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2 > 正文

托普招聘5000名工程师 意欲打造软件航母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18日 17:22 新浪科技

  2002年7月,托普集团在自己的诞生十周年之际郑重宣布,在全国一次性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熟悉国内的软件产业人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国内员工总数能够超过5000人的软件企业还属于凤毛麟角,至于能够拥有千人以上技术开发队伍的则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托普软件集团自身已有的开发员工队伍也只有两千人而已,现在却要一次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

  托普在打造中国的软件航母?

  又一次跨越的前奏?

  显然,一次性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而且在已有技术队伍才2000人的基础上--这样的举动显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或者呆板消沉的企业做得出来的。我们的目光投向此次行动的主角--托普集团的时候,这才发现,在软件产业甚嚣尘上、在软件企业口号、概念、发布会满天飞舞的时候,一向十分低调的托普却早就在不声不响地"蓄势"了。

  托普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抓住了"地利"。1997年5月,国家科委批准"以四川托普集团为依托的西部软件园"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作为第一批正式授牌的国家级四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西部软件园给托普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使得托普找到了自己的一条发展之路--以基地和软件园的建设带动企业向全国稳步扩张。在接下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托普集团又在浙江的宁波、台州、金华、嘉善,江苏的常州、无锡、南京、昆山,山东的威海,上海、湖南的长沙、广东的珠海、陕西的咸阳、辽宁的鞍山等地相继建成了27个软件园。

  托普的第二个动作是抓住了发展自己的能量。1998年托普集团成功重组深交所上市公司"川长征"并将其更名为"托普软件",这是沪深两市第一家以"软件"命名的上市公司。托普的成长获得资本的支持。2000年炎黄在线在深圳买壳上市,2001年托普科技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1年托普实现产值55亿元,企业总资产近100亿元,员工近6000名,跻身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内最大的应用软件供应商之一和最大的软件出口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第二家通过SW-CMM3级国际认证的软件企业和2001年度中国500强企业。

  而现在,托普无疑又抓住了"人和"。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加盟,无疑使得托普的规模在国内软件企业中一跃而成为首位。联系到国内"新一轮中小软件企业发展高峰"和上千人的软件企业都属凤毛麟角的现实,托普无疑成了一艘升火待发的"国产""软件航母"。很显然,托普此时出手,无疑是建立在前几次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远见上的。--几年前托普在全国各地开拓的软件园区,为托普走向全国、为托普今天的大规模招聘、实现企业规模的跃升提供了平台;而上市又为托普赢得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正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托普才可能在自己的十周年之际,以招聘5000人的气势恢弘的举动,为自己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蓄势"。

  由此可见企业持续性发展战略眼光的重要性--当年托普兴建软件园的举动曾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理解。有人断言托普要从软件行业逃走,借着软件园的名义,暗度陈仓搞房地产去了,成了IT业中最大的"地主";有人则暗笑托普是个IT圈子里的游牧民族,全国各地在大兴土木,居无定所。而现在看来却发现托普当年的举动有着极大的深意。当别人还没有意识到软件企业必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时,托普已经不声不响为自己在全国的发展布下了点,待到现在大家恍然大悟、全国各地纷纷开建软件园的时候,托普已经有了27个软件园的大盘子,尽得先机;反之,此次托普的大规模招聘,恰恰又在加入WTO、软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抢占了至关重要的"人才"的制高点--试看国内之软件企业,在当前软件产业大发展的"天时"下,能像托普这样手握巨大"地利"和"人和"的又有几个?

  托普这个以跨越式发展而闻名的企业,又一次蓄势待发了。

  规模化:托普的软件增值服务之路

  软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基本是三分天下:软件专业服务、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大众市场软件产品。每一大类又可以细分为几十、几百个小类,例如大众市场软件产品就可以分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词典软件等等。现在看来,国外软件巨头在大众市场软件上的优势十分明显--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早已成为PC事实上的"标配";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软件专业服务领域,国外厂商正在大规模进入。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中国软件产业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能力的情况下,如果全面出击、四处开花,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

  那么中国软件产业应该选择的突破点在哪儿呢?市场才有最终的发言权,我们只能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大众软件是想都不要想,微软光Winxp的推广费用就是十亿美金,中国软件产业全年的市场费用恐怕也就是这个数量级而已。真正的出路在于软件专业服务和企业软件的解决方案。国内的用户心理、国内的用户需求、国内的企业运作流程等等许多方面都与国外不同,而国外相应的软件产品也或多或少有"水土不服"的毛病--毕竟中国人更能作好中国的事情,而这才是国内软件企业真正的优势所在。

  如何在软件专业服务和企业软件的解决方案上实现我们的腾飞?托普集团走出了很有意义的道路--软件产品的增值服务之路。而这正是作为一家软件企业,托普为什么要这么执著地"做大"的主要原因。

  托普的软件增值服务包括两个概念--一是根据各地不同需求的软件产品的"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是国外80年代IT产业提出的一个概念,但都集中于硬件产业上,其本意是根据客户对产品特性的意愿进行灵活地生产,将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客户定制完美集合起来。例如生产寻呼机的摩托罗拉,用户可以在网站上选定自己喜欢的具体颜色,摩托罗拉的生产线就会自动为用户生产出一只"定制产品"来送到用户手中,不必像30年代福特T型车那样用户只能选择黑色。

