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厂商动态 > 正文

柯尼卡美能达结盟对强敌 本土数码相机厂商反击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0日 07:31 国际金融报

  这两家中型公司的合并,将诞生日本仅次于佳能、理光和富士胶片的第四大精密仪器制造商,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83亿美元)

  记者 黄宇 发自上海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数码相机市场几乎由索尼、佳能和富士所主导,欧美厂商也难以
与其相抗衡。在数码技术起步较晚的中国,更是形成了高端产品为之垄断的局面。近两年来,数码市场的迅速成熟和急剧扩大,也加剧了业界的竞争。表现之一便是各数码厂商为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更大市场份额,一二线品牌全线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前几年基本上以东南亚为主,近期则将目标陆续转向中国

  1月7日,世界第三大相机胶片生产商日本柯尼卡和首屈一指的单镜头反射式相机制造商美能达宣布合并经营计划。这两家中型公司的合并,将诞生日本仅次于佳能、理光和富士胶片的第四大精密仪器制造商,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83亿美元)。

  没有向数码相机方向进行及时转变的传统相机制造商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柯尼卡和美能达的合并,旨在利润丰厚的数码成像业务市场,顶住来自大公司的竞争压力分得自己的一杯羹。

  资料显示,目前的数码相机市场由索尼(SonyCorp.)、佳能(CanonInc.)和富士胶卷(FujiPhotoFilmCo.)所主导。但即使合并后,柯尼卡和美能达仍不能与佳能和索尼相提并论。两公司合并后的年收入,仍然仅相当于佳能的1/3。

  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数码市场正急剧扩大,全球数码相机的供货量每年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InfoTrends研究组预测,今后5年内,全世界数码相机的销售额可达118亿美元。

  与此同时,数码厂商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战火也早已燃及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世界第三大数码相机市场中国,使得本土厂商压力重重。

  据日本媒体报道,作为第一家研制出彩色胶片的日本公司,柯尼卡公司的销售额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利润平淡无奇。美能达规模还要小于柯尼卡,最近几年一直亏损。在截至2002年3月的年度中,柯尼卡的总收入为5396亿日元,仅盈利111亿日元;而美能达公司同期的销售收入为5109亿日元,亏损345亿日元。

  因而行业分析师们普遍欢迎这一合并,表示合并及重组公司的行动将帮助新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和削减开支。CosmoSecurities的分析师田村(NaokiTamura)表示:“柯尼卡的强项是光学科技,在印表机墨水市场上也占有较大的份额。美能达则是一家表现良好的彩色印表机制造商,因此这宗合并能推进它们的光学科技业务发展。”

  通过换股协议,柯尼卡将在今年8月组建一家名为“柯尼卡-美能达控股”的新公司。换股比例将于1月16日决定。柯尼卡总裁之一岩井直夫(FumioIwai)将出任控股公司总裁,美能达现任总裁YoshikatsuOta将出任控股公司的副总裁。

  岩井表示,合并将使柯尼卡与美能达的科技与管理力量合二为一,并将帮助它们“明显减轻债务负担”。他说:“我们决定合作经营,实行以资产为核心的管理,以便在迅速发展的世界科技业市场中安全地生存。要在已白热化的竞争中胜出,我们必须及时与适当的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田村也表示,新成立的柯尼卡-美能达控股公司将开发“技术最先进、高附加值”的产品,使公司跻身世界顶级精密仪器制造商的行列。

  新公司计划在2005财年使年均销售额达到1.3万亿日元,该数字较今年3月份结束的本财年预期销售收入1.09万亿日元要高出20%。预期的运营收入将达1500亿日元,净利润为580亿日元。预计到2006年3月,合并将为新公司节约500亿日元。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仅凭合并并不能能解决一些基本面的问题,也难以帮助两家公司蚕食更大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合并迫于竞争压力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数码相机市场几乎由索尼、佳能和富士所主导,欧美厂商也难以与其相抗衡。在数码技术起步较晚的中国,更是形成了高端产品为之垄断的局面。近两年来,数码市场的迅速成熟和急剧扩大,也加剧了业界的竞争。表现之一便是各数码厂商为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更大市场份额,一二线品牌全线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前几年基本上以东南亚为主,近期则将目标陆续转向中国。

  作为最早赴中国设数码相机厂的厂商,富士除了在苏州设立整机组装生产基地外,还在天津设立了镜头生产厂,富士苏州厂的年产能将近100万台,且由于有内销资格,已经与当地的厂商合资设立了产销公司。

  索尼的数码相机中国厂则于2001年12月开始在上海生产,年产能约12万台,但与富士截然不同的是,富士以抢攻大陆市场为目标,产品以低端机种为主;而索尼大陆厂则专攻高档产品。

  而全球最大数码相机代工(OEM)制造商三洋,其在中国的生产厂也在2002年4月开始量产,该厂2002年的出货目标为100万台,三洋将在其合资公司东莞华强三洋马达生产数码相机,并已投资4亿日元改善部分原生产小型精密马达生产线。

  除此之外,尼康(Nikon)、奥林帕斯(Olympus)等品牌在中国的数码相机生产厂陆续于2002年4月份开始量产,预计在2003年全球50%的数码相机都将贴有“MadeinChina”的标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合并案的主角柯尼卡和美能达此前一直以在台湾地区代工生产为主,但近期柯尼卡已开始积极评估将数码相机用的TFT-LCD后段制程生产线移往大陆的可行性;美能达公司也宣布将原先设于马来西亚的数码相机生产线转移至中国大陆。在两家公司完成合并之后,相信会加快这一步伐。

  群雄割据数码市场

  尽管日系数码相机厂商纷纷移师中国,但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中国设厂生产数码相机的模式基本上是以组装为主,其关键件的生产仍在日本本土,如CCD影像感测器,变焦镜头等;此外,和DVD等一样,作为新兴IT产品的数码相机专利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生产水平和专利壁垒,使众多中国本土厂商只能对着百亿计的市场望洋兴叹,至多只能在中低端产品领域谨慎试水。

  “我们从低端开始做起也是无奈的事情,在这个领域,完全是外商的专利技术壁垒,做高端不仅入行的门槛很高,而且生产成本也非常高,弄不好就是鸡飞蛋打的局面。”华旗公司华南大区的数码产品经理黄豪祥接受访问时曾对记者大倒苦水。

  继方正和联想之后,华旗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数码相机产品,130万像素CCD感应器(俗称电子镜头)的华旗产品,定价在999元,在各大IT卖场也吸引了不少普通用户的目光。

  CCD感应器是数码相机的最主要部件,目前技术全部被日系的富士、索尼和NEC公司所垄断。同样存在技术壁垒的还有数码相机所使用到的储存器件如CF、SF卡上面。方正的有关人士表示,一般中低端产品只能最大配置到8M容量的储存卡。“再多,成本我们接受不了,价格用户也接受不了。”神州数码的一位人士透露,最近6个月以来,储存卡的核心部件价格才被供货的外商降下来,国内厂商才敢推一推低端产品看看市场反应。

  但业内人士表示,数码相机真正出货量最大、利润最丰厚的还是像素在200万以上的中档产品。方正、联想和华旗等国内厂商,都已经推出或准备推出200万像素级的中档产品或者加强版的新品。

  方正有关人士表示:“外商的产品线也在向下延伸,在200万像素产品上,今后是主要的战场。”业内人士指出,今后两年内市场对于200万像素、价格不超过2400元的数码相机产品至少存在50万台的市场需求量。

  在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上,本土厂商对外资厂商的反击战已悄然揭幕,但能否像国产手机那般“突出重围”,尚有待时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