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洛杉矶6月28日电(记者 张小军)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28日在反微软垄断案判决中驳回了地区法院法官杰克逊去年作出的拆分微软公司的裁决。这被微软公司称为重大胜利。然而,上诉法院同时认定,微软确有非法垄断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这又表明微软公司与美国司法部在此案上的角力远远没有结束,最终鹿死谁手,尚难逆料。
微软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反垄断阴影所困扰。早在90年代上半期,美司法部就对微软是 否把MS-DOS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捆绑销售进行过调查。后来,为了在日益兴旺的因特网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微软公司又在其视窗操作系统中加入了IE浏览器软件,并一举将原先占有近90%份额的网景公司挤出网络浏览器市场,这招致美国信息行业和公众的极大不满。1998年5月,司法部联合美国20个州(后一个州退出)对微软提出新的反垄断指控,控告微软滥用市场垄断地位,扼杀竞争。美国政府与微软之间的跨世纪大对决由此拉开帷幕。
2000年6月,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判定:微软公司违反反垄断法,应将其一分为二,一家公司主营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另一家经营IE浏览器、办公应用软件等。微软公司不服,立即提出上诉。
当月28日上诉法院的判决果然否定了拆分微软公司的决定。招致这种结果的表面原因是杰克逊法官太多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把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比作拿破仑,把微软公司称为“致人死命的街头黑帮”。由此,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一致认为,杰克逊的一些言行不太恰当,给人留下了他对微软持有偏见的印象,使得公众对美国司法体系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有必要撤换他以进行补救。
事实上,微软案出现转机的背后,可能还有更深的政治原因。在去年大选中,微软公司大量增加了政党捐款,总数达到110万美元,其中捐给共和党的占60%。由于小布什在竞选时就表态同情微软公司,人们当时即认为,他当选总统后,虽然不能直接干涉法院事务,但可以影响舆论,对司法系统形成压力,造成对微软有利的形势。熟悉内情的《华尔街日报》早就预言,杰克逊对微软反垄断案的判决将成为泡影。
不过应该说,在微软被拆分的阴云消散的同时,司法部一方在此次的判决中并没有失败。上诉法院同意了杰克逊法官判决的3个基本观点:微软公司利用自己的垄断力量维护市场统治地位;微软滥用权力,迫使软件开发商、因特网接入服务商以及业内其它公司与其签署排他性协议;微软使用垄断力量威胁英特尔公司。因此,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评价说:“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若分析微软公司被送上被告席的深层原因,可以预见,司法部不会轻易放过微软公司。近年来,美国的巨额兼并接连不断,政府不仅大开绿灯,还在某些兼并活动中推波助澜。就规模而言微软公司在美国500强中并不特别突出,为什么偏偏成为反垄断对象呢?微软所在的信息产业的特点是最重要的原因。信息行业是新经济的基础,新经济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技术创新,而创新的压力则来源于竞争。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对美国的信息产业造成严重威胁,保持信息产业内活跃的竞争状态,只会使美国信息产业越来越强。因此,美国政府很难容忍信息产业中出现垄断行为,于是这个行业中表现最为咄咄逼人的微软也就成为众矢之的。
目前微软公司正在积极推行“.NET战略”,计划在即将推出的视窗XP操作系统中“捆绑”更多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司法部的下一步行动引人关注。(完)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