  而现在托普创造性地将这种概念运用到软件产品的生产上。托普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应用软件的支撑平台和各种应用组件,然后以遍布各地的软件园和研发服务机构为依托,根据各区域的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当地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已有"毛坯件"的增值开发,研发出适应本区域实际用户需要的完整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同样是办公自动化软件,托普为乌鲁木齐用户提供的产品和为上海用户提供的产品之间可能就有所不同,而提供给A单位和B单位的办公软件在界面、流程、应用上也可能有相当的不一样;但从整个托普集团看来,却又是核心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值开发,从而在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大量的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真正实现了软件产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规模化生产"。

  托普增值服务模式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依托软件园为遍布全国的客户提供最快捷的软件服务--包括技术支持、版本升级、系统培训等等,这是托普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软件服务是公认的软件产业的三大盈利支柱,但目前国内软件企业规模过小的局面使得我国软件产业的服务却成了"老大难",甚至导致用户不敢选择--仅以银行的信息化为例,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在全国有一万多个网点,而合同又要求这一万多个网点要求软件的提供商必须保证每一个网点都能够在短时间获得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就这一点就已经竖起了一个巨大的门槛:有谁有这样的实力来签这个合同?而托普的增值服务模式就显现出了巨大的威力,也只有托普这样的大企业才能完成这样的大工程、满足软件服务这一大市场的需求。

  很显然,托普要想走好这条道路,就必须有企业规模和人才队伍的支持。为了进行全国范围的软件增值服务,要想向全国各地的各个企业提供全面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了在全国各地进行研发和服务,庞大的人才和各地的支撑体系是不可缺少的,也正是此次托普一口气"吃进"5000人的重要原因。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将托普打造成国内软件业的第一艘"航母"。

  托普走出了一条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化之路。很显然,托普尝试的增值服务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发挥国内软件企业熟悉国情、贴近用户需求的优势;二是实现了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的充分聚焦和资源的充分聚集,避开了国外巨头的优势压迫,为中国软件的发展之路找到了突破口,使得中国的软件产业有机会做大做强;而且,与已有的软件发展模式相比,"大规模定制"+"本地化服务"的软件增值服务之路更适合软件产业的发展潮流。

  根治印度之痒?

  长久以来,中国的软件产业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印度之痒"。托普打造软件航母的举动,已经使我们看到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希望。

  许多人是在讨论国内软件产业的时候是言必称印度,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两个关键的"90%":印度软件的90%收入来自美国等发达市场,而来自本土市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只有10%;90%收入来自软件服务,软件产品只有10%。此外,印度的软件企业还拥有规模化的优势,一万名员工以上的软件企业多达七八家。如何根治我们的"印度之痒",使得我们软件产业的发展能够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

  对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是第一个90%。印度的软件出口是其发展的支撑动力,然而对于国内的软件企业来讲却要有所侧重。当然,开展软件外包的业务有利于国内软件企业同国际同行的接轨,为软件企业赢得新的盈利空间,我们没有必要"不作为",但像某些言论那样将我们软件产业的发展与"软件外包"等同起来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印度的国内信息化水平相当的低,全印度只有500万部手机,这一数字大约是中国的1/10-1/20,因此软件产品不得不依靠出口;反之,国内的软件市场却处于一个空前的大发展时期,仅目前的电子政务、数字化图书馆、电子商务等几个热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00亿人民币以上。由此看来,我们大可不必急吼吼地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所谓"软件外包"的"印度模式"上,作好国内市场已经给了我们的软件企业以足够的发展空间。"本土化就是国际化",当我们拿下主场的时候,自身实力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对国际竞争也将更有把握。

  第二个90%却真正值得我们注意,因为这是印度软件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真正动力。印度软件产业的出口每年达数十亿美元,但国际市场上真正的印度软件产品又有几个?出口额的90%并不是印度研发的产品,而是印度产业在国外软件核心产品的基础上,根据订货方要求进行了增值开发后返至委托方的结果。印度软件产业赚取的利润是增值服务费用。正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印度的软件产业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化的趋势,因为他们做的是增值服务,需要进行大量的非核心开发和服务工作,需要大型技术队伍的支撑。但这正是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趋势--譬如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版和德文版有着许多不同,但完全不必要各来一套,在微软Windows核心的基础上开发中文版和德文版即可,不仅减少了重复开发,还有利于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和普及应用。

  由此可见,我们根治"印度之痒"的有效方法,就是迎头而上,走增值服务之路,走托普这样"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发挥自己的真正优势,先拿下国内主场,在到国际上一试身手。

  结语:举重若轻

  现在看来,托普一次性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看似轰轰烈烈,颇有作秀嫌疑,实际上却是对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深思熟虑、找准了发展道路的结果,也是挤去中国软件产业的虚火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托普的行动是一个"高举"的姿态,但脚下的基础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实。中国软件产业的确应该从高远的理想、惊人的口号和空泛的理论,回到一些基本的事实、基础的数据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看准方向,实实在在做事,托普的尝试,意义正在于此。

  

  

   热力推荐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漫情缘,约会帅哥美女,手机酷表香水浪漫有礼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N]周杰伦-伊斯坦堡
[N]孙燕姿-乘着风
[M]那英-我不是天使
[M]孙楠-风往北吹
更多>>



分 类 信 息
二手有奖真情回馈
:金融研究生班招生 
   免托福读加国名校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塞罕坝森林大酒店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亚运新新家园热销
   8万以下品牌车专卖
:金球大奖等你拿!
:追日订房快捷方便
:网上车展-邀请函
:深圳电视台聘主持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