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王江民,但是经他手创出的KV系列杀毒软件,却是尽人皆知——曾经有一段时间,KV杀毒软件甚至是“村”里的硬通货,在老大娘的烟摊,拿着KV产品可以换到高档烟。
在中关村,认识王江民的人也不是个个“服”他——王江民是中关村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多年来他一直特立独行,从不与人合作。但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不得不叫声“王老 师”,因为论资排辈,没多少人比他“混”得时间长。
三十八岁自学电脑
与现在科班出身的“村民”、甚至是洋硕士、洋博士相比,虽然是号称“第一杀毒高手”,可王江民的学历说起来却有些“惭愧”——38岁起才第一次接触电脑,而且所有的电脑知识还都是自学的。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曾经写了本名为《电波骑士》的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两年后的夏日,托马斯·捷·瑞安以畅销全美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头一次描述了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到了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而这个时候,王江民甚至还不知电脑为何物。
别说与洋硕士、洋博士相比,就是与一般人比起来,王江民也没有丝毫优势可言:从王江民记事起,他的腿就“已经完了”。王江民腿部的残疾是3岁时小儿麻痹症留下的遗患。
回忆起小时侯,王江民说:“我只知道自己下不了楼,一下楼,就从楼顶滚到了楼梯口。”下不了楼,王江民每天只能守在窗口,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寂寞时,拿一张小纸条,一撕两半,将身子探出窗外,一捻,往楼下“放转转”。上小学一年级,那条不方便的腿又被自行车压断了一次。
虽然如此,可王江民却天性好胜,王江民说:“在烟台海边的礁石上钓鱼,涨潮了,回不到岸上,我就一个猛子扎进海水里,虽然饱尝了苦涩的海水,但从此也学会了抬头游泳。”腿不方便,可王江民偏偏喜欢爬高山;腿不灵,王江民偏要学骑自行车,结果摔得鼻青脸肿,眼冒金花,但结果他还是学会了骑自行车。
而对于电子,王江民似乎也有天生的灵感:“我从小学四年级时就学会了熬夜,熬出了双波段八个晶体管的收音机、无线电收发机以及电唱机。”人都是在不断地反抗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王江民自认高尔基的这句话一直是他的座右铭。
1987年的时候,身为光机电高级工程师的王江民,是所在国有企业的技术骨干。当时的他,已经树立了身残志坚的榜样,在钻研科学技术上颇有建树,而且先后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称号。
那时国内的计算机发展还处于预热期,但经常与高科技打交道的王江民却独具慧眼,认定计算机必将伴随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如果再不学,很可能会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于是先买书,晚上熬夜,每天一点点地看。光看书感觉很抽象,随后买了中华学习机,开始了一个崭新领域的理论与时间探索之路。后来,又在别人好奇的目光中抱回了一台最原始的PC机。借助这台PC机每天辅导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日久天长,王江民突发奇想,决定自己动手编一个程序代替家长辅导。没过多久,3个月前尚对软件领域一片空白的王江民就编好了一套数学、语文教学软件,试过后发现效果奇佳,拿到电脑报参加了一个评奖,结果被誉为“教育软件第一”,成为第一个在全国推广的软件。
软件获奖激发了王江民对软件业的极大兴趣,从此他把精力转到了软件领域。搞了一段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后,王江民调试软件时常发现一些或明或暗的病毒,一次次动手杀毒,使他逐渐积累了一些杀毒经验。时间长了,找他杀毒的人一多,实在忙不过来,他又动上了编程杀毒的脑筋,并开始在一些报刊畅谈杀毒的心得和技法,发表自己最新尝试成功的杀毒程序,介绍自己苦心研制的杀毒系列产品。至此,KV系列开始崭露头脚。
进村一周身价百万
眼下在IT界流传最广、也是圈里人最热衷的故事,就是眨眼间创造百万富翁,而这个故事的流传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任谁也想不到,王江民的第一个“一百万”,是在他进“村”的第一周实现的。
1989年,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例文件型病毒“中国炸弹”,诞生在北京中关村。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体现了病毒的杀伤能力。数以万计、不断发展扩张的病毒,其破坏行为千奇百怪,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慌。从1991年起,继成功推出KV6、KV8、KV18、KV20等系列反病毒软件后,王江民在杀毒软件领域一发不可收拾。
