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木 北京报道
在解释联想超出预期的财报时,联想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和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均着重强调了技术变革给联想带来的收益。但有业界人士对联想现有的提高利润率的战略还是存有疑问
本周,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02-2003财年上半财年业绩。财报显示,集团整体营业额为10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1%,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4.35亿港元上升至5.24亿港元,每股收益由上年同期的0.06港元增至0.0698港元。
在解释上述财务数字时,联想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和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均着重强调了技术变革给联想带来的收益。
增长来自技术还是其他
数字显示,联想的毛利率由去年的13.72%升至本次汇报期的15.02%;纯利率也由4.37%升至5.06%。电脑销量在半年内增长17%,市场占有率也从6月份的27%提升至9月份的28.6%。
联想这份超出预期的财报的确令投资界满意。瑞银华宝分析师张化桥称,联想集团“成功地”提高了其利润率,从而增强了盈利能力。他们在本财年第二财政季度的净利润率达4.6%,好于分析师预期的4.4%:“0.2个百分点的增长确实是个很大的改善。”
但张化桥亦认为联想现有的提高利润率的战略不会永远奏效。他的观点是,联想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提高整体利润率是因为其规模较大,以规模和在中国市场的持久影响抵御了目前的竞争。但是在价格压力之下,联想能否持久改善利润率尚需时日证明。
马雪征则以ASP(平均销售价格)的指标来佐证联想的信心:“PC的平均售价在过去几年间下降了8%,但联想的售价只下降了3%,而且我们还做到了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这说明我们的技术值那么多钱,消费者认可联想的产品。”
杨元庆表示,以联想目前的研发投入来看,显然还应有更大空间:“目前我们投入到研发上的费用占集团营收的1%,和全球IT企业的普遍标准比较,1%是一个很小的比例,我想投资人会很高兴看到我们未来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本期财报显示,联想旗下商用电脑上半年销量增长25.9%,家用电脑销量增加5.4%,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销量分别上升了17.2%及41.7%。来自企业IT的收入为3.7亿港元,消费IT的收入为1.7亿港元。
目前,转型中的联想正在向两个越来越远的方向前行——主打高端的企业IT和专注终端消费者的消费类IT,前者一笔单动辄几千万,后者的消费金额大多只有几百几千元。
这其实也正体现了联想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它要成为一家像IBM一样厚重、凝练的企业级应用解决商;另一方面,它还期待自己似索尼一般主宰时尚。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
杨元庆称,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两块业务之间的差异才把产品线分成了企业IT和消费IT两部分。
企业IT
“我在营业部的大厅里看到的几乎都是联想的机器,可是,只要跟着券商越往后面的处理中心走,心里就越凉,券商用在后台处理数据的机器全是IBM、HP这些品牌——证券、金融行业就是这样,只要有一分钟停机,损失怎么估计都不为过,所以要买就买世界第一,客户不假思索就选了国外品牌。”乔松是联想集团主管企业IT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他要做的,就是使联想在企业级市场里获得和它在PC领域一样的成就。
联想企业IT业务群组成立于2001年4月,下辖台式机、笔记本、外设等前端业务以及服务器存储等后端产品迅速崛起,其中尤以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服务器为核心,据IDC和CCID最新统计,联想万全服务器已经在国内品牌中获市场第一。
此前不久的联想万亿次服务器更是高峰之作,联想对这款高端服务器给予了相当的希望,本意是借此机会给质疑联想技术已久的外界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是围绕“联想万亿次服务器”的种种声音却令原本皆大欢喜的万亿次发布颇有些失色,甚至在国内服务器界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万亿次不仅承担着为“制造商联想”正名的任务,更多传递的还是联想对于迅速实现自己“技术驱动型”定位的迫切。
乔松说他现在已经在服务器市场上感受到了和几年以前的PC市场相同的高增长的氛围:“营业额、利润和出货量都会有不错的发展。”
不过,做企业IT与做消费IT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联想企业IT草创之初,也曾使用过消费IT的渠道,比如专卖店、店面和卖场,后来发现不行,索性按照客户需求重新划分客户群、搭建销售矩阵,每个大区依旧有代理,但联想内部不仅有围绕一个客户的客户经理和工程师,还会有信用、财务等等支持协调部门随时跟进。
“我知道有很多公司在模仿我们,但服务器这种产品不是说跟着别人跑、跟人家做做OEM的路子能应付的,没有技术含量根本就不成,没有增值服务,客户马上就要把你淘汰出局,尤其是在硬件产品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本质性差异的时候,用户的订单定生死。”
目前,联想收入的大部分还来自电脑销售,其中又以商用机占大头,前端产品不仅带来眼前的利润,也是实现众多产品互联互通的基础;难点在于后台方面,乔松明确表示,联想“一定要拿到中国第一——不管有多难,尽管短期之内还不太可能成为我们的营业额和利润的支柱,但这是方向所在”。
消费IT
本周,IDC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称,在2002年第二季度中,联想家用电脑以3.8%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三,这是国内IT厂商首次冲入世界前三名,联想台式电脑以市场份额2.9%跻身全球排行榜,位居世界第五,联想商用电脑以2.4%的份额位居第六。
不管目前的联想在做怎样天翻地覆的转型、未来的联想又会成为怎样的一家多元化公司,联想仍会对其赖以起家的PC不离不弃,但PC的低利润率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将之视作制造业,要提“联想转型”,PC先要转型。
正在转型的联想给自己的定位是全线产品供应商,在守住台式机的同时,还要大举进入消费IT产品:“因为未来用户的需求在这里。未来的竞争是一场超越PC的竞争,将会演化成数码之战,在无线互联世界里,PC和周边产品互联互通是企业能否活下去的重要一点,所以未来PC之战应该是全线数码之战。数码之战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跨越国界的品牌之战。”
10月30日,联想召开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武汉和西安七个城市的同传会议,发布联想1+1家用电脑2002年新产品,这款电脑被联想称作“双模式电脑”,所谓双模式即指,电脑中除了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之外,还嵌入了联想自主研发的LEOS(联想操作系统)。联想称微软的Windows XP是导航电脑应用模式,自己的LEOS是数码家电模式。
无疑,在传统PC领域,掌握着整个行业游戏规则的微软和英特尔已有的行业霸主地位无法撼动,“即使你开发了一个更好的产品,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了微软操作平台,说服用户改变很难。但未来PC不会停留在摩尔定律的框架内,家电、通讯和电脑的3C融合是趋势,这给新游戏规则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国厂商的机会也正在于此,除了电脑产品开发,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动作和规划。核心应用、互联互通将指导着未来我们技术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各种终端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几乎是全球所有稍有实力的IT厂商都在尝试的方向,三星电子在解释自己的战略时坦承:三星的每条产品线做得都不错,关键在于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据悉,业内现在已经有一个专门研究、制定互联互通规则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不超过10家厂商,联想已经接到了邀请。因为互联互通涉及到许多通讯层的发明创造,我们还要广泛联合广电领域的力量,保证在国际谈判中获得更多的筹码。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