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2 > 正文
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IDC回归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31日 10:09 新浪科技

  面对.COM公司们的前车之鉴,IDC们也倍受怀疑,庞大的前期投资、频繁的价格战,与一年前的兴奋与冲动相比,业界对这一由网络引发的新兴产业持谨慎、低调的态度。

  IDC是又一个泡沫吗?在一片质疑声中,很多有远见的IDC服务商开始用实际行动进行反击,细分市场、专业化服务方向、多元化服务体系,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趋于理性化的IDC证明自己不是泡沫。

  IDC,又是一个.COM?

  2001年上半年的IDC市场,只有两种声音。

  一则众多IDC疯狂的硬件建设潮,基础电信公司,如网通、中国电信等基于电信资源和机房的IDC;263数据港、A-1、首创、清华万博等互联网服务商;房地产商如香港新鸿基等的介入;外资企业,如AT&T、EXODUS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达到一定规模的IDC数量在70-80家左右。

  二则如火如荼的价格战风潮,数目如此众多的IDC角逐这一有限市场,竞争在所难免。但众多的IDC以价格战为基点“跑马圈地”,被.COM经济惊吓的业界难免疑虑重重。价格战在商品社会并不新鲜,但单纯的价格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非长远之策。尤其是对于IDC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来说,虽然说是为形式所迫,为了占领市场不得不豁出去,但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了利润。对于IDC来说,价格战带来的是双重危机,一是财务危机,IDC投资巨大,价格战的低利润只能导致企业的成本危机;另一个是创新危机,如果不打拼耗血本的价格战,企业就能留出利润用来做研究开发。没有资金投入再研发,企业当然也没有机会分享高技术利润、改善服务质量,这只能导致竞争在低层次的恶性循环。因此依靠价格战,发动价格战,彻底打掉了企业利润,透支了企业的未来,不仅会损害企业,也会损害市场。

  一年前.COM走的是融资、烧钱这样一条路,今天.COM风雨飘摇。当一场轰轰烈烈的“烧钱”运动又在IDC界窜起了火苗的时候,业界感到了一阵寒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这样的质疑:在经历了.com般的喧嚣和狂热之后,IDC会不会成为下一个.com式的泡沫?

  用户需要什么样的IDC?

  虽然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触网,但IDC的过热投资不可避免地也留下了一些阴影,像机房过剩、客户需求严重不足,服务功能单一带来的恶性竞争,电信垄断导致利润空间缩小等等,正在成为困扰众多IDC厂商的主要问题。用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IDC?

  IDC在美国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有一群企业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外包服务,这个外包非常就是在投资非常小的情况下,满足对很高带宽以及应用服务的需求,这是美国IDC的市场基础。对IDC持乐观态度的人士看重的是中国的潜在市场,国内企业数目众多,但上网企业比重少,市场潜力巨大,无疑是众多IDC服务商雄心勃勃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IDC市场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已经不再是机房,而是更多增值服务,需要服务商提供安全性分析、数据流分析、资源占用分析等关键性业务分析。IDC服务品质成了客户越来越关注的对象。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够把握市场。

  以目前备受关注的证券行业为例,用户需求的不是单一的IDC服务,而是全套的网络服务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既要包括基础的网络平台建设,又要有系统维护,安全保证…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IDC服务商在服务内容和深度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证券行业对以下几点有特殊要求:第一,服务质量;第二,安全性;第三,可扩展性。近期证券业著名的远程交易服务商飞虎公司与专业IDC服务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NSP)Unihub签署的战略协议,不但涉及Unihub公司在深圳和上海的IDC机房及设备租用,同时还包括Unihub公司提供的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全局负载均衡(GSLB)和高速缓存服务器(CACHE SERVER)等网络服务。用飞虎公司CEO李祥生的话说,有那么多家IDC,而且其中不乏资源雄厚的和进入市场较早的IDC,但为什么最终飞虎选择了Unihub?最关键的一点就是,Unihub公司能够为飞虎提供量身订制的网络整合服务。飞虎公司的这种需求,代表了目前绝大多数IDC用户的意愿,既需要基础的IDC服务(机房及设备),更需要适合自己的网络增值服务。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IDC重见曙光