王江民意识到:用户越来越多了,自己必须出来,亲自做咨询服务,继续扩大研发力度。于是,当时已经45岁的王江民做了他称为“这辈子最重要的一次抉择”———停薪留职,带着跟随他多年的一批同样钟情于杀毒软件的年轻人,来到人才攒动的中关村,开始KV系列的创业之旅。
王江民说:“我感觉这个时候出来更有把握,技术上我对杀毒轻车熟路,而且KV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我不看重年龄的问题,相反,我认为年龄大,经历多。我是从最低层干到高工,从小厂到国有大厂,多年的高科技经历使我觉得有能力出来做市场,闯荡中关村。”
真到进了“村”,王江民才真正感觉到了不同:“商业领域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各种非正常的手段都有,有时让人受不了。”好在饱经风霜的王江民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用他的话说就是:“每次都坚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所以没有败北。”
一手抓研发,一手抓市场,还得再腾出几只手来抓管理,给自己的网站写文章,发表杀毒软件的研究论文,给许多有志于此行业的后备力量讲课,王江民每天几乎连轴转。王江民解释说:“天天亲自杀病毒,是为了随时了解和掌握杀毒技术的发展程度,掌握核心技术,反应要快,才能跟上用户需求。”
人到中年的王江民比那些30岁左右的人对创业的艰辛体会更深,让他欣慰的是,KV系列杀毒软件在国内市场中一路高奏凯歌,不但在国内先后囊括16项大奖,成了杀毒软件行业中无可置疑的领头羊,而且还因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国外代理商的青睐,使中国的软件产品敲开了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外市场的大门。到今天,光日本,就已经进口了8万套KV3000,在国内杀毒厂商中,王江民是第一个。
在王江民的传奇经历中,有这样一个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话说有一回,王江民从烟台来到北京某外国大公司时,正碰上该公司花3万美元请来的美国专家查解病毒。王江民在休息厅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听到外面的美国专家一个劲儿地说:“NO!NO!Format(格式化)!Format!”轮到王江民试试了,当时的气氛很紧张,王江民对机器进行的每一个操作都被身旁站着的记录员记录在案。王江民很快判定机器感染的病毒是火炬病毒,这个病毒发作只抹去硬盘分区表,不破坏数据。10分钟,王江民让病毒已经发作的机器,重新启动了起来,20多分钟,王江民指导该公司的人把20多台机器上的病毒全部清除干净。该公司当场留下了20套KV100。
王江民来到北京的第一周就挣到了150万。38岁才开始学习电脑的王江民,两三年之内便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产品很快稳居反病毒市场的80%以上;没学过市场营销,却从KV6一直到KV3000,树起了中国反病毒软件的第一品牌,使KV系列正版用户达到350万,创中国正版软件销售量之最。
王江民是中关村最有争议的成功者。多年来他一直特立独行,不与人合作,也不相信任何人。他手中始终掌握着软件的版权和主动权。不管王江民当初有没有意识到,从一开始他就是在自我创业,从一开始他就是在为自己打工,就是在创KV的品牌。“我是自由撰稿人,不是哪家报社的记者。我掌握着版权,谁犯了错误,我都可以加以纠正。即使是最后卖KV300版权也只是卖了一年的许可权。”
1994年7月15日,《软件报》首次发布了王江民的《反病毒公告》,并给他的KV100软件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超级巡警”。KV100一炮打响。
王江民:“我从不傲视同行,但我傲视病毒。外国有些反病毒软件常常查出来某种病毒,但告诉你无解,建议把文件删掉算了。但只要是我遇到的病毒,我就非要杀了它不可。”
作为中国计算机领域第一号反病毒专家,王江民先后同“合肥1号”、“合肥2号”、“上海1号”、“上海2号”、“上海3号”进行过殊死的搏斗,并先后消灭了它们。这些病毒作者都先后设下圈套,企图让王江民身败名裂,失败后又在网上跳出来直接往他身上泼脏水,甚至联手在互联网上设立“毒岛论坛”攻击KV300,专门解密KV300。王江民单人独骑反击,用KV300逻辑锁将所有使用假冒KV300的机器加密锁住,无法打开。
王江民独斗“毒岛论坛”成为1997年中国IT业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这个事件最终以王江民被公安机关罚款3000元而告结束,但KV300销量却直线上升。“毒岛论坛”最后承认,王江民用3000元换到了花30万元也起不到的宣传效果。
在王江民身上,积聚着中关村知识英雄所有的特征,惟一的不同是他的起点和条件比任何人都低,而他的行为方式,又比所有人都更为孤傲。有人说,王江民是闯荡中关村的一个另类英雄。(匡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