行政权的机构参与市场竞争,打击了企业通过正常的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手段来提高竞争力的积极性。这样还是无法吸引企业的投资。如果不能吸引民间投资,那么信息内容产业的繁荣将难以实现。

  3.对加快商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对商用信息内容服务业实行如同软件产业同样的优惠。优惠的信息服务业应当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价值的业务。并且不应当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问题。

  同时应取消对信息内容服务业的职工工资纳入公司成本的限额,信息内容服务业是一项智力密集性行业,工资高于平均工资水平是经营所必须的,否则这个产业就发展不起来了。工资是这类企业最重要的成本,如果多于平均工资的部分企业要交所得税将不利于发展。

  (2)要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向信息企业无歧视的开放,促进信息资源再加工后的信息服务公平竞争。政府的信息资源要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政府信息资源开放管理办法》)公平地、一视同仁地按照非赢利的原则,向信息机构开放,鼓励信息企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增值服务。

  (3)限制政府及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进入竞争性商业信息服务领域。不允许利用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和管理特权参与赢利性经营活动。已开展这类业务的,或者将该业务拍买,或将该机构企业化脱钩,或者转为非盈利信息服务,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4)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法令,确保信息机构先期进行信息内容开发的积极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对于违反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要实行惩罚性的赔偿。如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即使未被侵权者诉讼,也应认为是违法行为。

  (5)解决政府信息资源购买的经费途径,鼓励政府的内部电子政务网,购买商用数据库等外部信息资源,带头启动国内信息内容市场。

  (6)开放国际市场,欢迎国外商用信息公司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国外信息内容进入中国将会丰富国内信息内容市场的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不要怕外企占有国内信息市场。中国的信息内容服务业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发展。

  4.对信息内容企业的建议

  (1)一定要有长久发展的规划

  信息内容服务业是个大器晚成的产业,业务的成长期很长,如果没有许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改进是做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来的。因此信息内容产业的从业者持久的耐心是不可少的。一定要顶得住很多年开发未能及时回收投入的逆境,坚持下去,坚持才有最后的胜利。

  信息内容产业是知识产业,这一产业的特点就是成长期慢,但是它也有优点,就是持久性比较好,内容产业是不那么容易被淘汰的产业,那些咨询公司经常会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数据库产业也将属于长寿的产业,跟进者要想取代并不容易。因为数据库是在与用户服务合作中共同改进出来的,这些改进既方便了用户,也锁定了用户,新来的人并不会体会到知识、经验、关系的优势的重要性。

  (2)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比对原始数据的占有更重要

  商用信息服务的初入者可能会以为拥有数据的特权是经营数据库业务的取胜法宝,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除非这种数据库资源是你独家调查或加工的产物。如果这种信息资源是来自政府,那么依据政府数据资源公平使用的原则,别人也有权得到同样的资源,依据与政府特殊关系建立的数据资源优势的竞争力是不可靠的。

  实际上在一个信息资源爆炸的世界里,依赖原始数据量的优势来作为核心竞争力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因为原始数据的获得已不那么困难,真正使人们感到困难的是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如何进行筛选,浓缩加工成对用户需求最有价值的东西。用户最需要的是有效地选择与加工能力,而要能做好这件事情最重要的资本是对用户业务需求充分的理解。实际上最好的数据库通常并不是最靠近原始数据的人做的,而是最靠近用户的人来做的。用户所需要的并不是增加其阅读量的系统,因为过度的阅读量是浪费人们时间与精力的重要原因。用户要的是能节省其时间的系统,是能看得更少,更精的系统而不是增加资源的系统。

  (3)要与相关的事务处理业务结合起来

  由于互联网技术有效地改变了用户的信息通信环境,这使得很多业务都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这种电子商务环境的出现实际上对于商用数据库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机会与冲击。我们将会看到,单纯的信息内容服务将会减少,而将信息内容提供与相关的商业服务结合起来的综合性业务将会有着越来越多的优势。面向业务服务的系统会将有关的信息服务支持包含在其内部,这将比单纯的信息内容提供更具有竞争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具体业务运行相结合的信息内容业收费将更加容易。比如互联网证券交易系统会将股市的行情与网上下单的业务结合在一起,网上招标系统会将有关的咨询专家的服务、企业介绍等信息内容与网上竞标等业务结合在一起,信息内容的提供将成为提供系统增值的手段,这种信息内容与相关业务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大大增加了经营的灵活性。这是一种新机会,新趋势,是信息内容提供商一定要密切关注的。