  面对用户需求的改变和外界的质疑,不少有远见的IDC服务商已经意识到,只有用户市场还是不够的,IDC企业提供的服务必须有特色才能立足于市场。如果IDC服务提供商没有独到的服务,都是一揽子服务,客户不会完全放心地把服务交由你来做。单纯的“跑马圈地”和价格战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细分市场,强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推出多元化、系统化的服务,部分有远见的IDC服务商开始把目标锁定行业市场,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推出一系列量身定制式服务,“精耕细作”开始成为众多IDC的发展方向。

  以Unihub为例,尽管2000年下半年才进入IDC市场,但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赫的成绩,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证券业网络服务供应商,赢得了包括海通证券、三峡证券、飞虎公司、长城证券、南方证券等多家证券服务商的青睐。究其原因,在于Unihub没有单纯把自身业务局限在传统IDC服务上,而是在IDC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证券等行业用户的需求特点,推出了完整的网络服务解决方案,进一步延伸了IDC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了“IDC+NSP(Network service provider)”的IDC新模式。Unihub提供的服务有两部分,IDC服务包括一些简单的托管服务,一些简单的和增值服务。NSP服务主要是同时还有很高层次的电信增值服务,如VPN等。同时Unihub又是各网络层的服务提供商,而且有服务把这两个服务结合起来,象CDN(内容分发网),这是基于IDC资源基础上提供的网络服务。

  Unihub首席技术执行官郭为民认为,IDC从来都不是“创新高科技”产品,而是基于电信和网络行业成熟技术基础的运营服务。IDC和NSP像Unihub的两条腿一样,IDC需要网络增值服务才能最大化发挥其价值,而网络服务又依赖于IDC基础业务,走路要靠两条腿,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与此同时,像世纪互联这样的老牌IDC也逐步认识到网络增值服务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推出VPN等网络增值服务。

  IDC是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源密集型的业务领域,如果只是单纯走VC的投资模型,只会犯以前重复的错误。从ISP、ICP、ASP到IDC,除了概念上的不断推陈出新外,一些IDC的失败也只能沉淀为一种必要的市场成本。采用适合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摆脱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将先进的技术与客户需求结合,才是IDC的生存之道。Unihub在短期内的迅速崛起和成功,以及像世纪互联这样的老牌IDC的转型,无疑为IDC市场走出“泡沫”阴影,带来了一线曙光。

  结束语

  与ISP、ICP一样,IDC是从美国传入中国的。回顾ISP、ICP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发现拷贝过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并没有成功。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下,单一的IDC服务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有将IDC的概念进一步延伸,以IDC为基础,推出企业迫切需要增值服务,如以Unihub为代表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虽然IDC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但渐趋理性化的IDC服务商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IDC不是泡沫”。几年前,IDC在美国的Internet接入业务中还只占次要地位,如今它已经构成了基于Internet的新经济时代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行业,IDC正在成为继Web与电子商务之后的又一热点。国内IDC市场的竞争注定是旷日持久,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根据市场需求调节服务方向,将IDC服务与网络增值服务融为一体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北京
  • 到起悦通买悦达车
  • 阳光华苑.国际公寓
  • 大运会广告位招商
  • 中韩合资新生活
  • 日本精彩7日游
  • 家庭装修热门信息 济南
  • 国际室内设计师班
  • 福特招中国经销商
  • 出租厂房仓库
  • 陕西奥林科技学院 上海
  • 风险投资商必读
  • novell培训信息
  • 精品楼盘展示榜
  • 尚泉装饰艺术中心 广东
  • 30元让你过歌星隐
  • 私立华联学院招生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