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代理商情转淡 富士另有大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9日 06:48 信息时报 | |||||||||
记者 黄汉英 ●中港集团的地区经销商竞相斗价,导致中国市场的富士产品价格波动很大。今年初,富士整体广告投入缩减。 ●据传,富士正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招人,已经开始了布点工作,行内人士分析,富
●中港集团与富士的合作关系扑朔迷离。 有广州中商中港员工称,富士在中国总部的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布点正进行中。越来越多的现象显示,尽管富士今年成功签署了代理协议,但前景并不乐观。 对此,原富士广州办事处员工说,一直以来,中港集团的经销渠道混乱造成了富士产品的市场价格混乱。而年后,富士引以为荣的魔术手设备促销以及整体广告的削减,也可能预示着富士给“中港”的推广费用在减少。 经销渠道管理不善 在《香港富士内地办事处员工集体辞职内幕揭密》中指出,中港集团的经销渠道实际并不复杂。但是各个拆家(活跃的地区经销商)竞相斗价,导致内地的富士产品价格波动很大。据了解,资金雄厚的几家公司,可以直接从香港中港集团进货,货物到了内地再批发给下一级经销。所以,地区经销经常受到进口商的掣肘。当进口商囤货时,地区经销变得货源紧缺,感光材料的市场价格上升;进口商倾销存货时,感光材料的市场价格下降。由于渠道的管理不善,造成了价格表现相当混乱。 推广费用大幅减少 年后,市场上富士魔术手设备的市场推广促销活动变得稀少,整体广告投入也在缩减。有中商中港市场人员透露,主要原因是日本富士的投入减少。 该人士认为,作为经销商,“中港”并不希望在品牌推广上付出金钱,富士给多少,“中港”就用多少,绝对不会多于富士给的数目。最近,魔术手设备价格大幅调整,主要原因也是取消了原先富士办事处包含在机器里面的装修费以及推广费用,这些费用应该由富士公司负责提供。记者从广州中商中港市场部了解到,原先售价为90万元的Frontier330目前售价仅为81万元(其中包括配件3万元,装机以及首年保养费用3万元)。原富士广州办事处员工认为,如果说原先办事处的做法类似于柯达与其旗下冲印店合作伙伴的关系,那么中商中港的做法更加接近于仅为销售机器追求盈利。这也决定了富士不能像其竞争对手柯达一样,在内地进行整齐有序的扩张步伐,拥有一整套循序渐进的市场策略。 富士加大进军力度? 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中国”)市场部陈捷小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2001年4月,日本富士在上海直接投资成立了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在同年9月正式取得内地销售权。但对于记者提出的会否亲自进军内地市场,包括过渡到胶卷、冲印耗材等领域,以及中港集团与日本富士的关系走向等敏感问题,对方全部拒绝回答。 记者了解到,尽管该公司只是涉及日本富士在内地的数码相机以及一次性成像胶片的生产,但从中可以窥出,富士对内地市场策略的转移。据传,最近在一些大城市,“富士中国”实际上都在招人,已经开始了布点工作。 业内人士分析,富士要亲自开拓市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之所以迟迟未有出手,主要原因或在于目前尽管政策允许设厂,但实际操作依旧有些困难,而同时,也涉及与“中港”之间的一些利益问题。如果取消其内地代理资格,对于一些开拓费用及损失,富士依旧需要向“中港”做出一个交待。该人士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富士期待“中港”在业务逐渐收缩后,自己逐步淡出。 记者观察 合作关系步步艰难 竞争力逐渐减弱,利润逐渐减少,使得中港集团在中国的路越来越难走。这种缺货的难言之隐,富士原广州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深有体会。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并非“中港”之过。早在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署了震惊整个影像界的“九八协议”,协议规定柯达在未来3年在中国市场投入不少于10亿美元,救活中国几家频临破产的影像企业,作为保护柯达的投资,中国政府承诺,未来3年以内,外资感光企业将不许在国内投资建厂。从1999年开始,柯达的胶卷已经100%实现在国内生产。而至今,富士仍未能在国内实现胶卷等耗材的生产。早在5年前,在法律尚有漏洞可钻的时候,依靠进口商的走私或者一些灰色途径,富士产品在国内仍然具备竞争力。中商中港一位人员私下里透露,如果进口商以正规途径即“报关一卷胶卷,进来国内市场一卷”的做法,价格与柯达相比绝对没有竞争力。而最近,这样的灰色途径已经越来越难走,再下去,就变得无路可走。 实际上,让中港集团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业界一早就传出了富士有直接投资中国市场的计划。2001年4月,其在上海直接投资成立了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在同年9月正式取得内地销售权,成为中国政府承认的富士在中国的总部。尽管该公司只是涉及内地的数码相机以及一次性成像胶片的生产,但从中可以窥出富士对国内市场的策略的转移。而有关人士分析,要过渡到其他业务范围并不是不可能,仅仅是一个时机的问题而已。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发生以后,富士方面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认为,此事只与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有关人士分析,这种态度极有可能使得两者的合作关系恶化。如果中港集团经销柯达耗材一事属实,那么,这也许是两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老谋深算的孙大伦应该早就想到富士的这一招,因此2001年,其收购了快图美正式进入冲印行业,就算失去了富士部分代理业务,自己依然是富士的一个重头客户。但是营业额90%来自富士胶卷的中港集团,失去的业务能否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目前谁也难以预测结果。 日本富士与中港集团合作历程 1968年 中港集团成为富士产品在香港及澳门的唯一经销商 1980年 中港集团成为富士在中国内地的经销商 1994年9月 中港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孙氏家族拥有61.2%的股份 1996年 中港集团在广州设立富士办事处,之前,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办事处已成立 2001年4月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为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市场,专门成立了“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富士中国”)。富士中国于2001年4月12日取得营业执照,并立即展开了业务 2001年7月 中港集团收购快图美,正式进军冲印行业 2002年9月 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被上海市政府批准认定为中国地区总部,同时,富士中国整合追加了在华投资资本,使投资资本追加至12170.7万美元,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 2003年4月 除成都外,中港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办事处仅保留框架,全部人员并入中港集团在这些地方成立的内地企业中商中港,造成原办事处员工大批辞职 2003年4月 业界传出“中港”可能经销柯达耗材的传言,柯达民用摄影产品部南区市场经理陈可卿对此表示否认,香港中港集团未给记者相关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