  (4)关注集团用户的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随着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政府与企业的内部网将会得到更大的普及。这些内部网上的信息资源需求是一个新课题。目前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主要面向单个终端用户的,以一个内部网作为用户的信息内容需求模式正在增加,这是信息内容提供商要密切关注的,这经常意味着新的服务方式,也即是新的商机。

  对于信息内容提供商来讲,数据库的外包业将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我们过去只有软件外企,而没有数据库外企,现在这种需求正在涌现。人们会看到建设自己的专用数据库是个很专业化的工作,将会长久地耗时耗力来维护更新,如果有数据库建设公司承包,包括长久的数据维护,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对这一市场的潜力也不可忽视。

  三、做好政府的信息资源开放

  1.长期浪费的重要资源

  政府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信息机构。在政府的工作中,由于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庞大的信息收集系统并积累了大量数据,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自然成为本项讨论的重要内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信息开放并不重要。因为重大的经济决策都是由政府来做的,政府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上级领导服务。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决策的权力与风险的承担已转移到企业,此时,政府的信息向社会发布已成为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减少社会投资风险的重要措施。

  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提供的信息内容很多,包括统计数据、计划数据、政策、法规、国际协议数据、管理统计数据等。可公开发布的数据还应包括政府的意图,希望取得社会支持与合作的内容。在这里我们是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能建立一个稳定、可靠、规范的政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渠道,让大量的政府信息资源能为社会所用,成为提高全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工具。

  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服务将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我们应结合电子政务的推行,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推进政府对社会的信息服务功能建议。建设良好的政府信息的公开、发布、服务机制,将不仅能丰富社会的信息内容资源,还能支持商用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信息开放也是一个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政府廉政,促进公民与政府合作的重要手段。

  2.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中现存的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政府在信息资源开放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很多过去保密的资源已经开放,大多数政府部门已建立了公开的网站,并将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来进一步的推进政府对社会的信息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对社会的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迅速完成。目前我们的改进还是初步的,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观念滞后。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决策是政府的事,政府信息系统自然是以政府使用为中心,而市场经济时代,决策的权力与风险都已转向企业,政府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干部并无这种服务意识,他们还是“父母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陈旧意识还有相当市场,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会严重阻碍政府对社会的信息服务。

  (2)政府工作职责缺乏信息开放的明确的要求。迄今为止,政府信息内容向社会的开放还没有明确列入政府工作的职责之中,政府官员只认为有向上提供信息的职责,却无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在政府的规定中,只有信息保密制度,却无信息开放的具体规定,这种政策上的不协调也在严重地抑制政府的信息开放。

  (3)缺少专门的机构与经费来源。现行的政府是从计划体制下的政府体制延续过来,还来不及设计专门的信息发布管理部门,也没有信息发布与信息服务的经费来源,即使做了一些网站信息开放的工作,也是临时性的,缺少专门的机构与专项经费使政府的信息公开发布工作无法成为规范、稳定的业务,也不可能提高质量。

  (4)缺少防止利用政府信息资源进行赢利性经营的管理办法。一些部门将利用手中的信息资源进行赢性经营,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造成政府政企不分和官员腐败。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的不公平授权也是造成不公平竞争和腐败的原因。

  (5)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混乱也严重限制了资源被社会利用的效率。当一种信息资源长久处于闲置状态时,人们不可能投入精力去完善其管理。政府信息资源在只为领导服务时,其利用率实际上很低,使用水平也不高。长期处理这种只对上的应用环境的数据资源并无必要认真地改进组织。政府的信息资源长期以来大都处于很初级、很简陋的管理之中,其内部的混乱性使之几乎无法适应真正市场化的需求,需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为了避免麻烦,数据管理部门常常也不愿意进行信息资源的开放。

  3.改善政府信息市场服务的建议:

  (1)要通过行政法规来规范政府的信息公开发布职能。要使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开发布工作有法可依。

  (2)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的管理机构及经费。这项工作可结合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来推进。

