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王蔚)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把电子政务仅仅当成政
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而不改变政府结构和服务方式,就没有达到电子政府的目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
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今天在北京科博会“中国首届电子政府-公共管理论坛前期峰会”上指出,这是当前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通病。
周宏仁博士认为,在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把现在政府职能计算机化,用计算机系统
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这就等于固化和强化了现有政府结构,不利于政府的改造;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
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政府信息化与政府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只注
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的改进。
周宏仁介绍电子政务发展的四个阶段为:起步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早期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政府上网”,发布法
规、指南、政府机构等各种静态信息,政府与用户在网上互不联系;单向互动阶段,政府提供某种程度的服务,用户可下载一
些政府表格等,并向政府发出询问;双向互动阶段,政府与用户在网上完成互动,例如在网上取得报税表,填写后将表发送至
国税局,企业和居民还可与政府在网上沟通;电子政务的成熟阶段是网上事务处理,政府与用户在网上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
过程。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组织形态正在由传统金字塔模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的网
状结构转变。周宏仁强调,政府由多层次、多部门,以“管”为目的向一个“智能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转变,这是
新经济时代企业和市民的主要要求。周宏仁强调,如果一个部门说它的电子政务已经实现了,而机构和运行方式却原封不动,
那么这个部门的信息化肯定是不成功的。(完)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