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锋
总是笑眯眯的陈宇红最近非常忙,接二连三地出席在北京友谊宾馆、京都信苑饭店等高档写字楼举办的各种工作会议,而会议的议题大都是商讨一个即将正式亮相的叫做“软件出口联盟”组织的具体运作问题。
陈宇红博士是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软)的副总裁,主管公司的国际业务。中软是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全方位技术服务的大型国有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家火炬计划北京软件产业基地“中软”软件园骨干企业。在这个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北京软件出口联盟”里,中软则是第一个被支持的“旗手”企业。
“出口联盟”筹备紧锣密鼓
“中国软件产业要发展,出口是主流”,陈宇红说,目前中国软件产业的主要困境是没有市场,中国本土的市场虽然很大,但是只能称为“潜在市场”,“由于习惯和流程等问题,不少机构上了信息系统后由于跟自己的实际工作制度和流程相抵触,很难派上用场;政府部门和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实力也还有限,服务还没有收费的习惯,因此中国目前的软件市场不养人啊!”陈宇红感叹。而参与国际软件市场竞争,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机会,这是中软积极参与组建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的一个重要考虑。
作为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的发起单位,主管软件产业的政府机构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为北京市“出口联盟”已经张罗了好几个月。“软件促进中心的主要责任就是积极帮助软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北京软件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化水平将是其中一个重要战略”,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胡清华在日前的一个由几十家软件企业老总参加的内部工作会议上显得决心不小。
软件作为北京口岸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软件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二,并以年均27%的速度稳步递增,到1999年出口值已达3417万美元。但是跟邻国印度相比,这其实也是一个令人有点尴尬的数字:据报道,2000-2001年度(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达到62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55%。
“我们的想法就是以‘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思路,在近期积极策划、组织、运作出口联盟。”胡清华说软件出口联盟已经排定十一月份将把“大旗”插在美国硅谷。软件出口联盟的主要工作是,先选定几家国内著名的软件企业,以这几家企业为核心,再各选十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团结在其周围,组成若干出口集团,迅速形成出口的规模。
“只要操作好了,政府和企业抱成团各司其职,互相支持,积极开拓软件出口,我看这种思路很有戏”,在8月18日召开的一次“出口联盟”吹风会后,清华大学仿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心丰教授激动地对记者说。王心丰的清华仿真公司是家十几人的小公司,主要向欧洲和东南亚做软件出口,曾经拿过欧盟“尤里卡计划”的合作项目。只是由于企业太小,至今还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甚至“国外对我们公司的付款只能汇到我的个人账户上”,他想今后有了软件出口联盟,也许这个难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了。
中软第一个“挑大旗”
“中软做软件出口做了二十年,最早跟NEC、富士通等日本公司合作,后来跟IBM、CA(冠群)等欧美公司合作做出口,但是至今还只是在缓慢发展。应该说,在国内,软件企业还没有在软件出口方面找到真正的方向,而今后几年内,中国软件出口将面临巨大的机会,一旦找准方向,中国必定会出现巨型的软件企业,这次软件出口联盟的组建可以说是一种尝试。”在京都信苑宾馆的咖啡厅里,陈宇红对中软选择通过组建“出口联盟”这条软件出口之道寄予厚望。
陈宇红介绍,目前中软约有500人专门从事软件出口项目的承接、开发和工程的队伍,去年中软的软件出口额做到了700万美元,其中产品的出口(翻译软件)约占到一成,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国外系统集成项目。
“软件出口应该分为软件产品出口、通用软件出口和外包(来料加工)等几种形式。目前,在中国还没看到软件出口中有多少来自产品出口或外包出口的具体统计数字,但是从中软的情况看,外包占了绝大部分。外包出口的潜力很大,在全球这是个1000亿美金的大市场。”陈宇红说,目前业界有一种认识,就是外包出口被认为是给国外企业打工,是一种低层次的“劳务”出口,“从中软的情况看,外包出口业务的毛利润率在50%左右,而中软国内其他业务的利润率只能在20%左右甚至更低。”很显然,陈宇红认为外包出口的买卖更现实和划得来,“中软很早就把外包当做真正的生意在做”。
“出口联盟先支持几家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思路是不错的”,因为很多中小企业是有集成、没有开发,或者有开发没有销售而难以形成合力优势,陈宇红说,目前中软正在投标一个香港的大单,一旦中标,将需要有不同核心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配合支持,共同完成,这样大家对外就能形成品牌和竞争实力,而对内则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产业链。
陈宇红透露,作为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第一家支持的“核心”企业,他们目前正着手选择十家左右适合自己业务的合作伙伴。中软的计划是,趁着北京组建出口联盟的机会,在三五年内使中软的软件出口队伍迅速“跳跃”到几千人的规模,形成品牌和分工恰当的产业链,把中软做大。
出口战略:以市场换市场?
陈宇红对这个软件出口联盟寄予希望的另一个原因是北京软件产业中心的政府背景,这个联盟得到了北京市科委和经贸委等有关机构的支持。“政府本身是一个大的软件市场,而由政府来做协调组织,通过核心企业来体现政府的支持,其实我们可以看作是通过市场实现的政府行为,这可以给出口工作带来很多有利之处。”陈宇红说。
陈宇红判断,中国的软件外包出口,目前正面临一个机遇,而政府将能把这个机遇更现实地带给中国企业。“目前,外包出口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他们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力量,对于微软、IBM等几家大的国际软件巨头来说,他们有着对过度依赖印度的担心,因此,他们势必寻找更多的外包资源提供商,这样,中国企业就有机会成为他们另一个大的合作伙伴群体。”
一个现成的机会是将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因为在北京奥运巨大的投资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投向信息软件建设,而能够占有夺标优势的势必是一些国际软件巨头。如果能够以这个庞大的市场来换得他们的外包市场,对中国软件产业出口无疑将是一支不小的强心剂,而这不是没有可能。在日前友谊宾馆举办的软件出口联盟的吹风会上,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胡清华就向到场的几十家软件企业的代表提出了可以考虑举“奥运牌”、“以市场换市场”这个思路。
“应该说有这个可能”,在记者向科技部软件应用处处长邱小玲询问这个思路的可行性时,她这样对记者说。她介绍,多年前,像巴西等一些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即自己政府的项目在交给国外企业做时,要求他们必须把一些外包项目交给巴西的本土企业来做。“实际上,我国也已经有过例子,三峡工程中的许多大的项目是由国外公司做的,但他们还是把许多分包业务交给了中国本土企业,因为本土企业有着劳务费用低、距离近等很多优势。”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