  (3)将信息上报与向社会的公布结合起来进行。各级政府官员向上汇报,向同级人大的汇报是有积极性的,但对向公众公布信息却很消极。应当设法使两个系统一致起来,借助于向上汇报与向人大汇报的积极性来带动向社会的信息公布。对于保密的内容,可以剔除出来单独处理,不能成为阻碍信息发布的理由。

  (4)对于市场价值高的数据资源,应当公平地向企业与社会提供。鼓励企业利用政府的原始信息资源再加工,开展增值服务。政府要促进信息企业公平竞争,以使政府信息资源带来的好处最大限度地提供给社会。要严格实现政企分家,防止关系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以及政府官员腐败。

  (5)建立各级政府的标准化网站为突破口,统一规划与设计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发布渠道。规范的政府网站系统建设是个极好的突破口,可以很好利用这一统一网站建设的机会来规范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布的内容。要建立可统一查询的标准界面,一个规范化的,可以联合查询的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将是对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的强有力的推进。

  四、发挥非赢利组织的公益性信息服务作用

  1.支撑信息服务的三类机构

  政府、企业与非赢利组织是支撑社会信息服务的三类机构,在现代信息服务的环境中,各自扮演着分工明确的不同角色。

  政府提供的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收集组织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服务应当是免费的(不排除收取非信息的消耗性物品的成本费),政府提供服务的内容应当是政府职责所规定的。提高政府信息服务功能实质上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将政府的信息发布明确地列为政府的职责。企业从事的是赢利性信息服务,即商用信息服务。繁荣商用信息服务产业的关键是创造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要为信息企业留出足够的赢利空间,建立规范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吸引社会投资,让信息企业在竞争中成长。

  非赢利组织开展的是公益性的信息内容服务。这种公益性信息服务对社会非常需要,但是信息服务内容难以获得商业利润因而难于进行商业性经营。所以采用非赢利组织的方式,争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来实现这种信息服务。非赢利组织从事公益性服务一定要有明确的使命感,正是这种使命感支撑了组织的建设,从使命出发强化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意识,从而创造出政府与社会更多的支持,使事业发展壮大。

  在国内,非赢利性的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是国有事业单位与一些学会,行业协会等社团。社团类机构信息服务的重点是在会员内部,目前信息服务的规模还比较小,需要在今后加强发展。国有事业单位规模很大,包括信息中心、图书馆、科技情报机构、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大都(或部分)是有政府经费支持的,建立的时间都比较久,多数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国家体制向市场机制转轨时,多数事业单位都表现了诸多不适应,如何转变这些机构的行为模式,使之适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角色,将是发挥非盈利组织信息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问题。

  2.国有信息事业单位面对的困难

  国有信息类事业单位如信息中心、情报所(信息所)、研究所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社会信息服务的主力军,多年来在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些机构的作用与地位都下降了,很多机构在工作中碰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经费问题,机制问题与人才问题。

  (1)经费不足。目前大多数国有信息机构都面对着经遇不足的困扰,“创收”的压力很大。以前,这些机构的经费是由政府来支持的,在当时的环境下,经费是比较充足的。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政府财政并不增加,有些反而减少,而事业单位的成本不断增加,如离、退休人员负担越来越重,业务成本也急剧提高(如差旅费增长近十倍),而社会上,企业积累财富能力明显地优于事业单位,这使得国有事业单位越发相对地贫困化了。经费的压力造成了事业单位使命与方向的动摇,更妨碍了日后的发展。

  (2)机制僵化。国有事业单位的机制是由政府制定的,面对着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无法适应却又不能及时调整,这就带来了后来工作的诸多被动。由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死板,人员还希望套用相应的政府官员级别,这就使得机构岗位难以及时调整,事业单位的国有体制又缺乏融资渠道,这就使得在市场机会面前步履蹒跚,缺乏竞争力。在极大的财政压力面前,很多事业单位采取了部门财政包干的措施,其结果将是整个单位的凝聚力下降,力量分散,以至于主业大受干扰。另一些单位希望通过加强行政权力的办法来制止颓势,一些机构则向完全企业化转向,事业单位的发展的困境未能得以很好解决。

  缺少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也是事业单位的一个难题。信息内容服务是一项持久的、不断发展的业务,如果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机制,那将不再持久发展。现有的经费管理渠道的特点是:有建设费,无维护改进费,这也使得很多事业单位从事的数据库工程难以持久发展。

  (3)人才流失。在知识经济中,人才是核心资源。由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相对恶化,机构发展定位模糊,事业的成就感降低,以及人事管理方式的陈旧,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80年代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还是毕业生趋之若鹜的地方,现在排名已大大下降。尖子人才大量流失,而新的人才引进困难,编制的制约,政府行政级别的制约,使事业单位的人才更新处于半停滞状态。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中,人员老化、知识老化将是个严重问题。

  3.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

  为了适应信息事业的新发展,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已迫在眉捷。国有事业单位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定位。作为信息机构,应当在政府、企业、非赢利组织三者之中选择一个明确的定位。每种组织形式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唯有混合、模糊不清的定位没有前途。

  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可以直接转入政府职能。结合电子政务的改革,政府必须强化自己的对社会信息发布,信息服务功能,这些信息服务功能的政府化,确实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推行,所以从相关信息机构中吸纳部分成员转为政府机构也是必要的。

  事业单位中技术性很强的业务部门,也可以转为公司独立运行。信息产业这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表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的繁荣。从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无论在规模上,在服务水平上,都使得信息事业单位相形见拙。事业单位的技术队伍如果不能在竞争中发展很快就会落伍。过去,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主要是信息中心,现在这种依赖性已大大降低了。按事业单位机制管理的技术队伍如不能及时地改革,将会慢慢失去其地位。

  作为信息内容服务的部门,应当按照公益性信息模式来设计,按照非赢利信息机构的模式来定位。

  4.明确非赢利组织的定位,求得发展

  只要成为社会需要的组织,一定能够寻得自己的发展机会。如果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而只是从本单位本部门需要出发来定位一定会没有希望。对公益性非赢利组织的建议,这里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要不断强化本单位非赢利组织公益性服务的定位。一个机构的定位不清、使命感不明将是对机构发展前景最大的破坏。机构目标模糊不清,组织形式游移不定是极大的问题。这样的机构最无前途。非赢利组织是由强大的使命感支撑起来的组织,没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将不可能带来机构的发展。

  (2)要很好地解决历史包袱带来的财政问题。例如离退休干部问题,要将这些历史包袱与新事业发展的经费问题分开来管理。非赢利机构并非不可有收入,而是可以经营,甚至是更成功的经营。非赢利的含义是收费的合理性,公正性,和不以赢利为目的。非赢利机构可以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只是它的积累要用于事业扩大再生产而不能作为红利分配。非赢利机构可以利用其业务的公益性来申请政府的支持、企业的赞助、捐赠来改善财务状况,使事业顺利发展。一切出发点都要以事业为中心,这恰恰是非赢利组织经营的最大优势。

  (3)改善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过去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造成了人员更新慢,人才流失队伍老化的严重问题,新机制一定要向企业学习,不可与行政级别挂钩,套用行政级别对吸引新人才是严重的制约。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非赢利事业机构的用人应不仅限于专职工作人员,还应运用事业本身的吸引力来吸收志愿者来参加,吸收社会的志愿人员来支持公益性事业是国外经常的做法,我们尚未很好的开展。

  (4)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确保本机构公益性目标、非赢利的原则不受腐蚀。对于非赢利组织来讲,事业的使命感,公益性的形象是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正是仰仗这种公益事业的形象号召力才能争取社会的支持来完成目标使命。所以保证目标的纯正性非常重要。非赢利机构主动创造社会的监督机制非常重要,这将包括财务的对外公开,包括信息服务的外界委员会来定价,等等,这些措施将保证外界支持、赞助、捐赠的经费用到了正确的地方,并通过合理的服务价格把最大的利益带给了社会。

  (2)加强对社会的公益性宣传以及对内部的使命感教育

  非赢利组织的运作是与政府部门、企业非常不同的运作,它是一种理想事业主义的经营,其中机构的使命感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它是组织的灵魂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必须要强化组织内的使命感教育,一切从使命出发,从事业出发是这类机构运行成功的关键。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工作,创造政府的支持,创造社会的支持,创造社会经费支持与志愿者的行动支持。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要维护好自己公益性的形象,这就是组织的重要资源,维护好社会的形象就维护好了事业的发展。国外有很多非常成功的非赢利组织信息服务的例子,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要跳开只想本单位利益的圈子,你一心支持社会,社会也支持你。          (胡小明执笔) 

  2002.10.8.01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